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入夏出夷(2 / 2)

鋼鐵時代 十年殘夢 1588 字 2022-07-15

這一舉措成為了目前僅次於戰爭的一個基本國策,事實上,從大量的招收俘虜開始,民族融合的動作就沒有放松,所有來到中國的人口,最少有9000萬以上,中國給予他們工作的機會,給予他們應有的待遇,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說中國話,甚至一定程度上面,掌握一些基本的漢字,不但會說,也會簡單的寫和讀,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拿到更高的工資。

歷史發展不同,國情不同,一些態度和基本點上也不同,跟後世的中國不一樣,那個時候,中國是有求於國外,外國人來到中國,是來支援中國的,最少表面上是這樣,一些外國的專家,甚至外國的投資,確實提升了中國底蘊,讓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可是代價則是外國人在中國的橫行,甚至擁有一些超國民待遇。對於這些外國人,中國不可能硬性的要求語言,不少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就到離開中國的那一刻,都未必能夠學好中文,他們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享受著中國人都不曾享受的待遇的。

可是在這一個時空,卻不一樣,中國依然經過了從1840年到1908年的屈辱,可是從西北崛起,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人面對外國人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不同,中國站起來了,是世界上的強國,甚至正面的也打敗了俄羅斯和美國,這些外國人是俘虜,是戰利品。

既然是戰利品,故而這些俘虜是依附於中國存在,中國不可能遷就他,雖然說在最初的時候,在集中各個俘虜的時候,按照國籍和語言的不同,給他們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翻譯,可是當戰俘細分,並且分配到各地做工的時候,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了,9000萬戰俘,哪怕是10個人一個翻譯,就需要900萬,中國懂得外語的不少,連年的出國留學,德語,英語都有一些,可是這些人不是用來干這個,他們有更加重要的工作,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是在國外學知識的,他們不可能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翻譯上面,他們需要再本職領域之中不停的研究,為中國的科技添磚加瓦。

既然翻譯數量有限,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在工廠之中,在戰俘營之中,都是以中文命令的。戰俘們,要想過的好一點,必須要掌握中文,再加上從上到下的命令,就跟之前鼓動工人學習一樣,對於戰俘們,是同樣待遇,甚至比曾經的工人更高。

比如說,學會300個漢字,工人的待遇提升一級,然後是450字,到1200個常用漢字的時候,最少是提升了8級工資,這可不是簡單的數量,一個掌握了1200字漢字跟一個一文不識的,哪怕是同樣水准,一個月的收入少個120元都很正常,多的工種甚至達到180-240員。

120元,可能在目前中國的工資體系之中,不算什么,可能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一個月的獎金,可放在之前他們的收入上面,60美元,對於大多數的民眾來說,最少也是半年的收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面,120元直接代表著在中國的生活狀態,差了兩三個檔次,能夠賣肉吃的,卻可以買到高檔的牛排,來自深海的珍貴魚類,甚至稍稍積累一下,可以購買一些奢侈品,或者汽車和房屋之類的。

中國的消費環境,多少錢都可以花出去,不同花費所享受的待遇和舒適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中國人的例子作為榜樣,單純是經濟上面的刺激,就足以讓這些人努力的學習中文了。雖然說,中文是世界上最為困難,可單純從掌握中文漢字,這並不困難,一個智力健全的成年人,可能用上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掌握300漢字,1200漢字,也不過是三四個月的時間,然後就是在中文的環境之中,逐步的強化訓練,這就要看個人的天賦了,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外國人都學的相當的不錯,大部分的可以進行正常的日常交流,熟練的掌握標准漢字。

在中國的大力推動之下,這些戰俘們孩子,不足7歲的兒童,可以不選擇本族的學校,送入到了中文的學校,相對於本族的學校,他們都是戰俘們自發的組成,這些教師不算專業,中國花費大力氣投入到基礎教育,中文教育更加專業,學到的知識更多,而這些孩子進入到這些學校,只用掌握初步的中文,然後就可以按照中文按部就班的學習,相對於成年人,他們接觸中文的機會更好,更容易被中國同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