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花板(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147 字 11个月前

到如今,康寧在海外已有大小礦十余座金銀礦,僅銀每年便出產近兩萬斤,這甚至快超過朝廷在湖南所設銀監的收入了。

而對於許多金銀礦收獲,康寧都是瞞著的,大部分采掘所得,都被他藏起來,不敢bào露,實在是太多了,讓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種小兒持金過鬧市的感覺。

不過,這也快瞞不住了,在海外搞開礦生意的人並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時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計,至少能夠一采數年乃至上十年的礦,價值絕對不小。

同時,在高麗、日本這樣金銀盛產的地方,康寧也有涉足,當然,這就需要和兩國的權貴階層合作,在其中過道手,賺個「手續費」,康家遍布五湖四海的商隊,在貿易流通上的優勢實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絕,還是運氣使然,幾十年下來,康寧始終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終總能跨過。

如今的康寧,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論名氣,四海揚名,幾十年的「傳奇生涯」,讓他為天下商賈引為榜樣;論財富,不說富可敵國,腰纏數百萬貫是一定的;論影響,若把海外的土著奴隸算上,十萬人指著康大官人吃飯;論地位,大漢的權貴之家,大多是能作為座上賓登門拜見的,連太子殿下都親自接見過,聽他講述海外拓殖的經歷與收獲......

人生已是如此輝煌,但康寧仍不滿足,錢財名氣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為銅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飽受非議與鄙視,雖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針對的來源只是因為眼紅嫉妒。

但是,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在大漢,顯然不是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的,這是一個等級分明近乎嚴苛的社會,雖被稱呼為「康大官人」,但沒有功名在身,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布衣平民。商賈在這些年,社會地位是有所提升的,但依舊有限,在不少讀書人眼中,還是不如那些手工業者與農民。

哪怕腰纏百萬貫,很多行為都是受到限制的,有些衣服不能穿,有些車不能坐,有些禮儀不能表現,做了就是逾制,而名氣越大,被盯得越牢。

因此,在風光的背後,康寧實則很壓抑,尤其是內心之中,充滿不甘。因此,過去的二十年,他一直追求的,早已不是財富,而是如何更進一步,如何由富而貴。

財富積累得越多,也越清楚,在大漢,沒有權力支撐的財富,是何等的脆弱,就有如沙灘上的建築,風一吹就散了。過去的幾十年,也見識到了太多豪商大賈,被朝廷當豬一樣宰......

曾經康寧是有過機會的,被時任江西道布政使的鍾謨引為幕左,後又被薦為參政,由康家的實力,以及過去對朝廷的功勞,吏部也特許了,上上下下一團和氣,共襄盛舉。

只可惜,後來此事為劉皇帝知道,對於康大官人的名氣,劉皇帝自然不可能沒有耳聞,早年之時還因有這樣的「義商」表揚過。

然而,當得知他得知此事後,卻笑了笑,說了句讓人惶恐不安的話:「參政官雖不大,但也是道司要員,那康寧朕聽說過,很會經營,生意做得很好,當了官,想來更方便其賺錢了......」

隨後不久,康寧的官就丟了,有意思的是,將康寧當官之事情偷偷捅出去的,正是合川伯康延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