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完美諸竅(1 / 2)

無限道武者路 飢餓2006 4438 字 2021-02-07

仙秦歷兩千五百九十二年,中央戊土天。

距離上一次「千秋競擂」,時間已過去了兩個甲子。

之前一輪「千秋競擂」,雖於仙秦民間而言平淡無波,無人能知其最終決賽的一切內幕。但對於高層、軍方而言,自那時起掀起的變化革新,卻是堪稱翻天覆地式的。

從「千秋競擂」生還的六名人仙,於「神機處」潛修十年後,無不順利突破拳意實質,甚至「神機處」還因他們一舉創立「騰龍法」,並在他們身上成功修成實現,令人仙修法於「煉竅法」之外,一下有了顛覆式的重大變革改良。

「騰龍法」的關鍵,在於以人體諸竅為天鼓,震動、驚醒盤踞蟄伏於人體血肉深處的血脈之龍,令其掙脫一切枷鎖,恢復自由,得以潛龍升騰,暢游全身,勾畫龍圖,演繹諸般微妙威能,其玄機奧妙無可盡言。雖說此法需以高深煉竅法為基礎,起碼要到一竅通衍百竅境界後才可著手嘗試修行,但也能使得這個級別以上的人仙戰力、生產力乃至諸般能力都有質的飛躍。尤其是成就此法後,血脈之龍勾畫編織的「龍紋圖錄」還能彼此轉嫁,讓普通低階人仙也能額外啟發出原本獸魂賁士方能擁有的種種異能。此外還能憑此法助血脈不純者煉化血脈之龍的凶性,徹底降服血脈之龍,讓諸多難成人仙的「蠻種」也因此受益,可謂遺澤深廣。

至於仙秦各家,於此後短短數十年間的突破也是日新月異,大批鬼仙都於此後成功渡劫,新晉升的造物主足足有七位,還有三位原造物主一舉渡過八重雷劫,各家新立宗門,種種新創道術道法更是不勝枚舉。

得益於仙秦人仙、鬼仙兩系的迅猛發展,加上種種說不清流派來源的奇門理念與嶄新異術秘技,仙秦的國勢更是空前鼎盛,近乎每十年都能翻上一番,征服、開拓的新界域數不勝數,如今雖還不算踏遍洪荒十二界,但也已算相去不遠了。

此時此刻,一場空前盛大的「祭天大典」正在中央戊土天隆重進行。

這是仙秦自開國以來,每一千兩百九十六年一度的「祭天大典」,上一次「祭天大典」,乃是仙秦在洪荒界真正奠定五行仙天基業,始皇親率億萬軍民祭天,立下代表仙秦社稷的萬龍天柱,鎮以傳國玉璽,敕立十二都天正神之位,如今又一輪「祭天大典」,必將另開一番日月煥新,天地改顏的全新格局!

為赴這一盛典,東方青龍軍、南方朱雀軍、西方白虎軍、北方玄武軍、中央勾陳軍五方軍團,除了部分執勤崗哨分駐各方之外,一切將士盡數以最齊整鼎盛的軍容,齊聚於中央戊土天,各分方位,各結軍陣,四面八方匯聚於「萬龍天柱」之下。

一時只見一列列,一排排披堅執銳,橫戈立馬的將士屹立如山,戟槍森立如林,冠蓋旌旗延綿如,迎風一吹,招展颯颯。前後各軍連綿不絕,諸般森嚴軍陣連環相扣一直蔓延到百里之外。縱然鼓角無聲,天地緘言,萬軍肅殺,硝煙不起,血雨未生,但萬戰鐵軍虎視雄哉,戰無不勝的森然磅礴軍威已直沖霄漢,彌蓋八荒!

而在此之外,才是億億萬萬,無數人頭洶涌,望都望不到盡頭的仙秦民眾組成的人潮人海。

不知不覺間,天空半明半暗,天地中分,陰陽割昏曉。在冥冥中某個天時地運節到來之際,天地氣象,隨之大變!

只見蒼莽無邊的叢林,崢嶸冷厲的萬丈金山,浩瀚無邊的碧波萬頃,炎光熔融火山焰瀑,以及屹立於種種不同地貌的巍峨城樓重堡,連同其中的千萬仙秦軍民,一齊於四面八方的天際徐徐升起,直到所有的地容地貌,完全與戊土天大陸呈現垂直!但是哪怕是盪漾海濤,卻也不曾洶涌泄下,似乎每一處天地,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同重力方向。

此時此刻,戊土天仿佛處於一個四方盒子的最底層,四面壁則是各成垂直的甲木、丙火、庚金、壬水四大仙天。仙秦五行仙天,就以這么一種玄奇壯觀的方式,齊聚於同一片天空之下!

虛空中夔鼓轟鳴,激盪雷鳴;銅鍾擊動,大呂悠揚。鍾磬低鳴,樂章煌煌。

伴隨著夔鼓銅鍾轟盪的旋律,巨大、齊整的氣血波動從在場的所有仙秦將士,一波比一波浩大,一波比一波洶涌,一波比一波肆虐,轉眼間從無形無質到肉眼可見,再到難以直視,徹底化為壯烈經天,淹盡窮荒的氣血狂瀾。

氣血沖天,搖天柱,盪雷霆,落星辰。

頓時天穹震動,伴隨著無窮璀璨雷光,無數星辰從無窮高處紛繁隕落,億萬群星勢如星河倒灌,從天穹垂落,每一璀璨星輝,都是一位四劫以上鬼仙開辟的虛空界域,小如芥子,大可藏山納海。其中又輝映存錄著仙秦從古至今,金戈鐵馬,萬丈紅塵的種種紛茫滄桑景象,乃至一尊尊仙秦諸子、宗師、英靈形象。最終化為一條延綿無窮,浩渺恢弘的星辰巨龍,沿天柱從天盤旋垂落。

與此同時大地搖晃,一股悠遠深長的龍呤,從大地深處沖了上來。整個戊土天的山川漸漸移動,地面重重開裂,座座宮闕城樓在紛紛移位,但卻無一倒塌。蔓延萬里的地脈之氣沸騰而起,化作渾厚浩瀚的偉力,在種種法陣的作用下牢牢護住每一座建築,縱然地動山搖,亦不損一磚一瓦。

轉眼間,整個戊土天的地貌已全然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團團盤繞於天柱之下,色作玄黃的巨大龍形,每一片鱗片,都可輕易承載一座城郭,稍一呼吸,便是地塌山崩,稍一側身,則是水浮山沉,風水大變,若是稍稍舒展龍軀,更是滄海桑田,人間不復

巨大地龍帶著無數宮闕重樓延綿城牆,沿著天柱盤繞向上,屹立龍身之上的千萬仙秦將士依舊虎踞鷹視,屹定如恆!

一時間,天龍遍體億萬星輝蒼茫璀璨,無窮風雷電相隨;地龍背負萬軍萬民宮闕重樓,無邊地脈靈氣升騰,一天一地,各自相對。

不過對於無數軍民乃至眾多鬼仙而言,他們卻均看不清天地雙龍的龍首,龍首所在,虛空重重扭曲,雖咫尺之間,也呈天涯之遙,顯然已去到了另一個時空。

而各屹天龍、地龍的龍首之上的七、八劫鬼仙,以及拳意實質以上各軍將領,神機處宗傅,只覺自身仿佛隨龍首穿透了混亂的時空,周圍時而沉凝,時而飛逝,時而滯緩,時而洶涌。

當一切穩定下來,他們已進入一個奇異的空間,但當他們舉目四望,卻看不到任何事物。

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觸之無物,嗅之無息。

准確來說,沒有眼睛可以看見,耳朵可以聽到,皮膚可以感受,精神可以觸及的具體事物!

沒有形態、沒有顏色、沒有聲音、沒有前後左右具體方向、沒有時間流逝。

外界所有的概念,後天而生的所有認知,依賴於經驗見識,可付諸筆墨言辭的一切描述,在這里都不復存在,不再適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若是普通人進入這個空間,其認知與感官無法調整過來,頃刻之間,就會仿佛被放逐到一無所有的絕對虛空,歷經了無法估量的無窮歲月,無可思,無可想,一切意識盡被同化成一派空白。

不過有資格進入此間的,全部至少是拳意實質人仙,或者造物主等級鬼仙,下一刻諸般拳意、神念大放光明,猶如一顆顆星辰,照徹八方,浸染了不變的空無。

眾人將發散的意識重新收斂凝結,先確認了自身,再確認了彼此,他們原本都有著具體的形體,並非此間之物,做到這不難。雖然因為沒有實質上的光源,所以他們感應到的彼此,都是以竅穴震動、氣血運轉、神念的波動與組合形成的抽象系統,是褪去了一切浮華表象,更趨於本質的東西。

確認了彼此之後,他們又以彼此為參照,繼續將感知蔓延擴展到虛空。

只見虛空中充滿了模糊且抽象,而又自有一種渾然天成,直指根本韻味的縱橫光紋,有的寬如長河,有的細若銀絲,相互交織,直到視野的盡頭。猶如一張超越了維度的大網,包羅萬象,不斷變動運轉,卻又在變化中蘊藏著相對恆定不變,至繁而寓至簡,自有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韻律和美感。

此時一位八劫鬼仙開口說道「此為道紋,皆為法則的具現,我等仔細參透,自會大有獲益。之可惜它們因我們神念、拳意感應而顯化,摻入了我們後天的認知與想象,著了痕跡,也就難免落了下乘了。」

話雖如此,不過這已是所有修道者夢寐以求的近道之所,一切的風雷電、日月輪、周天星辰、山海湖岳、萬物生息,褪去了浮華與紛繁,其最終的本質與規律,皆在於此。參悟其中道紋的變與不變,自有無窮好處,哪怕是人仙武道也能從中獲益良多。

「這就是集聚我五方仙秦之力成就的新小洪荒界,但為何不是傳聞中氣象?」司馬開口問道,他雖為大宗傅,不過當年造就新小洪荒界,卻皆由鬼仙系出力,他也不過是有所耳聞。

如今的他,周身純陽氣血演化如絲如練的紋絡,宛若無數龍影潛現,能大能小,升騰變化,吞吐血氣,遨游無極,時刻演繹著種種無盡微妙變化,原本霸道至極的生命能輻射不需可以收納便已徹底隱去。這些年間,正是由他主導,將古巫圖騰參透糅合進人仙體系,別開一番新天地,雖說他還未真正突破千變萬化境界,但卻不過是夯實積累,只待水到渠成的問題。

當即有八劫鬼仙道「新小洪荒界初生時,的確有地水風火,山河星辰諸般氣象,不過都是大道具體實化的表象。如今這般,卻是徹底褪去皮相,返本歸真了。

不過何時完成此等變化,我等也是不明,畢竟這一甲子間,我等所能出入、運營的也不過是新小洪荒界的外圍,至於其大道內核,一直皆由王大宗傅執掌,以供修持自身,從不示外人。」

「新小洪荒界乃集整個大洪荒界大道精粹,調和構造之完美一界,獨據此界兩個甲子,只為修持自身,又該到了何等境界?但願我等能有幸一窺究竟!」某位神機處少宗傅感慨嘆息,坐擁一方大道完備的真實世界以修己身,這是何等奢華的修行資源,又足以將一個人修煉到何等地步。不過所有人都也只是羨慕,並無怨嫉,畢竟若自身承擔不起運轉一方天道的負荷,這等資源也是萬萬用不來的。

又有造物主鬼仙開口道「若一界全由一人執掌,那么宙光流逝也只在一念之間,修行的實際時日,又何止兩甲子?」

當即有史家宗師道「這倒未必,這新小洪荒界,宙光流逝倒是並無明顯異樣,想來宙光為根本大道,若是長年累月一味加速,可能令諸道失衡,反而於參悟大道有所不利。不過即使如此,王大宗傅的修行時限,也該遠不止兩個甲子!」

話音方落,眾人忽然「看見」又一只巨大無比的玄黃色龍首,以及一只星辰遍布的天龍之顱,各載一位位高階人仙、鬼仙,正從對面遙遙而至。仿佛有一面巨鏡,映照出了自己一眾人等,而其中的細節,又有著諸多不同,甚至有的人沒有在對面出現,而又多了某些陌生人。

不僅如此,在其他的方位角度,也皆有天地龍首跨空而來,接二連三。轉眼間,足足十大龍首,各自載著龍首之上的洞天世界、宮闕重樓,以及一位位屹立於仙秦巔峰的人仙、鬼仙,齊聚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