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高管會議(2 / 2)

「以下不是強制要求,但我還是希望,各位能夠認真的分析和總結這次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尤其是,要分析這次危機會帶來的後續影響,」

不少人有些意外,這次會議,難道就是討論這樣務虛的問題?

「日後,再根據後續的實際情況,來檢驗自己的判斷和預測,是不是准確,如果不准確,是哪里出了偏差?」

「根據以前的經驗,表象不同的金融危機,隔上一段時間,總會來上一次,我們每個人的這一生,也總要遭遇幾次,無論大家以後怎么發展,會不會依然在嘉盛,總之,多一點經驗,對以後總是好的,」

「我還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盡量從更高的角度,去分析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

「比如,」馮一平站了起來,「我覺得,從長遠看,這次危機對美國,並不是壞事,一個金融業極度發達的美國,對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來說,並不是壞事,」

「因為,此前,美國最高端的那些人才,無論是數學家、物理學家、計算機學家、心理學家等等眾多領域的頂尖人士,都會因為優渥的待遇,而選擇呆在華爾街,」

「但是這一次金融危機之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華爾街,不再是美國一流高校一流畢業生的首選,尤其是硅谷,已經成為美國應屆畢業生的首選,」

「其它各高科技公司,也變得比往日更有吸引力,」

「有了這些頂尖人才的加盟,我想,未來在華爾街之外,美國的眾多公司,會因此產生長足的進步,對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這會直接增加我們在一些領域趕超乃至競爭的難度,」

馮一平又坐了下來,「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僅供大家參考,我只是希望,在座的各位,在日常的工作之余,也能抽出時間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因為,我相信大家,未來都會有更高的成就,那么,在更高的位子上,就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

馮一平的舉例,在引來議論的同時,也打開了大家的思路,而他的期望,更是讓不少人興奮起來。

除了肖志傑和王昌寧,在座的最低也是子公司總經理級別的高管,短期來看,他們覺得在集團內部的上升空間不大,馮一平的這些話,無疑帶給了他們不少猜想。

而那些確實已經有了其它念頭的人——在經濟上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之後,一些人總是會免不了有其它的追求,比如,自己去創業,或者是跳槽去其它的公司,迎接新的挑戰。

這些人此時更是覺得馮一平的這些話,很有啟發意義。

在嘉盛,很多大問題他們可以不用去考慮,但出去以後,自然就很有必要。

只是,有一些人也從馮一平的這些話里,聽出了一些別的意思。

在西湖畔電商集團的會議室里,蔡總此時就給老馬遞了一張紙條,「馮總好像是對高管們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老馬沒有回答蔡總的問題。

因為他現在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就他這邊,有些隨著公司一同成長起來的人,目前都已經走到了很高的位置,但他們之所以走到今天的位置上,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是當時公司員工里,最適合那些管理崗位的人,所以就這么一步步的登上了高位。

但隨著公司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吸引的人才越來越多,他們中的一些,還真不一定比他們級別更低的員工,更適合眼下的位置。

他更知道,在嘉盛集團那邊,這個問題應更突出一些。

雖說學歷並不代表著能力,但如果兩人的能力相仿,而其中的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另一個卻沒有上過大學,作為負責人,該怎么選擇和評價?

老馬相信,大多數人會傾向於前者。

嘉盛那邊的很多高管,就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在後勁上,可能真就會存在差異。

從長遠來說,這無疑都要調整,關鍵是該怎么調整——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這也是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都可能會遇上的一些問題。

那就是,原本那些帶著公司成長,高速發展的元老,在新的發展階段里,很有可能會成為阻礙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

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觀念陳舊,在工作上少有新的建樹,因此客觀上在竊取下屬的勞動成果的同時,還阻礙了下屬向上升的通道……

該怎么辦?老馬到現在也沒能找到合適的辦法。

但這又是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而看馮一平的安排,他如果按照一貫的說法,最遲在35歲退休,金翎接下來可能會轉向慈善,那這搞不好就得由自己來最終解決。

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馮一平已經進入下一個話題,「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美國准備救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