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1410拆遷見聞(1 / 2)

一號紅人 山間老寺 1580 字 2020-06-01

數百年過去,昔日的一個小小驛站,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村落,村子的名字就叫二十里鋪村,而伴隨著青陽城區的改造擴建,這個村子也升格為社區,從此有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二十里鋪社區。

宋朝陽一邊走,一邊向李明詢問了解二十里鋪社區的拆遷改造工程情況。

李明預先已經做了功課,因此現在是對答如流:「……原計劃拆遷三百三十戶,現在已經拆遷一百戶,拆遷的一百戶已經全部做好安置工作,過渡期內每戶按每年每平米五元的價格給予安置費……拆遷改造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幾個,一是拆遷難度大,如大量拆遷戶為了獲取更多的補償款,在自家房院私搭亂建,加蓋二層甚至是三層小樓現象非常嚴重。又如安置費補貼太低,每戶每年也就是拿一兩千塊錢,而附近的房租已經漲到一千左右每月,拆遷戶根本就租不起房,也就導致不願意拆遷;二是回遷樓嚴重超期,這一點是因第一點以及相關審批手續較慢引發的,拆遷戶們擔心不能按時回遷入新房,所以也就不願意拆遷;三是……」

宋朝陽聽得時而點頭,時而皺眉,時而欲言又止,但始終沒做出什么評論。

李睿跟在二人身後,仔細聆聽李明的介紹,對於城中村拆遷改造工程的細節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越是親身踐行越能學到東西。

三人腳步飛快,很快來到了二十里鋪社區入口,也就是以前進村的村口。在這里,可以望見,靠近路邊的好多房院都已經拆遷清除一空,還有的地方正在拆遷,各種大型機械設備正在轟隆隆的加緊施工,也有拆遷較早的地方已經開始為回遷新房打造地基,正是典型的城中村拆改工地場面;往社區深處望,能看到一排排的胡同與典型的農家院,延伸出去好幾里地,那都是還未被拆遷的地方。

李明停下來詢問宋朝陽的意思:「書記,咱們往里轉轉?」宋朝陽道:「當然。」說完當先沿路往里走去。

三人沿著進入社區的主干道走了百十米,已經到了未被拆遷的地段,從這里往南,都是完好無損的農家院落,拆遷的氣氛還沒傳染到這里。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們要么在街道上穿行,要么在胡同口聊天,要么在自家小院里忙生活,一派平凡而又自然的生活節奏。

李明邊走邊抬手指點,道:「書記,您看,這邊這些農家院,基本都在房頂上加蓋了二層小樓,有的是真正蓋起了二層樓,用的是磚石水泥,有的圖省事,就只是用塑鋼板搭起來一個二樓架子,根本不能住人,可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想多要幾十平米的補償款,或者多分一套樓房,咱們當然是不答應了。」

宋朝陽與李睿不用他手指,也已經看到了,道路左右兩邊的農家院里,果然都矗立著二層小樓,不過那些所謂的二樓,大多數都是像李明剛說的那樣,是用塑鋼板搭起來的樓架子,根本就不能算是二樓。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情景不是一處兩處,打眼往南望,基本都是這個樣子,鮮少有誰家沒有「二層小樓」的,更有甚者,還搭起了三層樓。

宋朝陽看得嘿然搖頭,臉上現出苦笑。

李睿也是哭笑不得,中國的農民們,最老實最憨厚,也最好欺負,但同樣,他們也有著小農式的狡詐貪婪,碰上能占便宜的事情,保准比貪官污吏們更來勁,就拿眼前二十里鋪社區的村民們來說,他們的行為就可以用「刁民」來形容,這不是把地方一政府與開發商當傻小子糊弄嗎?可他們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只顧騙錢了,卻忽視了這么干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看著吧,他們肯定是沒好果子吃,弄來弄去只是自欺欺人,撈不到便宜不說,很可能還要損失。

走著走著,前面一個胡同門口幾個婦女在站著閑聊天,幾個小孩子在她們身邊跑來跑去的,玩得非常開心。

宋朝陽走上前,笑對那幾個婦女道:「幾位大妹子,我是打省城來你們青陽做生意的,走到你們這兒,發現你們村都蓋了二層小樓,嘖嘖,真不錯啊,這是上級政府給你們統一規劃的?」

那幾個婦女聞言都看向他,有的害羞,就不說話;有的大方爽朗,就接茬道:「什么統一規劃的,是我們自個兒蓋的。漂亮嗎?我怎么不覺得啊?不過漂亮不漂亮的也無所謂了,蓋了只是應付拆遷用的,拆完也就沒用了。」

宋朝陽假作不解的問道:「應付拆遷用的?這是什么意思啊?」

說話的是個四十多歲的婦女,聞言笑嘻嘻的道:「這還用問啊,誰不知道啊,為了多弄點補償款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