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8(1 / 2)

份更側重於自然科學,一份更側重於新聞時事。

至於具體內容,隨便打開一份報紙,看看刊登上面的文章標題就知道了。

比如前者

《齒輪的應用之我見》

《耕種一體,新型耬車研制成功,效率提升一倍》

《破除迷信,常見的十種現象背後蘊含著什么樣的科學道理》

《如何保證耕牛安全過冬不掉膘》

《饅頭是怎么蓬松起來的?小廚房里的大道理》

再比如後者

《永清河邊又現一名女嬰,其父母或因殺子罪入刑》

《今上再征十萬民夫修建行宮,何其皇恩浩盪也》

《淮南初現蝗災苗頭,官吏一起燒香忙》

《今歲供遼國幣帛尚未籌集,西夏又至,大人們恐夜不能寐也》

《出海船隊有望近日返航》

總之,前者務實,後者辛辣,兩份報紙最開始都是周刊,等時機成熟了或許會進化成日報。尤其令普通民眾喜愛不已的是,這兩份報紙的措辭都用的是白話文,不刻意咬文嚼字,又分印了兩個版本,分別是簡體字版本和繁體字版本,以目前的銷量來說,兩個版本在當地幾乎持平,倒是偷賣到外地的都是繁體字版本。

要不要在古代推行簡體字,喬一橋個小學渣是不敢拿這么大的主意的。

最後還是葉無傾拍板,繁體字自有其獨特的美感,但論普及難度,簡體字絕對容易得多。其實從古至今,字體一直是不斷簡化的,如此才能讓英階層才能掌握的東西,最大可能的普及開來。

大周的文盲率有多高?雖然沒有確地統計,但葉無傾走南闖北這么多年,那么多村子,全村人能有五個認字的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現代呢?走在大街上,讓你找一個完全不認字的,恐怕比登天還難。

這里邊有沒有簡化字體的功勞?

葉無傾認為,雖不能全歸功於此,但一半的功勞總是有的。

不信?

「」,九個字來念一下?念完你再默寫出來?

如現代一樣的處理方式就很好,普通人交流學習用簡體字,搞藝術的文化界大師用繁體字也沒人攔著,大家各取所需,誰也別瞧不起誰。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報紙之所以能如此物美價廉的印刷出來,也要感謝理科生們的努力

理論已經教給你們了,怎么制作印刷機,怎么制作油墨,怎么改良紙張,都要靠你們自己努力。葉無傾一開始就將「什么時候搞定這些什么時候准你們創建刊號」這個胡蘿卜吊在他們的腦門兒上了,吊完他是省心了,理科生們差點給他搞瘋。

研發已經夠耗力了,應付那些傻逼文科生更是讓他們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