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宛如天籟(1 / 2)

在這離家至少上千里地的景區,不管平日里過得得志還是憋屈,大家這會都挺嗨,放得都挺開,不管會不會跳,不少人都跟著穿著民族盛裝的工作人員,圍著篝火,扭了起來。

這就是旅游的好處之一吧,逃出原有的巢窠,不管是暫時麻醉一下,還是短暫逃避一下,都是一個難得放松的機會。

馮一平後來就沒有這樣的自覺,他一直想著要等有錢又有閑的時候,再好好去看看遠方的世界,平時頂多就在城市周邊轉轉。

所以,直到他因為到現在還不太清楚的原因重生的時候,他就只在東南亞轉了一圈,連國內的好多地方,特別是北方的這j省,他都沒怎么踏足過。

現在想起來,真是挺傻的,按他原來那樣的想法,就是沒有重生,估計他到終於見馬克思的那一天,也不能好好的在國內國外轉悠一次,賺錢這事,是沒個頭的,而時間,就像nv孩子x前的那條溝,只要有心,總是能擠出來的。

這樣的篝火晚會挺有意思,不像平常看到的晚會,大多數人是觀眾,都坐在台下看台上演員的演出,涇渭分明。

這個不一樣,沒什么組織,也沒有什么人輪番的表演不同類型的節目,其實就不存在什么觀眾和演員的區分,大家都在參與,既是觀眾,又是演員。

如果真說有表演的,就只有三個。其中有兩個人在奏樂,一個拉和馮一平背著的那把一樣的馬頭琴,另一個拉著四胡。前面站著一個身材敦厚壯實的蒙古族大姐,非常傳統的蒙古族大姐真個是面如滿月,在那輕松的用蒙古語唱歌。

雖然聽不懂唱的是啥,但是旋律優美,氣息寬闊,感情深沉,又極具c原氣息。很原生態。

比那些學院派歌手,帶著匠氣的聲音更具生活氣息。更打動人馮一平和張彥就挺喜歡這種風格的民族歌曲。

就是在這樣不明覺美的歌聲中,大家跟著蒙古族的兄弟姐m一起,照貓畫虎的跳起來,跳得好與壞。暫且不論,論氣氛,真比那些正規的晚會要好太多,大家都樂在其中。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呆的時間長了,在條條框框里局限的時間久了,就是想在這城里難得見到的燦爛星光下,恣意的揮灑一會。

等到大家手拉手,圍著篝火跳起來的時候,馮一平拉了h靜萍一把。也加入進去,拉著身邊不認識的人的手,一起跳了起來。

其實也不能叫跳吧。就和走步差不多,不過,跳的人都很開心,旁邊看的父母們也很開心,雖然或者不會跳,或者不好意思跳。或者是真跳不動,但是打拍子這事還是會的。

木柴燒得霹喇響。火星四濺,不少人慢慢的退出去休息,只有馮一平他們這二十來個二十歲左右,精力充沛得不行的家伙,越跳越起勁,感覺又回到學生時代,在開聯歡會一樣,直到琴聲和歌聲停下來。

年齡大的游客陸續回房休息,只有像他們這樣的小年輕還圍在旁邊不肯走,也有不少情侶模樣的,圍在篝火旁竊竊s語。

馮一平擦了把頭上的汗,拿著自己的琴盒,對拉馬頭琴的那位大漢說,「賽怒,阿哈,我能借這個地方拉一曲嗎」

正在拿著大杯子喝水的蒙古大哥爽快的起身,讓出了自己凳子,饒有興致的看著馮一平從琴盒里拿出馬頭琴來。

除了在初中的時候,和h靜萍一起在班里的晚會上唱過歌,這是馮一平第一次在大眾面前表演,不過,好歹是在j千人的大會上坐在主席台中間發言的人,對著眼下這j十口子人,他並不太緊張。

調了調弦,調了調話筒的高度,把琴箱夾在兩腿中間,靜了一會心,等著兩個攝像到位,他右手往前一送,拉響了已經練了好j個月的那首曲子。

他要在這露一手的事,連爸媽都不知道,但是看著他走到話筒前,那些准備回去休息的家長也都明白了這是怎么回事,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時候,又都圍了過來。

梅建中看著外孫和兩個扛著攝像機的員工,問h靜萍,「一平這是g什么」

「我也不知道,過年後他就在練琴,」

「怎么還要找人拍下來呢」梅秋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