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治療失敗?(2 / 2)

這就是他說這個病人棘手的原因!

「阮彬,你有辦法嗎?」橋曄健問道。

「劉劍的問題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型!而且癱瘓了20年,我需要深入再了解了解再做分析。」阮彬如實道。

癱瘓了20年,說實話希望不大!

他知道在傳統的偏癱的治療上,目前主要是通過矯形、神經移植嫁接、運動康復等手段。不過,目前國內的偏癱治療的總體預後效果不盡如人意,尤其是肢體肌張力超過三級的病人,幾乎全部面臨復發問題。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不同學科「分而治之「、各掃門前雪,整體治療呈現出技術單一、斷裂、碎片化的無序狀態,以至於醫療資源沒有實現「最大公約數「,片段式治療更多地關注當前效果,沒有對病人實現整合治療。

這是他擁有創新級頸7神經手術所擁有的經驗,心中的分析和理解!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治療模式下,未能解決如何兼顧改善手功能和效果穩定的問題,因而病人無法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就這樣的偏癱病人,治療技術種類多樣且大多已成熟,但治療理念上則始終呈現出各自為政的局面,並且各類技術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阮彬心中已經有了一種想法,如果能同時解決他的所有問題,說不定有機會可以治愈!

那就是既能解除肢體痙攣狀態,又能進行神經移植和手畸形矯正!

三個同時解決,就不會出現重新復發,或者治標不治本的情況出現!

但是想要三個同時做到,談何容易!

目前為止,他記得醫學文獻當中還沒有出現過!

而且技術難點依舊是雙手的康復治療!

雙腳的情況反而很容易矯正!

不管是缺血性中風(腦梗死),還是出血性中風「腦出血」來講,或者是難產導致腦缺氧讓其病變部位大多分布在大腦半球的「大腦中動脈」分布區。

大腦中動脈的供血幾乎囊括了額葉、頂葉及半球深部的基底節區,即運動皮層、感覺皮層及其它們的傳導纖維所在區域,故大腦中動脈系統的中風病變容易造成對側肢體的偏癱和偏身感覺障礙。但是,支配下肢的運動和感覺皮層及它們的一部分傳導纖維比較靠近大腦的中線,此區域同時還接受了「大腦前動脈」的供血,故大腦中動脈系統的中風對下肢影響較小。即使是「頸內動脈」閉塞,同時造成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同時缺血,大腦前動脈也會通過前交通動脈從對側血管得到血液供應,故下肢癱瘓也會相對較輕。這也是很多中風偏癱,和小孩因為難產原因偏癱大部分都是雙手最嚴重的原因之一。

通俗簡言之:支配下肢運動和感覺的腦組織,能夠得到了更多的血液供應,這部分腦組織生存機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