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廢分封,立郡縣(2 / 2)

秦皇紀 殷揚 1737 字 2021-02-03

如此想法者不在少數。

「淳於越,寡人問你,你三歲時所穿袍衫需布幾尺?」秦異人卻是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再發一問。

「兩尺。」淳於越很不想回答,卻是不得不回答,因為他很想弄明白秦異人葫蘆里賣的什么葯。

「你七歲時所穿袍衫需布幾尺?」秦異人再問。

「三尺。」

「十歲呢?」

「五尺。」

「如今需布幾尺?」

「七尺。」

秦異人和淳於越一問一答,引來一眾人個個睜大了眼睛,打量著秦異人,這穿袍衫與所議國事有啥干系?

「淳於越,如今的你還能穿兒時用兩尺布所做之袍衫嗎?」秦異人再發一問。

「不能。」如此明顯的事兒,還要在這里相問。淳於越大為不屑,不住裂嘴角。

「為何不能?」秦異人又問。

「嗤!」淳於越譏笑一聲,道:「如此明白之事,君上何須多問。」他已經不屑於回答了。

「你所說的明白之事,無非就是你的身胚更加高大了,兒時兩尺布所做之衣已經不合你的身胚了。你明白這個理,為何就不明白三王五帝之時的事兒已經不適合於今日今時?」秦異人這才給出結論,道:「三王五帝時猶如你兒時,如今眼下時局猶如眼下的你。你可懂?」

「妙!妙!妙!」秦異人話剛落音,一片贊揚聲響起,不少人微微頷首,大為贊成。

這比喻非常形象,三王五帝時代。是華夏的發端時期,很多東西處於萌芽狀態。到了戰國時代,可以說已經很有成就了,疆域更廣了,口眾更多了。

「這……」淳於越很想反駁,卻是找不到詞兒來反駁。

他要想反駁,除非他承認他眼下還能穿上他兒時用兩尺布所做的袍衫。

「大秦要想治理好天下。就是要踩在聖人的肩上,如此方能站得高,看得遠,深謀遠慮。天下才會安寧,成就更大的功業。」秦異人擲地有聲,道:「而不是如你淳於越所說,法先王。不顧先王所做之事對與否,一咕腦兒的照搬過來。聖人成功的經驗。大秦可以借鑒;聖人的教訓,大秦要吸取,這才是正確之法。」

「好!」一片叫好聲響起。

經過秦異人這番解釋與說服,很多人已經轉過彎來了,大為贊成這說法。

「三代之法就是分封,分封的可怕後果,你可知?」秦異人沖淳於越,道:「分封的第一不利,不利於天子制約諸侯。諸侯有土地城池口眾,有錢有糧,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不聽從天子的號令,更有人起兵與天子對戰。這是周室舊事,這是周室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委。」

分封制不能有效控制諸侯,因為諸侯有土地城池,有口眾,有錢有糧,就可以建立軍隊,有了與天子叫板的實力。

在東周之初,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發生過戰爭,結果是周天子大敗,因此事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大減,不鳥天子的事兒層出不窮,就這樣,周天子就不能制諸侯了。

「二不利,不利於廉潔,不恤國人庶民。」秦異人扳著手指頭,道:「周公建雒邑,負成王會諸侯,一是為了查治績,二是為了收取各諸侯的貢賦,也就是禮物。周室視禮物之輕重來定諸侯之忠心與否,這會失察,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就會以此來蒙蔽天子。淳於越,你是飽學之士,當知此等事不知幾多吧?」

「是,很多很多,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淳於越很不想回答,卻不得不回答,因為這是事實。

「天子要收禮物,諸侯就要仿效,我收你收,到了最後,一切禮法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就成了盤剝,不恤民情了。」秦異人感慨一句,道:「山東之地疆域比大秦廣,口眾比大秦多,最終卻是為大秦所滅,原委為何?因為他們盤剝無度,賦稅不定,隨時可以更改,國人庶民度日艱難。淳於越,你是齊人,你可知齊人是如何痛恨此等之事嗎?」

「知曉。」淳於越額頭上的冷汗流了下來。

秦異人說的是實情,誰都得承認這是真的。如此盤剝,就是從周天子開始的,周天開子要收禮物貢賦,諸侯能不收嗎?

上行下效是也!

「分封制的第三個不利之處,就是沒有才智之士出人頭地的機會。」秦異人臉一肅,沉聲道:「你們之中,不是所有人,也是絕大部分人有無用武之地的悲哀吧?」

「是呀。」一片轟然響應聲響起,如同雷鳴似的,不少人更是搖頭惋惜。

「你們再看看朝堂上,范睢、黃石、尉繚、蒙驁、韓非、李斯、蔡澤、范增,他們都是山東人,他們之所以入秦,是因為大秦有他們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大秦之所以能給他們提供用武之地,是因為大秦實行的是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秦異人指點著范睢他們道。

范睢、黃石、尉繚、蒙驁、韓非、李斯、蔡澤、范增他們不是秦人,卻是在秦國被重用,就是因為秦國沒有進行分封制,而是郡縣制,有才者可以被重用,無才者只能靠邊站,不會出現「站著茅坑不拉屎」的現象。

這太有說服力了,淳於越身子一躬,道:「淳於越明白了,大秦當廢分封,立郡縣。」

.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