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伐黃嵩,東慶一統(三十)(1 / 2)

最初的軍制簡單粗暴,文武不分、軍政一體,地方諸侯雖有一定的調兵能力,但必須聽令中央皇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諸侯豢養私兵、組建私人武裝力量蔚然成風。

軍權過於分散,自然也為整個社會動亂埋下了隱患。

為了順應政治和經濟制度,軍制改革也刻不容緩,軍政開始剝離,轉變成以君王為中心的高度集權化軍事體制,文武開始分職,獎勵軍功制度也更加明確,兵源從單一的渠道轉而面向普通百姓,再將軍賦壓力轉移到百姓身上,兵力進一步擴張壯大,有利於戰爭動員。

如今的軍制更加復雜多變,以東慶為例,和平時期,為了保證兵源穩定,東慶皇室下令將兵卒家人編入軍籍,強迫對方世代從軍,戰爭時期則強征普通百姓入伍,強迫他們當兵賣命。

軍籍二字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不是什么好詞匯。

如果不是姜姬弄了種種措施,百姓對「軍籍」可是避之不及的。

這種軍制下的兵卒,戰爭素養自然高不到哪里去,打仗劃水,至多比注水兵高一些。

地方勢力還能用錢財招募大量私人武裝勢力,例如姜姬曾經的部曲。

天下五國的軍制大同小異,大多都是從大夏朝時代繼承過來的。

各國因為國情不同,略有變化改動。

姜姬的野心很大,她不滿足現狀,她要讓自己的軍隊成為真正的頂尖精銳

她思考軍改不是一日兩日了,心中早有了腹稿,一旁的楊思認真聽著。

二人時不時低聲交流探討,時間流逝飛快。

楊思越聽越是心驚,同時也拔高了對姜姬的評價。

自家主公能收割那么多腦殘粉,自身魅力不可謂不強。

他道,「若是這么做,諸人可會反對」

姜姬暗中翻了個白眼。

「他們反對做什么他們又沒有嘗過吃空餉的滋味,沒有得到過的,失去了也不會可惜。」

楊思一噎,頓時沒了言語。

他不由得懷疑,自家主公到底從什么時候萌生軍改的念頭,早早就開始布局了

姜姬和楊思剛才談論一人多職銜多糧餉的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楊思身上不止一個職銜,他一人就能領到對應職銜的糧餉,實際上眾多職銜只有一個是實在的,其他都是虛名。說得再簡單一些,他一人干了一人的活,最後卻拿了好幾人份的工資,導致資源浪費。

因此,姜姬從來不給他們虛名職銜,一人就領一人的工資。

誰有功勞誰就多拿賞賜,平日年節還有福利。

姜姬在員工福利方便從不吝嗇。

除了這個問題,多職銜還帶來職權不明的問題,弄出外行人指導內行人的笑話。

和平時期不算大問題,但到了戰爭時期,這就是致命點了。

姜姬還和楊思談了軍銜制度,她打算細分職權,提拔更多可用的新人,調動兵卒的建功立業的積極性。按照目前的制度,那就是「僧多粥少」,長久以往不利於內部穩定和發展。

二人從正午談到了落日,剛好提及軍紀。

楊思道,「依思之見,主公治下軍伍紀律嚴明,已是世間罕有。」

再改,還能改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