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7(1 / 2)

行醫在唐朝 壺妖靈 1235 字 2021-04-09

,杜子美誠不欺我。

結業考試就這樣隨著凜冽的冬風,悄無聲息地來到他的面前。

暮鼓悠然的太常寺中一片肅靜,唯有生徒們奮筆勤書的擦擦聲拂過耳側,吳議並不著急下筆,先是冷靜地翻完了所有題目,才決定如何下筆。

而最後一道題映入眼簾的時候,不禁有些傻愣在原地。

以何醫人?

這個問題,說小可以很小,要醫治一個人的病,籠統說來無外乎望聞問切、診斷開方。但說大也可以很大,要做一個好大夫,需要的不止是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知識,還要有高潔的品格和耐得住琢磨的脾性。

吳議不禁想到了張起仁,想到了沈寒山,想到了許多曾走在他面前的瘦削背影,心中遽然冒出一個字德。

以德醫人。

唯有心懷仁德者,才能把自己的所學用到正確的地方,才能救萬千生命於病痛之中。否則就算身負絕學,用葯以毒,也可以害人性命,與治病救人背道相馳。

一旦確立了中心思想,剩下內容的也就水到渠成。

吳議在心中捻動片刻,舉出了神農扁鵲等人偉大的德行和謙卑的品格,借此深刻地討論了一個醫學生的道德標准與行為准則。

「……秦越人之守數,良見殃也,姜魁隗之斷腸,豈枉然哉?因座下碌碌,而尊上怫怫,唯倨庸才,廣失良德……」

他匆匆掃一眼自己的文章,雖然算不上字字珠璣,但也總算一篇有理有據的文章了,希望鄭筠博士批改時手下留情,不要太過嚴苛。

他做過這道題,才重新翻回去,安心地完成前面相對刻板的專業題目。

和他預料的差不多,左不出醫經典籍的大綱,他六年前做列的書本綱要就像一個搜索引擎,可以讓他思路清晰地在記憶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他雖然不是第一個交卷的,但卻是臉上表情最輕松的,把這份代表自己六年所學的試卷交給鄭筠博士的手上時,吳議感覺仿佛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總算可以松了口氣。

鄭筠博士亦罕見地回他一個和煦的微笑,用寬和的目光送他走出考場的大門。

這也是吳議第一次用背影朝著自己的師長,從此以後,他的面前就不再有別人,而眼前的路,就要自己一步一步踏實地走過去了。

吳議回到自己那間住了六年的小隔間,望著新補好的窗戶和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的房間,心中實在感慨良多。

他終於結束了一個醫學生的身份,即將成為一名有行醫資格的大唐醫官了。

太醫署設立醫師二十人,醫工百人,醫生四十人,典葯二人[1],而其中表現優異的人,就可以被提拔為醫助教和醫博士,從此一躍成為此間的名流聖手,享名天下。

這話說來簡單,得來卻著實不易,近兩百人中,最終能成博士者也不過寥寥數人,許多人在太醫署熬白了頭發,也不過熬到一個醫助教的職位。

所以,身處高位的太醫博士,即使不是天賦異稟,也多少有些過人之處。

按照往常的表現,吳議應當會被留在太醫署中,成為一百名醫共中的一位,也就是最下級的醫生。

但也不排除會被流往各地,在當地行醫為教的可能。

再不濟,也可能像易闕那樣,成為一個從軍而行的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