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0(1 / 2)

行醫在唐朝 壺妖靈 1221 字 2021-02-03

,朝左右吩咐兩句,便策馬揚鞭,揚塵而去了。

吳議對唐朝農業的印象僅來自於在袁州城時街坊鄰居的閑言碎語。

實際上唐朝農業還算旺盛,就拿北方來說,這時候還流行一年兩熟,刈麥種禾也就是早稻春種夏,晚稻夏種秋,一年之中獲兩次,土地得到較高的利用度。

在春冬之接,人們還會見縫插針地種一些白菜之類抗寒抗凍的蔬菜作物。

近幾年是罕見的大旱,水田里的稻谷都還干癟晦澀,青黃相間,吳議雖然是頭一回下地,也知道田家這數月來的心血幾乎都付諸東流了。

田間挖有數道通渠,但水位很淺,古人簡陋的抽水工具根本不足以滿足水稻田的基本要求。

他蹲下身子,捏了一把田邊的泥土,觸手全是粗糙干透的沙石感,心道不好,田不保水,即便通渠不至於斷流,單靠人工灌溉也不可能拯救這片注定顆粒無的土地。

吳議上輩子是沒扛過鋤頭的八零後,壓根不知道耕地的鋤頭怎么使,但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想一想就明白了,這土地都被榨干了,還能結出糧食嗎?

問題是這年代肯定沒有科學配比的肥料,一般都單純地倚靠人畜的糞便養沃土地,而一年兩熟的播種機制嚴重地壓榨了土地的養分,最終在這種極端的天氣里徹底失去了生長作物的能力。

而土生土長的梅州人王崇基顯然比他更清楚其中的情況。

「天公不作美是一重,更重要的是一年兩耕多種,土地失去保養,留不住水分啊。」他捧起一把泥土,指縫一張,干燥的土壤就像粉塵似的迅速漏下去。

李弘思忖片刻,問:「有沒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王崇基拍拍手心的泥土,扛起撂在一邊的鋤頭,用力一掀,把田里萎靡不振的稻谷全部攔根鏟起,直接埋進了土里。

「王公,你這是……」右庶子張文顫顫巍巍地指指他,又指指地,半響說不出話。

第39章同塌而眠

王崇基倚著鋤頭歇了下,才自信地笑道:「張公,你別急,這叫以地養地!」

「以地養地?」張文愣了片刻,撫掌長嘆一聲,「人尚且養不起自己,還怎么養地呢?」

倒是吳議心中一震,迅速明白了王崇基的道理缺什么,補什么,最能養地的,當然就是從地里長出來的庄稼。

王崇基的做法看似魯莽沖動,其實已經過深思熟慮,在州生活的數十年里,他已經充分地考察了陝西各地的地理、氣候和農植物,所以他深深知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搶救這點微末的成,而是好好改造這片被壓榨過度的土地。

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王崇基的這個觀念實在是太先進了。

並且,張文提出的問題也正是眼下懸在刃上最鋒利逼人的那一個

百姓已經飢荒到啃樹吃草了,並不是家家都像郡王府中那樣存有余糧,對於這些窮苦潦倒的老百姓而言,哪里還有養地的余裕呢?

一行人先在王崇基自家的田地里巡查一番,才進入州城內。

飛揚的灰塵遮天蔽日,唯有數絲冰涼的光線刺破雲層,冷冷地拍在人們干瘦蠟黃的面頰上。

自入城門,李弘的眉頭就沒有松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