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後續(2 / 2)

他們連到梁家河中學實地采訪一次也沒有,就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p制了一篇文章出來,題目就叫,「天才還是偽作」

別說,還真讓那一期的周刊銷量大增了一把,原因無他,相比看人出彩,更多的人還是希望看人出糗,看別人不爽的事讓自己爽一把。

羊城大成律所的有些員工也看到了這本周刊,他們很想出來發聲,這肯定不是偽作,馮一平還以深海的名義寫了好些歌呢,其中的一些,可以當之無愧的稱得上是經典之作然而他們不能說,因為馮一平和他們所簽了保密協議。

然後,馮一平輾轉接到了張副主任的電話,電話里他義憤填膺的對馮一平說,「這家周刊的文章是徹頭徹尾的誹謗,要不要我們代你討個說法」

馮一平g脆利落的拒絕了他,「謝謝張主任的關心,不過真不用,我無所謂。」

他本能的覺得,這老家伙絕對是想從他這再賺一筆律師費,那些周刊就巴不得你找他打官司,官司越多,他們的銷量越高。

只要是沒人關注,過不了多長時間,大家都會自動把這事拋到腦後的。

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就在這件事就快被大家遺忘的時候,那家代理馮一平小清新派小說的台灣出版公司,突然出來發聲,他們公司出版的新式小清新派小說那些年,和張大導演看中的那篇小說是同一個作者,都是馮一平所寫。

這個說起來也簡單,老謀子在兩岸三地的影響力不是蓋的,出版社有個他的粉絲,看到了相關的報道,注意到了馮一平的名字,同樣的姓名,同樣的筆名,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學校,那肯定就是同一個人,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趁這g風宣傳一把,說不定還能再版呢

之後對方以快件的形式告訴馮一平的時候,馮一平也是無可奈何,他和出版公司可是沒有簽保密協議,當初他這樣的新人作者,和出版公司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之後的影響其實可以說是正面的,香港一家原來拒絕了馮一平的出版社,又重新來函,和他商討出版事宜。

之後,內地的一家文學期刊也發表了對馮一平這部小說的評價,「故事平和舒緩,文字清新雋永,筆觸細膩,以這些年的經歷,寫那些年的故事,讀後會喚起你對年少韶光的回憶,有一種淡淡的感動,淡淡的歡喜,淡淡的憂傷,總之,稱得上是一部開一派之先的佳作。」

然後就熱鬧了,國內好多家,包括一些原本給馮一平退稿的出版社,紛紛來函,和他商量出版事宜,一時間,馮一平的風頭,甚至蓋過了國內舉辦的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

老實說,對自己做開派祖師這樣的妄念,馮一平差不多已經放棄了,誰知道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峰回路轉,實在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當然,這樣的事名利雙收的事,特別是有「利」的事,他竭誠歡迎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