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今日開寶(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260 字 2022-09-02

土地的開墾成績,自然是顯著的,到開寶十八年,全國已有近八百萬頃的耕地,這已遠超盛唐時期。按照測算,平均約十畝地就能養活一個人,而在那些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的地方,甚至兩畝地就能養活一人。

農業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在向前的,而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高產的占城稻,也大規模地鋪開了,不再局限於淮東地區。

糧食作物外,一些經濟作物的發展,同樣迅速,最突出的,就是棉的大規模推廣及運用。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發展,不只是棉花的種植,還包括棉紡技術的發展。

大漢棉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在劉皇帝的力主之下推行的,並且其中有一個加速推進的過程,他太知道這東西的意義以及對民生的重大作用了。

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棉事發展有益的事情他都積極去做,對這方面有功的人,更許以重利。

當年隨盧多遜東歸的安西棉農,更是作為棉花種植推廣的功臣看待,如今已掛著五品官銜,這也是盧多遜足以留名青史的功績之一。

五年前,瓊州知府周仁浚,向朝廷上報進獻了一種糅合當地黎族織錦的棉紡技術,並附以專門改進過的棉紡工具,這引起了朝廷的重視,經過試驗,那些工具能夠極大提升棉紡的效率。

對此,劉皇帝給予了高度肯定的評價,一高興之下,直接提拔周仁浚為廣州知府。而隨著新棉紡技術與工具的推廣,大漢的棉事產業也進入了一個快車道,短短幾年時間的進步,堪比前面二十年的發展,當然,沒有前二十年的積累與鋪墊,也沒有如今的躍升。

到如今,各類棉制品,從棉花到棉被,從棉布到棉衣,已然開始大量出現在市場上,成為了大漢百姓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再像過去,需要官府買單以促進發展。

同樣是這幾年,棉花的種植與棉紡技術,也從中原向長江流域擴散,並快速發展。而對朝廷而言,也到了收獲成果的時候,不只是大漢百姓們衣食飽暖上的積極意義,還有更直觀的經濟效益,朝廷在棉產業上,也開始有稅收入項。

談及稅收,薛居正同樣也提了一串足以刺激人耳膜的數據。到開寶十八年,朝廷每年正稅,已然達到6349萬余貫,這比起二十年前,幾乎翻了一倍。

其中春秋兩稅,仍舊是大頭,但商稅以及各種朝廷專營產業利潤的占比,也是顯著的上升,尤其是市稅,更是爆發氏增長,當然,這一切的基礎,還在於有大漢的百姓們,用辛勤的汗水,創造出海量的社會資源與財富。

薛居正的這篇祝辭,拋開那些用華麗辭藻堆積的對劉皇帝的吹捧,余下的,完全可以看作一份大漢幾十年發展的總結報告,聽得劉皇帝是心花怒放,喜不自禁,還不時地同身邊的符皇後探討一二,仿佛在訴說他的得意。

當年,改元開寶之時,劉皇帝曾與群臣相約,定下了一個趕超盛大開元、天寶的目標。如今,在天下一統的十八年後,這個目標已經初步實現。

不論是從人口、耕地還是稅收上來看,都已經做到了超越,在經濟上,就是全方位的覆蓋。文化上同樣璀璨,由朝廷主導修纂的各大類書,就是標志之一,至於漢詞長短句,也逐漸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軍事上的成就了,李隆基開邊不已,最後不僅頑敵難制,還導致國庫虛耗,傷亡慘重,軍民疲敝,還落得個窮兵黷武的名聲。

大漢則不然,只能用打遍四海無敵手來形容了,當然,大漢如今的周邊環境與形勢,比起盛唐時期,也確實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