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加碼(上)(2 / 2)

「我從小就有一些朴素,但真說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好笑、太假,以及不切實際的念頭,」

領導看了他一眼,「那應該叫做夢想吧,」

「一個就像是生日願望一樣,不太好公之於眾的夢想,」馮一平說,「我很早就想著,一定要讓自己家,讓村里的鄉親們,真正的富起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念頭,但一般只會想到自己的家庭,還有,最後堅持下來,或者說最終能做到的,並不多,」領導說。

「這並不是說我志向遠大,只是,我情況比較特殊,」馮一平解釋了一句,但又不具體說明特殊在哪里,「那時我認真的想過,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怎么做最快,於是,我很早就定下了從商的志願,」

領導點頭,要讓一個地方迅速脫貧,在商業上想辦法,當然是最快捷的路徑。

「我爸媽,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因為環境和見識的緣故,他們也具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在最開始到省城賣板栗,賺了此前多年不曾擁有過的幾千塊錢以後,他們原本恨不得把這樣的事瞞得緊緊的,」

「這不止是因為擔心村里人跟風做起來以後,自己的生意會受到影響,也是因為,」馮一平停頓了一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希望其它人都過得比我們好,」

領導點了點頭,「我理解,」

這個,與其說是小農意識,不如說是人之常情。

我困難的時候,你沒幫我,那憑什么我要幫你

「我做通了他們的工作,那樣的小生意,想瞞住附近的人,真瞞不住,那不如大方一點,」

領導又笑了。

估計誰也想不到,他們兩個現在在一起,談的居然是這樣的小事。

但說起來,那些看起來各種高大上的大事,說到底,也不過是千千萬萬這樣說起來上不了台面的小事組成的。

加上以我們國家的現狀來說,往上三代,都是農民,所以這樣的事說起來,都有些久違的親切感。

「也就是,你一開始給爸媽提這樣的建議時,就預想到了這一點,」

「是,」馮一平老老實實的點頭,「只讓我一家富起來,辦法很多,但要想帶動村里的人都富起來,選擇很少,」

「總之,爸媽最終接受了我的意見,與其讓別人打聽出來這樣的生意,還不如索性大方點,就這樣,村里的人,先是跟著賣糖炒板栗,到後來城管慢慢多起來,街頭的生意不好做時,他們已經有了一些積蓄,都租下店面,開起了面館,」

領導點頭,「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主觀能動性,更是需要類似的帶頭人,」

這樣的誇獎,馮一平沒怎么往心里去,「後來,我上了高中,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等到上了大學,公司就已經走上了正軌,因為出了那本書的緣故,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聲望,再到斯坦福當一年的交換生,期間認識了一些人,創辦了一些公司,也投資了一些公司便在硅谷有了些成績,」

「與此同時,國內集團的業務,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慢慢的,竟然成為了內地的首富,」

「這個時候,爸媽的心思也變了,他們都說,幸好在我被評為首富之前,村里,包括鎮里的情況,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然,我成了首富,我家的鄰居,我所在的那個村,那個鎮,還是和以前一樣窮困,說出去,連他們的臉上也無光,」

「至少,那不是什么光榮的事,」

「因此如果說之前,他們對我的一些作為,還不太理解,至少談不上支持,在那以後,每次有什么事,他們總會提醒我,要想著鎮里,要想著縣里,」

領導有些感慨,「這是最可愛的父母,」

一開始,他們並沒有文學作品中的那么大公無私,但到有了條件,他們便能主動為周圍的人著想,在現在,這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現在最常見的,是有了一定成就以後,便忙不迭的和過去的一切割裂,興高采烈的投奔所謂「上流社會」的人。

「他們有時候也挺讓我頭痛的,」馮一平說他想起了老爸扔過來的拖鞋,「但在這個時候,因為個人財富的增加,因為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我又覺得,我對更多的事,負有責任,」</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