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306 字 2021-11-22

劉皇帝與向訓落座,有些感慨:「這兒子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一個個調皮搗蛋啊......」

話是這般說,劉皇帝嘴角始終洋溢著笑容。向訓目光平和,輕聲說道:「陛下,十三皇子平日里還是很乖巧的,進學修武,也很努力!」

劉皇帝微訥,稍作沉吟,目光逐漸柔和,說道:「看來,還是朕對幼子們關心太少了!管生不管教,朕之過失啊!」

聽劉皇帝這么講,向訓說道:「陛下操持著軍國大政,日理萬機,何能事事兼顧,反倒是臣等,未能分憂......」

見向訓又來這一套,劉皇帝揮手止住他,笑道:「不過,連這垂髫小兒,都知殺敵報國,何愁北伐將士不能振奮武功,痛擊遼賊!」

「陛下說得是!」

......

樞密院內,還是在軍機房,隨著北伐戰爭轟轟烈烈地展開,樞密院的主要工作也投入了上邊,軍機房更是後方的指揮調度中心。劉皇帝的親臨,也給樞密院的僚屬們帶來一絲緊張。

「自燕山前往遼東,主要有三條路線!」劉皇帝與向訓坐在一旁,認真地聽著石守信講解:「其一,出榆關走遼西走廊,這是大道;其二,則是走燕山小徑,不過道阻且難;其三,便是通過海路,輸送兵力!」

「根據行營匯報,東路軍的具體進兵計劃,也是這三條。一路五萬軍,由永清侯王彥超率領,出檀州,攻遼興化、神山等地,牽制其兵力,若得突破,可取道攻其奚部!

余部分前後軍,前軍三萬精銳,由固安侯馬仁瑀率領,先叩錦州。錦州處遼西走廊尾端,當進出要道,也是兵進遼東的第一關隘,遼國屯有重兵,根據武德、軍情二司的報告,城關堅實,取之不易,當是一大難關!

至於海路,則由海安侯郭廷渭率領,先行消滅遼蘇州水師,肅清遼海,保證海路暢通與安全,擇地登陸,以為立足堡壘,其後由武清港輸送大軍!」

石守信一邊說著,劉皇帝與向訓一邊點著頭,顯然對於行營這樣的安排很是認可。

「星民,你當年可是統帥過水師的,你覺得如何?」劉皇帝問向訓的意見。

向訓頷首道:「遼東堅城堡寨不少,我軍雖有器械之優,長於攻堅,但若一城一地打過去,難免糜時耗,多添損費。按照行營的安排,如若能貫徹意圖,水陸一齊發力,搶占遼東之形勝,則可使遼軍首尾難顧,腹背受敵,勝算大增。而以水軍之利,海安侯統軍之能,臣相信,定可功成!」

不是劉皇帝喜歡聽好話,但是向訓的分析,確實有理有據,聽得很舒心悅耳,哪怕類似形式判斷他已經聽過很多遍了。

「可有戰況傳回?」劉皇帝看向石守信。

石守信應道:「水軍浮海進攻,暫無消息傳回!而根據最新戰報,馬仁瑀兵進百里,遭遇遼軍千騎沖陣,拒之,其後雖然不斷遭受襲擾,但穩步推進。如無意外,而今大軍已然兵臨錦州了,遼西走廊畢竟只有三百里,遼軍能遲滯,卻無法影響我軍浩盪之勢!」

「主動出擊,千騎沖陣,遼軍不乏膽氣啊,何人領軍?」劉皇帝來了點興趣。

「遼錦州防御使耶律休哥!」石守信說道:「不名一文之輩!」

聽到這個名字,劉皇帝眉頭輕輕褶皺了下,而後指示道:「遼軍還是有能人啊!降詔行營,讓他們不得大意輕敵!」

「是!」

大軍在外之時,劉皇帝對前線的干涉,往往只有類似的提醒詔書了,將帥都習慣了......

「觀遼軍反應措施,對抗意志很堅決啊!不知半年的時間,能否打下遼陽?」良久,劉皇帝這么道。

半年之後,就入冬了,而冬季,則是行軍作戰最大的敵人,遼軍則更習慣於冬季作戰,倘若渤海再結冰的話,水師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這個問題,石守信並不能給一個完全肯定地答案,只能說,如果戰略戰術意圖能夠順利進展,打下遼陽並不大。

而劉皇帝的,沉吟之後,也只是表態,全力支持北伐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