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永不滿足(2 / 2)

好像從這個,星巴克的這一點,跟自己真有點像。

「沒問題,」德魯克笑,「這邊請,」

專程安排了一趟這樣的行程,馮一平自然不只是來看看而已

一走進他們總部樓下的這家店,咖啡的香味撲面而來,與此同時,你感受到的,還有那撲面而來的熱情。

收銀台後臉上帶著不少小雀斑的姑娘笑著說,「你好,歡迎光臨,」

她這么熱情,並不是因為工作地點就位於總部樓下,在美國這么長時間,馮一平去過不同地方的星巴克,里面服務員的態度,都是如此。

這正是他此行重點要考察的對象。

美國的星巴克,沒有它在中國開的好多店那樣高冷,很尋常的一個場所,這一點,跟馮一平對有佳的定位相似。

然而,隨著分店越來越多,在業內的地位越來越鞏固,母公司嘉盛集團越來越成功,現在的有佳,從業績上看,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如果真從服務上看,這里指的主要是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意識,真的比剛開始的時候差太多。

歡迎用語還是有,但那語氣,一般都干巴巴的,別說真誠的笑容,就是一個非常職業的笑容,也很難看到。

馮一平很清楚,有佳這幾年一直保持的高速發展,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布點,以及一向實惠的價格,還有所售商品過硬的品質,一線的員工,對增長的貢獻,真的不大。

很多顧客選擇有佳,也許是已經習慣,也許是離家近,方便,也許是沖著嘉盛的名聲來的,這在目前,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他知道,日後的便利店,競爭將會有多激烈,有佳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將來被趕超,那是肯定會發生的事。

為了不打擾這里的顧客,馮一平點了一杯原味咖啡後,沒有停留,跟我著德魯克朝樓上走,「德魯克,為什么你們每一位員工,面對顧客的時候,笑容都能那么真誠」

這是一棟可能在美國來說接近文物,所以是保護對象的建築,因為不允許做大的改動,在屋頂上,布設了很多管道,顯得有些凌亂。

德魯克的回答,卻非常美國,「我們星巴克,從1971年年開第一件店起,我們的定位,就不只是銷售,而是為顧客提供超出期望值的服務,我們銷售的不止是咖啡,我們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

這樣的回答,馮一平很不滿意,拜托,你不是哈佛畢業的,你是佛學院畢業的吧給我扯這些人文的,虛頭巴腦的東西,什么企業文化,什么核心dna,那都是用來宣傳的,我要的是,具體的做法。

既然有這樣的機會,他繼續不恥下問,「重點是,員工如何實踐你們的這種理念而且非常優質的在工作中體現出來」

「我們的每一位員工,在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時,首先接觸的就是公司最堅持的這些理念,這邊請,」

他們來到了八樓,八樓才是星巴克總部的接待大廳,這確實比較奇葩,因為原本接待大廳的位置,被他們開了一家咖啡店就是樓下那家,老實說,這還真跟馮一平的性格挺像。

但是,德魯克這樣的說法,馮一平依然不滿意,要是知道就能做到,那早就世界和平了好不好

德魯克顯然知道了馮一平的不滿,在辦公室里坐定的時候,笑眯眯的說了一句,「我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始終把利潤和對員工的投入做到最平衡,比如,我們大部分的員工,原來包括兼職的員工,都有公司期股,貴國我們直營店的員工也一樣,」

這才是畫龍點睛的一句馮一平頓時眼前一亮。

企業文化什么的,那都是虛的,員工服務太多好壞的關鍵因素,可能都還是收入。

有佳此前折騰來折騰去的那些績效工資方案,激勵計劃,現在想想,還是沒能解決基本問題,如何讓一線的員工,也能享受公司成長帶來的紅利,這倒真是一個方向。

「那么,如何均衡不同地區、不同地段門店的員工收入」

「關於這個,我們的薪酬委員會,做了一個科學的模型,」

回硅谷的路上,馮一平還在消化最後在星巴克的收獲,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也很契合我們一些傳統的觀念,簡單說,就是有舍才有得。

關鍵是,即便是知道這個道理,這樣的「舍」,還真不是一般人和公司能做到的。

「舍」之後的安排,也同樣重要,不滿足的並不只有馮一平,所有人都這樣,人心就這樣,如果一線的員工,把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也視作理所當然,那會不會又和現在一樣

與此同時,一直在關注嘉盛官的哈斯廷斯,看到這則報道,總算松了一口氣,他是真度假,不是掩人耳目,你就多玩幾天吧,最好等我們准備好你再回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