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形形色色(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115 字 2023-04-26

而在當下大漢朝廷的官僚之中,也有一大批起於微末,體察過地方民情,見識過民生疾苦的官員,他們更清楚如何通過減少對農民的壓榨而靖安維穩,他們知道稅改是延續統治生命力的做法。這些庶族官僚,雖然很多人都在朝廷的大染缸中變了色,但依舊有有一批人,保持著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這些人,也是改革除劉皇帝之外最主要的支撐力量。

另外則是,還有一些不在乎改革意義與重要性的官員,他們樂意看到變革的發生,並積極參與進去,以趁機牟利。改革意味著改變,也往往體現出利益的重新分配,對於許多不甘現狀的人而言,改變就意味著機會,不管是因勢而動,還是渾水摸魚,都需要一個變化的環境。

這樣的人,或許談不上唯恐天下不亂,但絕對是不希望看到一成不變。吏治運動,在清洗不法的同時,尚且崛起了一大批新權貴,稅改亦然,這同樣是個機會。改革容易出新貴,這其中的機遇可比平時苦熬政績資歷要大得多。

甚至於,有些人心明明對稅制改革心懷疑慮,甚至排斥反對,但面上卻顯得格外積極,表現出十分強大的執行力,對於這些人而言,如何借機實現仕途上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政治理念什么的,沒到一定地位毫無意義,至於利益,只要有官有權,什么都會有的……

而趙匡義,顯然也屬於這樣的一類人。

最後還有一批選擇坐觀局勢,左右搖擺,隨時可以轉變立場的人。事實上,很大一批人,對於改革並沒有過於明確且激烈的反對態度,一是在於眼光的短淺,不論流言如何,在切身利益沒得遭到侵害之前,是不會有什么過激反應的,實在沒必要。

另一方面,則是大漢多年發展形成的一種政治規則,或者說習慣。在劉皇帝當國的這近四十年間,發起並落實的各項政策改革有數十起,每一起都會侵犯到既得利益者,但都一一落實了。

這其中,除了劉皇帝破除萬阻,堅決推行之外,也因為劉皇帝的大部分改革,都表現得極有分寸,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改良,既然是改良,不論手段形式激烈與否,都難以掩飾住其中的妥協性,往往留有余地。

經歷得多了,大伙也都習慣了,雖然此番稅改從一開始都讓人感覺別扭,但在沒有具體方案出台,沒有新政舉措落實,沒有真實效果的反饋之前,觀望是不少人選擇的態度。

稅改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就是統歸地稅,再度加強朝廷對土地的控制,但是,這並不涉及土地所有權這種最為敏感的問題「減租減稅」總是比「打土豪、分田地」要更容易接受。何況,即便通過稅改,今後的地稅如何收,收多少,都還未成定議,都是可爭取的。

說到底,這仍舊是一場走溫和改良路線的變,雖然觸及了土地這種最關鍵的生產資料,但效果如何還需看後續的發展。

而李昉無法切實有效推動稅改進程,自然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不滿,反對者就不多提了,支持者對其保守的做法不耐,而觀望者也因為始終沒個定論而感到不安,難得的,李昉竟然到了人憎鬼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