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2 / 2)

主考官陳鑒,字貞明,高安人,號方庵、芳庵、心遠樓,長洲籍貫。

正統十三年的一甲第二名進士,俗稱:榜眼。

天順元年與高閏出使朝鮮,與朝鮮大臣有唱和,集成《丁丑皇華集》。

本來一介文人,又是榜眼出身,應該是喜歡文人的儒雅,結果這位喜歡讀的書竟然是《三國》!

有著文人的身體卻裝著一顆武者的心,據說年後要調任國子監祭酒了。

哦,說「國子監祭酒」沒幾個人知道,在明朝時期「祭酒」相當於「校長」。

國子監在當時,就是全國第一大學,第一大學的校長,相當重要了。

而副主考官劉宣呢,字紹和,號靜齋,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也是個牛人,他是景泰元年鄉試的解元,景泰二年會試的會元。

而且他的經歷,頗為傳奇。

第038章臘八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鄒來學薊州督糧時,一日與客人下圍棋,眼見一局全輸,正躊躇無措時,一位隨侍左右的劉姓兵土跪指一子日:「用此招則全局皆活。」

來學從其招,果然大勝。

及客人離去,乃將此兵士喚至面前問:「爾何人,亦知棋乎?曾讀書乎?"

姓劉的兵:士回答說:我名劉宣,曾讀書。但家遭噩運,淪為世戍(就是世代抽丁戍邊),以至於此。」

鄒來學賞識劉宣聰穎有才,遂讓其與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讀書。

軍務之暇,鄒來學經常親自教授,每閱他們的作文,常說鄒長子止可鄉捷(參加省試),劉宣則可解元(省城考試第一),聯捷也。」

劉宣庚午鄉試,鄒長子捷於湖廣(考中舉人),劉宣果然成為順天府解元。

劉家非常感謝鄒再造之恩,將鄒來學作為始祖,子孫世世祭祀。

據說是在景泰年間,劉宣隨軍駐守在京都龍驤衛,替衛使喂馬。

他利用空閑日夜在馬房中讀書,衛使起初不知道。

一次,劉宣偶然與一塾師談論《春秋》,塾師驚嘆他的學業優異,就把這情況告知衛使,衛使便厚待他,不多久,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榜考中了解元。

開科取士時,劉鉉任主試官,讀了他的文章感到很驚奇,說此文必定是隱居山林、上了年紀的讀書人的作品,等到拆開試卷才知道是劉宣的文章。

從此,劉宣才開始被人們所賞識,而劉鉉善於識別人才的名聲也更加的廣為流傳。

要討這兩位的喜歡,頗為不易。

他要用心的准備禮物...

現在已經十一月末了,眼看著要臘月了,十五的時候,吳有為跟著吳俊,再次去請安。

這次請安,就沒見到二房的人。

二房的唯一子嗣,發燒了!

二房的夫人懷著遺腹子,老夫人已經了她的請安。

請過安後,吳有為跟著吳俊離開了後院上房,分道揚鑣。

回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