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3(2 / 2)

小明德一呲牙:「謝謝世子叔叔。

旁邊的王芊芊趕緊拎了小明德手里的小兔子燈,讓他能用小手抱著荷包。

小家伙兒笑彎了一雙大眼睛。

吳有為不知道歷史,上徐奎璧是怎么死的,但是看他現在這樣子,想死,除非是橫死,否則絕對能長命百歲。

跟徐奎璧說了幾句話之後,才各自散開,徐奎璧別看就一個人在京城里住著,身邊卻跟了不少人。

正月十八過後,年味漸消,眾人了散落的心思,不再光想著玩兒了。

而吳有為開始了在翰林院的第二次搞事情。

他想趁著這次整理藏書閣,順便弄個公共圖書館。

吳有為打算建立一個公共圖書館,他跟翰林們說了公共圖書館的用途。

籌建圖書館,當然是通過萬通聯系上了憲宗皇帝,皇帝批准的事情了,而且皇帝為了方便行事,依然動用自己的內庫,不跟戶部伸手要銀子。

這樣一來,朝中大臣也不能說什么了。

畢竟人家皇帝花的是自己的小金庫,又不是國庫,而且這兩年,國庫日益豐盈,官員們底氣十足啊。

「公共圖書館?」翰林學士皺眉:「這名字不雅。」

「那就叫大明公共圖書館。」吳有為直接冠上了「大明」二字。

「為何要..公共二字可否去掉?」劉健小聲提議:「因為聽起來好像是給內宦們准備的...

公共,公公,多相似?

「太史公日: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吳有為搖頭晃腦:「公共,公為平均;共為合力。合起來的意思是:共同進行平均分配。挺合適的嘛。」

最後,名字就這么定下來了,因為冠上了「大明」二字,誰敢不從?

不過因為外面的書籍多而雜,不如翰林們親自動手,抄寫一批,然後刊印成冊,手稿當然放在圖書館里,不得外借;但是刊印的可以售賣、外借等等....。

當然,抄書不白抄,按字數統計,鑒於文言文都是很簡潔的東西,吳有為給出了十字一文錢的價格。

百字就是十文錢,千字可就是一百文錢,萬字可就是一千文錢,那就是一吊錢,等於一兩白銀。

一個人,一天總能抄寫萬字吧?一日一兩銀子,高工資了。

這大明朝的官場之中,分為濁流和清流兩股。

像縣令,知府這等治理一方的官員,一般都叫做濁流。

而像御史言官、翰林編撰等人,則被稱作清流。

俗話說:清流好名,濁流好利。

翰林院的這些人,都好名,你要是讓他們點孝敬錢,那跟要了他們的命一一樣,會被他們記恨的;但是你要是求個字,求副畫,卻完全可以。

他們賣字畫並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

而吳有為建立一座公共圖書館的提議,得到了他們巨大的支持,反正每日手抄書本,就能有潤筆可拿,又能留名在書上,簡直是翰林們最愛干的事情了。

正月里就在忙碌中渡過。

二月二,龍抬頭,啃豬頭。

二月辛未,大理寺少卿宋,侍郎曾翠、原傑黃琛,副都御史滕昭巡視畿南、浙江、河南、四川、福建,考察官吏,訪軍民疾苦。

另直隸有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