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匈奴單於(1 / 2)

秦皇紀 殷揚 1646 字 2021-02-02

. .

大漠之上一派冰天雪地,積雪數尺,少有人跡。然而,在大漠深處,有一處地方卻是帳幕相連,一座接一座,不知幾多,一眼望不到頭。

這里,就是匈奴的聖地,龍城!

對於龍城,相信朋友們不會陌生,留下了無盡的傳說,比如:龍城飛將、直搗龍城……

若是要問,龍城究竟是什么地方,為何我們一聽到「直搗龍城」這樣的話就很激動,熱血如沸?

能回答的人就不多了。

龍城是匈奴的聖地,是匈奴祖輩的埋骨之地。

匈奴雖然「貴壯賤老」,丁壯在族中很有地位,而老弱卻沒有一點兒地位,甚至有可能會被殺死。但是,匈奴對於祖輩的墳墓卻極為重視,一定要風光大葬,還要保護好。

「直搗龍城」,就是把匈奴祖輩的墳墓給毀了,還有比這更讓匈奴難受的嗎?

能與龍城相比的,唯有匈奴的另一處聖地,就是狼居胥山(杭愛山),這是匈奴祭祖的聖地。霍去病當年攻占了這里,並在這里立下一塊石碑紀功,從而成了傳奇,「封狼居胥」一事成了中華民族輝煌的代名詞。

與狼居胥山不同的是,龍城座落在漠南,匈奴更加願意呆在龍城,而不是狼居胥山。

因為狼居胥山座落在漠北,那里氣溫太低,很冷,適宜於植被生長的季節太短。這對於需要草場放牧的匈奴來說,很不利。

而漠南就不同了。氣溫高,氣候溫暖,植被生長時間長,適合做牧場之用。是以,匈奴無不願住在漠南。

尤其是河套之地,更是匈奴做夢都想去放牧,是以,中原與匈奴數次大戰都是在河套之地打的。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舉南下,是在趙國武靈王時。那時節,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成功。趙國勁卒善戰,趙武靈王就在陰山南麓大破匈奴三十余萬之眾,打得匈奴大敗而逃。

這一戰之後,匈奴雖然不願。卻是不得不逃到漠北去舔傷口,養精蓄銳,直到戰國末期,這才恢復了元氣。然後,趁著中原內亂之機,再次大舉南下,卻被李牧在岱海附近大破之。

這次大戰,李牧是在岱海附近的開闊地設伏,打破了軍事常規,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匈奴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回漠北。再次舔傷口。

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匈奴這才舔好了傷口,恢復了元氣,在頭曼單於的率領下,再次大舉南下。想要占據河套之地。這一時期,秦始皇已經統一了中國,中國的實力大增,早已不是以前的趙國所能比。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在等著匈奴。

河套一戰,匈奴死傷無數,頭曼單於率領不到萬人逃回漠北。這一戰,讓匈奴的元氣大傷,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慘重。就連東胡也敢來欺負匈奴了,向冒頓要女人、要良馬,直到要土地,冒頓大怒,點齊兵馬殺奔東胡,大破東胡,匈奴這才再次強盛起來。

適逢秦末大亂,中原實力大耗,無力與匈奴對抗。劉邦不信這個邪,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征,被冒頓圍困於平城,差點被匈奴活捉了,要不是陳平出一奇計讓他逃過一劫的話。

自此以後,劉邦對匈奴改變了策略,采取「和親」之策。這雖然讓人屈辱,卻為漢朝爭取到了最為寶貴的時間,讓中原恢復了實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漢軍大舉北上,在衛青、霍去病這些天才將領的統領下,漢家兒郎縱橫在大漠之上,最終擊破了匈奴。

後人一直指責漢武帝窮兵黷武,不顧戶口減半,硬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匈奴發起戰爭。促使漢武帝如此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漢武帝之所以堅持要發起「漠北決戰」,要數十萬漢軍橫絕大漠,追入漠北,原因就在於漠北是匈奴的大後方。

每當匈奴在漠南吃了敗仗,就要逃回漠北去舔傷口,恢復元氣。直到兵強馬壯了,又大舉南下,再度為禍。

趙武靈王擊敗匈奴、李牧擊敗匈奴、蒙恬擊敗匈奴後,匈奴都是這么干的。若是漢朝不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追入漠北,對匈奴進行最後一擊的話,漢朝的所有努力最終不過是過眼雲煙,一旦匈奴恢復過來了,所有的仗都白打了。

漢軍追入漠北,搗毀了匈奴的大後方,讓匈奴沒有機會再度強盛起來,這點,已為歷史所證明。

如今距趙武靈大敗匈奴已過去數十載,匈奴的元氣恢復得差不多了,漠南已經多有匈奴的蹤影。作為匈奴聖地的龍城,更是匈奴向往之地,無不願在這里過冬,是以,就有了眼前情景,望不到頭的帳幕。

在不計其數的帳幕當中,有一頂帳幕最為顯眼。

這頂帳幕很是高大,占地極大,很是氣派。帳頂一只黃金鑄就的金鷹,栩栩如生,展翅欲飛。在大帳的前面,有一根旗桿,上面飄揚著一面綉

金狼頭旗。

這是匈奴單於的王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