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雷霆一擊(2 / 2)

「我會的舒總,」鄭東聽明白了老總的意思。

一回到辦公室,舒總編就急匆匆的跟集團辦公室打電話,反應報社的一位優秀記者,突然被公安機關請去協助調查,孰料那邊很程式化的說,「協助公安機關的調查,是所有公民的義務,我們媒t人也不例外,」

居然提都沒提社里是不是需要什么幫助,舒總編敏銳的覺得不對,到外面用投幣電話聯系華信,結果更讓他驚魂不定,那邊不論是固話還是手機,居然都無人接聽。

在國內,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各級領導們,往往會以行政命令,g涉公安系統的辦案,最常見的一個做法,就是對各個案子,確定偵辦期限,十天破案,一個月破案,三個月破案。

這樣的行政命令,合理嗎,自然不合理,但是,有效果嗎,別說,還真有效果

在相關人員的推動下,牽涉到嘉盛這個區里的投資大戶,區領導給出了15天的期限。

因此,公安g警的效率,高得驚人。

同樣是在魏昆剛剛被請回公安局不久,大隊的人馬,直接開到了華信公司,控制了主要負責人,和相關的重要資料。

魏昆之前吹噓的那些事,幫了大忙,辦案g警們找到了之前和華信簽訂合作協議的那些公司,一家一家的核實相關情況,結果,很快就有了巨大的收獲。

僅在02年,和華信簽署財經公關協議的公司,就近150家,不僅包括那些准備ipo的公司,連一些已經上市的公司,同樣和他們簽署了委托,這些公司,有的是怕g價出現動盪,有的是因為有增發或者其它的計劃,同樣怕受負面新聞的影響。

公安g警們走訪了在首都的5家公司,其中的四家明確說,所謂的公關費用,就是封口費,就是保護費

更過份的是,有公司在上市之前,支付了相關費用,但是在上市之後,原來所說的那些負面報道,依然被見報,還是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首都和羊城兩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只經過j天深挖,一個系統化的盈利模式呈現在大家面前:一些媒t以上市公司和准備上市的公司,作為目標客戶群,密切關注這些公司的動向,最後,在關鍵時刻,比如靜默期,以不做負面報道為籌m,來招攬相關企業投廣告,變相收取保護費。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負面報道,有些是真的,有些,通篇盡是不實之詞,但是,處在關鍵時刻的那些企業,不敢承擔相關的風險,大多數選擇花錢息事寧人。

而類似華信這樣的公關公司,同樣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商機,原來是主動在企業和媒t之間牽線搭橋,企業出錢,它讓媒t撤下相關報道,到後來,g脆是根據媒t的負面報道,去聯系當事企業。

就相當於這些無良媒t生產產品,公關公司銷售,上市和准備上市的公司買單。

僅去年一年,這條產業鏈上涉及的金額,就高達上億又是一起大案。

羊城,經濟信息報報社,原來這個在整個集團內,因為效益和待遇最好,因此讓人趨之若鶩單位,這兩天,人心惶惶,呆在報社里的人,都無心工作,既有些慶幸,又有些擔憂,下一刻,會不會有警察前來,請自己去協助調查。

這兩天,這一幕很常見,每天都有記者,被公安機關「請去」協助調查,到現在為止,已經有超過20位記者被公安機關請走。

曾經年少成名,意氣風發的舒總編,盯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坐在辦公室內,看著外面越來越空的辦公室區,心如死灰,他能很清楚的猜到接下來的走向大概和鄭東不會有什么區別。

他就連一些可能的備用方案都用不上,比如,出走,因為這兩天,他周圍,24小時有人盯守。

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感到不平衡的,不止是類似姜麗華那樣的官二代,像他這樣的精英知識分子,同樣不忿很多文化層次很低的人,快速聚集了讓人仰望的巨額財富。

舒總編很清楚這些人的心理,率先在業內開展了類似業務,果然是財源滾滾來,到現在,他基本不用做什么事,就有公關公司帶著那些企業,主動來拜山頭,他等於是坐著收錢,日子過得不要太舒f,可是,為什么偏偏會有嘉盛這樣的異類

為什么公安機關這么賣力,讓曾經所有的繁華,居然眨眼變泡影

如果他問馮一平,馮一平會告訴他,親,原因很簡單,因為,資本也是一種力量

他先等來的,不是警察,而是集團的一紙通知,集團黨委經過研究決定,免去他總編一職,拿到通知的時候,他就知道,時間到了。

「扣扣,」辦公室的門被推開,走進來j位公安g警。

首都,曾經非常倨傲,把上市公司當唐僧r的魏昆,曾以為到公安局打個轉就能出去的魏昆,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證詞,在審訊室里低下了頭,老老實實的向公安機關坦白從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