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1 / 2)

但這個假設看起來卻很真實。

根據程岩的推斷,雷劇劇情外的很多事,跟真實歷史雖不完全一致,但有著很大關聯。

如果庄思宜間接背負了兩條人命,那他性情大變也在情理之中。

可終究還是不一樣了,蘇念秋好好的,庄思宜也不似前生初見時冷硬。

至少,程岩覺得庄思宜在面對他時,和以往並沒有什么不同。

對於庄思宜的改變,相熟的人多少有些察覺。要說反應最大的還屬阮小南,他只當庄思宜突然刻苦上進是想和他搶風頭,於是每日更加用功,只害怕輸給一個學渣,從此沒臉做人。

在寢舍如此詭異的氣氛下,時間匆匆而過,秋葉染上霜白,轉眼到了一年的冬至。

對於鶴山書院所有學生而言,冬至都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每到這天,山長便會親自來各舍考教學生。

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與以往不同的是,不知從何時傳出風聲,說山長將在此次考教中,擇一學生為其關門弟子。

雖說書院里的學生都算是山長的弟子,但真正被山長入門牆又不一樣,前者只能稱呼山長為先生,後者則能叫山長一聲老師。

對外,兩者的地位也大有不同,前者只是鶴山書院諸多學生之一,後者卻是雲齋先生的親傳弟子。

更重要的是,山長之前的幾位親傳弟子,無一不是金榜題名。

故此,不論消息是真是假,書院中人人都卯足了勁,就想趁著這一次考教好好表現,期望自己能入山長的眼。

不過程岩前生在書院待了幾年,也沒聽說山長了什么關門弟子,懷疑是謠言。但他來書院本就懷有特殊目的,也想給山長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格外重視這次機會。

此時,上舍中所有學生恭謹立於下方,而山長則由兩位夫子陪同,端坐上首。

山長那雙仿若藏有萬匯的眼眸靜靜掃過眾人,慢聲開口:「『子游問孝』,誰來解?」

當即有人上前道:「學森來解。」

程岩一見,那學生名為何書海,乃鶴山書院中唯一的粵省人。

據說何家三代耕讀,其祖父、父親皆是舉人,而且至今都沒有放棄舉業。何書海曾笑言說,他們祖孫三人曾一同登上粵省有名的摘星樓,祖父隨口說:「今朝齊上摘星樓」,他父親則道:「他年同占麒麟閣」。

若三代人真能同中進士,也不失為士林佳話。

很可惜的是,前生一直到程岩死,何家人也沒能如願。

而何書海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他說起官話時的口音過重,譬如此刻

「幾游問何為秀道?孔幾回答細徐該已能養為秀……」

程岩好歹與何書海同窗幾年,對何書海的口音很熟悉,一聽就知對方回答的是「子游問何為孝道?孔子回答世俗皆以能養為孝」。

而山長提問的「子游問孝」,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原句為「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簡單來說,就是孔子認為僅僅是贍養父母並不是孝道,因為犬馬也一樣能侍奉人,如果沒有一顆對父母的敬心,和犬馬又有何區別呢?

這一句不難,何書海的回答中規中矩,但山長卻沉默不言。

眾人面面相覷,均不明所以。

而多活了一世的程岩卻知道,何書海看似標准的回答,其中竟有一處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