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人體工學(2 / 2)

鋼鐵時代 十年殘夢 1605 字 2022-07-15

這樣的減少也讓的一個坦克聯隊開始縮水,按照現在5000輛裝甲力量的前提下,每一輛坦克的標准配置是4個人,在行軍之中,可以達到4個,真正戰斗的時候,需要減重的前提下,可以減少到三個,甚至是兩個的,這樣有些余力。這樣算下來,整個出征的隊伍會達到2萬主力的,1.5萬的後勤人員,比之前預料的4萬多,要少了不少的,這就會對後勤減少很多。

按照4萬人的標准,一個人每天的食物水,這樣的基礎物質,最少要3公斤以上,甚至更多,少一萬人,就代表著30噸,在中國沒有向日本透漏,到底能夠保證多么大規模的後勤補給的前提下,這樣的減少,有利於長期作戰。

川崎美景抵達的時候,整個訓練場正熱火朝天,大量補充的坦克,讓日本更加的有信心了的,人員這對於日本來說,是最不必擔心的問題,日本甚至不用跟之前那樣,再一次的發起向全體人員的征召令,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面,進行簡單的調整就好了,在這樣的前提,最終入圍的人員超過的9萬人,會在其中優中選優,最終讓整體的數量達到的3.5萬人,加上中國方面支援的300人左右和從日本各個機械工廠之中挑選的1200人,會成為最終的後勤力量,這部分,主要負責支持整個櫻花計劃,這樣可以把人員降低到最低。

就在朱諾北部,靠近第二道防線附近的開闊地上,坦克的訓練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部分還在美軍坦克上面訓練,可是伴隨著改裝的繼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上到新改裝的坦克上面了,跟美國坦克不同的是,這些坦克受到巨大的好評。

一些駕駛過美軍坦克的坦克手,對比了一下美軍坦克和現在新改裝的坦克,立刻感覺到了不同,舒適性,美軍的坦克簡直就是一個發瘋顛簸的牛車,雖然可以開到25公里以上,已經把人顛簸的快要散架了,別說是12個小時連續不停的開行,就算是五六個小時也承受不了,除非把速度降下來。

之前聽說,中國的工程師把坦克改裝到了最高可以超過40公里,讓高層非常高興,可是底層的駕駛員,他們一點都沒有高興起來,25公里左右的速度,日常都是以20公里左右的速度,一兩個小時的高速之下,就顛簸的快要散架了,只能夠憑借著意志來堅持,如果35公里,甚至是40公里,會是怎么的一個感覺,說不定仗還沒打,人就完蛋了。

嘗試了中國的改裝之後,在25公里的時候,基本上,坦克只是輕微的晃動,在上面比較的舒適,跟之前的美軍坦克又既然不同的感覺,根本不會累,35公里晃動雖然大一點,卻也在接受的范圍之中,比美國的坦克簡直是好處了太多,特別是訓練之中,更是非常明顯,以前美軍的坦克,最多2個小時,就必須換人,現在,一個人甚至可以堅持三四個小時,這樣訓練的效率大大的增加了。

在這個時代,坦克剛剛出現的時代,還沒有人注意到人體工學和減震之類的,在中國,減震一直都是考慮的問題,奔跑在中國大地上面的各種轎車,貨車,如果沒有減震,會顛簸到什么程度,劇烈的震動,也會造成部件可靠性不強,容易產生費磨損性的損耗,這是機械部件磨損最大的問題之一。

中國可以說直接越過了汽車出現的初級階段,直接走了減震的路線,一體機和材料學的出色,讓減震並不是什么的大問題,在這些坦克上面,工程師只是對支撐面進行了少許的改裝,就完成了減震的設計,使用的不是彈簧減震,而是更加易於生產和維修的扭力減震,對於速度不超過40,總噸位沒有超過18噸的坦克來說,這個足夠用了。

如果不是整體的結構不是中國設計,讓中國工程師對於整體進行設計,並且進行生產的話,35公里,可能會跟25公里一樣的舒適,不會有太大的搖晃。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是最高的速度,也不會有任何的額問題,舒適度大大的增加,這個舒適度可以大幅度增加日軍作戰效率,一定程度上面,對於櫻花計劃有著巨大的幫助,甚至在多個駕駛員的前提下,可以日夜不停的行進,這對於櫻花計劃有巨大的好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