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5(2 / 2)

在去謝恩師的路上,吳有為給他講了一下張升父親,尤其是他「拾金不昧」的典故,很值得表揚。

只不過,拾金不昧的出處乃是清朝時期的吳熾昌《客窗閑話》之中《義丐》一篇:「乃呼里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

後清朝的《歧路燈》第一百八回亦有:「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的句子。

他提前跟侄子說了,只是想讓侄子知道知道自己恩師家的情況,吳瓊卻記住了「拾金不昧」這四個字。

到了張家,進了大門,才發現正堂上已經掛著「狀元及第」四個大字的金匾了。

見到張升的時候,張升更是開心:「我狀元及第,教導的兒子和弟子,也是小三元!」

「你家的錫哥兒,也是小三元?」吳有為大樂:「我家瓊兒也是小三元!」

這下可好了,兩個小三元!

「一定要慶祝!」吳有為笑著道:「兩個呢!」

「在老家已經慶祝過了,不過我弟子也是小三元,我更高興。」張升帶著他們,先去拜見了自己的父母。

張老爺子和張老夫人,都是十分和氣的老人,尤其是他們看向吳瓊的眼神,都帶著慈愛,吳有為知道張升此次回去會帶父母過來,所以給兩位老人也帶了不少東西過來。燕窩,人參,靈芝,這都是憲宗皇帝賞賜給吳有為的,吳有為年紀輕輕用不上這些東西,拿來送禮再合適不過,他分了幾分,四位座師和張升的父母都有份,加上孟家的老親家。

等拜見過後,奉上禮物,張升見老父親點了點頭,就更高興了。

張老爺子還問』了問吳瓊,吳瓊竟然說了吳有為跟他說的「拾金不昧」的典故。

張升吃驚不小,吳有為得意洋洋。

張老爺子沒想到自己年輕時候的舉動,還有人記得,並且總結出了「拾金不昧」四個字,且作為典故講述出來。

老爺子更高興了,簡直越看越滿意。

張升也更高興,然後帶著人去了外書房。

落座之後,下人上了香茗點心,張升就開門見山了:「我有個事兒,想跟你商量一下。」

「你說。」吳有為喝了一口茶:「我們誰跟誰呀!」

「我有一女,你是知道的,今年十四歲,明年及笄。」張升就說了這句話。

吳有為當時就看向了吳瓊。

吳瓊一愣,臉紅了!

吳有為一看,有門兒呀!

「我要回去跟我的二嫂商量一下,畢竟二嫂撫養兩個孩子這么多年,兒媳婦的人選也要她點頭。」吳有為笑呵呵的道:「如果能聘到您家的千金,真是我吳家的福氣。」能跟未來的狀元閣老做親家,吳家二房就算不能出人頭地,也不差什么了。

再說了,張升的家教吳有為還是有信心的,張家姑娘雖然沒見過,但是看張升夫人的溫柔賢惠,也能透過母親看到女兒的涵養。

吳有為這么一說,張升就知道,此事八九不離十了:「好。

吳瓊的臉,更紅了。

他們在張升這里用「了一餐,就告辭了。

回到莫靈山下的吳家村,吳有為就跟二嫂吳孟氏說了張升的意思。

「張家小姐?」吳孟氏一愣:「這....?

「二嫂,將來啟昭兄可是前途不可限量。」吳有為道:「還記得我曾經跟您說過的吧?啟昭兄可是狀元。」

「就是怕他們家門檻太高,我這高攀不....」吳孟氏不好意思的道:「而且我家這里你也看到了,就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