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2(2 / 2)

,臨時找了兩位南方來游學的秀才湊數。

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

謎」一稱。

在明時叫「反切」、「商謎」、「猜燈」、「彈壁」、「彈壁燈」、「燈謎」、「春燈謎」。

又有各種猜法,《武林記事》一書中有「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

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是個雅俗共賞的活動。

只是這些人聚到一起,一看就都是有學問的,尤其是吳有為這邊,穿著統一的衣服,不知

道的還以為他們哪個書院出來的人呢。

幾個人在一聲銅鑼聲響過後,便開始猜謎了。

很是熱鬧,引得不少人駐足觀看。

而吳有為只是抬頭,看向了那盞心相映的燈籠…。

第268章再見老翰林

只見那燈籠下面掛著的謎語簽子上寫著: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當時吳有為就笑了。

這雖然是一個唐詩的半闕,可也是個謎語。

謎底便是很符合秦樓楚館的花魁娘子:憐香惜玉。

結合謎面,這個燈謎即曖昧又香艷,真是針對各風流才子們啊。

不過這有點腦筋急轉彎的意思了,可惜,很多文人雅士只注意到這句詩詞的出處,猜來猜

去猜不出來謎底,白白讓群芳閣賺了一筆。

因為猜不出來可是要買一盞燈籠送給兩位花魁娘子之一。

你想不想要上面那個?「吳有為低頭跟萬通聊天,順便指了指人家最漂亮的花燈。

想!」萬通點頭。

絲毫沒有考慮到,那花燈華麗巧,跟他和吳有為一點都不般配。

「好,我給你贏來!」吳有為來了興致

萬通點頭:「好!」

吳有為上前就指著心相映道:「我猜那盞花燈!

這位公子,這盞花燈可是要錢的!」金媽媽趕緊說明:「如果您猜中了,自然分文不取;但

是沒猜中,就得掏錢了。

「一次多少?」吳有為不知道還有這規矩。

「一次八兩銀子。」金媽媽一伸手指頭:「一次八兩,您可要試一試?

試一下!」」吳有為提筆就上去寫了謎底。

交給老鴇子之後就等著了。

金媽媽拿著謎底一看,頓時就愣住了。

群芳閣出的謎題當然是高大上的,也是為了故弄玄虛,這個謎題自初八掛上來,一直到現

在都沒有人能猜對,皆因這些讀書人想得太多了。

給出的答案什么都有,而她也樂的看笑話,那些人大把的砸錢,肯定不是多么在意燈籠,

而是在意名聲,在意面子,在意自己的才學遇到了挑戰。

越是不服氣的人,就越是花錢砸,非要破解這個謎題不可!

但是幾日之後,他們就消停了,因為破不開,越想越是覺得這題目太深奧,甚至還有幾個

學政大人也過來看了半天,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