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收上繳求收藏盼推薦(2 / 2)

要是在去年以前,碰到這樣的事,馮衛東最多幫忙說兩句就算了,今年不一樣啊,馮振昌他們現在能賺錢了不說,打擊都覺得馮一平將來會有出息。馮一平現在雖然離考大學還有好幾年,將來能不能考上大學也還不一定,但他現在做的事,比考上大學還光彩。

在農村,因為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反倒敬畏有文化的人,馮一平這樣的奇葩,不要說在村里鄉里,在縣里都算得上少有。

所以這個時候,面對這樣的事,馮衛東當然要維護馮一平。

支書在這個位子上坐了十幾年,也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知道馮一平一個人在家,他原以為這件事就手拿把掐的,馮衛東最多就幫著說兩句,沒想到他馮一平好像不是省油的燈不說,馮衛東還堅定的站在對面。

塆里的情況他當然清楚,雖然窮,但是對外,還是很齊心的,他今天的所作所為,說出去也確實經不住推敲。知道了這些事,那些性子急的,比如東明,說不定就會當面指著他罵。想到這,他酒也醒了一大半,偏偏找不到台階下,一時也沒話可說。

村會計是姓馮,按輩分要叫馮一平小叔的,這個時候出來打圓場,「今天過來,主要是通知一下,也沒有說今天就一定要收錢,條子在你手里,小叔你通知大人一聲,心里有個譜就好。」

馮一平還真沒在意這場爭論,他是完全被條子上的內容吸引住了。現在所有的上繳,都是會計一張條子,過幾年為了監督收費,好像還又一個《農民負擔監督表》的小本子,上面列著各項該交的費。

這張條子上,第一項是公糧折津,他家要交公糧四百多斤,村里早就不收糧食,直接折成錢,按今年的統購價,兩毛多一斤,這就是近一百二十多塊。

接下來是村里的三項提留,包括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還有屬於鄉里的五項統籌,包括教育費附加、計劃生育、優撫、民兵訓練、修路等公益事業。

接下來還有每家每戶每年要出的十個工,也折成錢。此外按人頭一人收一塊五,還有屠宰費等,平均起來,每個人六十多。馮一平家四口人,加起來就兩百六十多塊,以現在的收入水平,這絕對不是個小數字。

馮一平還是第一次知道,農民也交公積金的!這個應該是專有名詞,應該是為了城鎮職工解決住房問題征收的吧,怎么農民也要交?

還有公益金,從記事起,他還真就沒有見到村里發過一次福利下來。

還有教育費附加和修路,好些年鄉里沒修過路,也沒新建學校,這些錢都收上去干嘛了?還有民兵訓練,這些年什么時候見過民兵訓練的?

還有屠宰費,每次殺豬的時候,不都要交五塊錢的嗎,怎么這里又收?

他看完了,當著面就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小孩子嘛,又優勢,說的直白一些,你大人也不好計較不是?

聽了他的話,支書還是不說話,會計支支吾吾的說不明白,婦女主任說,「小叔,條子你收好,今天我們就先走,還要去其它家呢!」

村干部走了,馮衛東叫他去家里吃中飯,馮一平先把這張條子小心的折好,夾在戶口簿里,小心的放好。

他決定,這張條子一定要保存好,將來就是文物啊。

和住在城鎮里的人比,現在廣大農村的同袍,真像是後娘養的。國家為我們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每家每戶發了一塊地,不,不是發了一塊地,只是給農民一塊地的承包權,而且還有年限。

承包的農民當然要向國家交稅,國家定的各種稅,肯定應該是比較低的,但是像馮一平所在的這樣閉塞、貧困的地方,一級一級,層層加碼下來,農民一年上繳的,至少要占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再加上化肥農葯,插秧割谷時叫人幫忙,各種費用算下來,不算農民自己的勞動力成本,一年辛辛苦苦三百多天,算錢肯定是虧本的。

一年到頭,也就落下幾千斤糧食,混個溫飽。

但是又有什么辦法呢?對農民來說,現在還有什么其它選擇?不種地還能干什么?不想以後,現在打工的機會還很少。

好像到下個世紀初,終於有一個基層干部,是一個鄉的書記吧——這對農民來說也是大官了,直接向總理上書,直言「農民真苦,農村真窮。」

之後,國家開始調研,不過,等到全面取消農業稅,還得再過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