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 禮賓館(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049 字 2022-07-10

到如今,東海水師早已停止對高麗沿海地區的侵襲,但其國內,仍舊不安,受到漢軍殺掠的西部地區,發起了一起規模不小的叛亂,意圖推翻高麗王昭的統治。同時,漢軍仍舊沒有完全撤軍,仍舊留有五千水師在濟州島,修建軍港碼頭,一副長久經營的姿態,並且擺明了隨時插手高麗內亂的意思。

大漢在休養生息,得罪過朝廷的勢力以及不聽話的小弟在遭受苦難,這也讓劉皇帝感受到了一種閑適感,一種異樣的滿足感。

大抵他國水生火熱,本國富民安康,方得天下太平,劉皇帝的霸權主義與強權心理也是越發嚴重了。

對於高麗國內始終騷亂不安且日趨惡劣的形勢,徐熙是心知肚明的,這也是個有眼光,有見識的人,他知道,一切治亂的根源還在隔壁這個強盛霸道的大漢帝國。

國內那些叛亂的貴族與農民,背後絕對有大漢官府的影子,武德司的名聲,已不只在大漢國內彰顯,對於周邊國家,同樣有所流傳,影響最重的,毫無疑問是契丹與高麗。

但是,知道問題所在,卻難以解決,高麗也沒有實力去解決那個制造問題的人。相反之下,還需要奴顏婢膝、卑辭厚禮,小心侍候著,至少,不用再面對大漢水軍無休止的侵擾劫掠。

而對高麗國王王昭而言,只要大漢不直接下場,那國內的反抗勢力,終究不是致命之患。當然,重新求得朝廷的寬容,重新獲得「慈父」劉皇帝的支持,就是這段時間以來,高麗「皇黨」所追求的。

徐熙由於幾次的出使,並且獲得了不俗的表現,便被高麗放在京內,肩負為國求安的使命。徐熙也是這般做的,十分努力,但是,當劉皇帝在高麗國頭頂劃下了一條紅線之後,所有的努力也終是有個上限的,任其百般游說,千方奔走,終是無用功。

在禮賓館待了這么久,屢受打擊,徐熙已然有些心灰意冷,也感受到了大漢的那種蔑視與幸災樂禍。如今,徐熙已然向國內請命,向王昭告罪的同時,也請示回國,大漢這邊事不可為,他寧願回國協助王昭平亂。。

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大漢遵守他們靠卑躬屈膝、稱臣納貢求來的和約,不親自下場......

比起徐熙,蕭思溫進京後,日子要好過得多,是心安理得、舒舒服服地享受著禮賓館的最高待遇,他不缺錢,另外他也是遼國使臣,所來也涉及朝廷大事。

對於大漢都城,蕭思溫也算是慕名已久,而對於這座他今後可能長久居住的城市,也抱有十分的熱情與期待。

雖然還沒有成功面聖,但他已然有些享受起西京的人情景物了,對於漢家城邑,蕭思溫並不陌生,也肯定能適應。

對於禮賓館內的那些蠻夷雜音,更有一種歧視心理,往往以輕蔑的目光看他們。至少明面上,他還是大遼的使臣,大漢真正的貴賓,哪怕如今的大遼江河日下,逐漸沉淪,也不是一般國家勢力能夠比擬的。

更何況,未來蕭思溫還有機會成為大漢的重臣,嗯,這是蕭思溫給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