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戒魯執權(上)(2 / 2)

無限制神話 廢紙橋 1149 字 2022-08-09

這條敕令目的尤為明顯,年少還俗就是為了與寺廟搶奪勞動力,至於年老許配大寺,則是為了避免遣返老僧後增加地方的壓力,把老僧的供養壓力轉移到大寺身上。如此一增一減,佛門的衰弱就會更加加劇劇烈。

雖然掌管佛門權利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佛門修士。

但是穩固信仰,傳播教義,維持信徒的,卻是那些普通的尋常僧人。年輕僧人的減少,也會導致佛門修士會出現年輕代斷層,逐漸陷入青黃不接的狀態。

佛門之中,以最為激烈的手段,強硬殺死李炎、李德裕、趙歸真、仙半凡等人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甚至成為了主流。

那些損失了大量的財產,甚至被迫只能縮在福地里的不少佛門大寺,也是窩火之極。

佛門高僧確實都有以一當千、當萬的實力,那些普通的朝廷兵甲很難對他們造成真實的傷害。但是奈何朝廷大軍太多,而殺戮太過的話,即便是即將成佛的僧人,也會瞬間墮落成魔,被業火焚身,一世甚至好幾世積累的修行,就都會付諸東流。

更何況,還有天庭的管制。

在這一次掀起的滅佛之戰中,似乎天庭與道門也達到了某些默契,從太宗年間起,就不斷擴散、興旺的佛門,漸漸也讓天庭感到了壓力,乘著這股風潮,同樣選擇了抑制佛門。

佛門、道門、天庭,就像是三足鼎立一般,總是做著某種相互的平衡。

會昌五年三月,李炎更進一步,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庄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

會昌五年四月,達到高潮,李炎直接下敕滅佛,規定西京長安只能保留四座寺廟,每寺留僧十人,東京洛州只留兩寺,其余節度使的治州共三十四州留一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所有廢寺銅鑄的佛像、鍾磬全部銷熔鑄錢,鐵鑄的交本州銷鑄為農具。

另外還敕令外國僧人等,若無伺部牒者,亦勒令還俗,遞歸本國者。

根據戶部統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余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佛寺經濟一垮台,原本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大唐,頓時打了一道強心針,國運開始逆勢上揚,如果真的讓這股風潮穩定下來,成為既定的結果,那么大唐江山又可再續幾百年的興盛。

雷鳴山的巨通寺,同樣被朝廷的大軍刮過,所有的普通僧人都被驅趕還俗。

巨通寺只來得及將一部分珍貴的典籍、物質,轉移到雷鳴山的小洞天中去。

其余經卷皆被焚毀。

在巨通寺藏經樓被焚燒之前,戒魯便先收起了當初行顛大師所著的經卷。

這些經卷中,除了正常的佛經注解以及人生哲理之外,還包含了大量的醫學典籍、天下地貌、風物、水脈走勢記錄,以及一些災害發生時,適應當地環境的救助措施。

這都是行顛大師在壯年體強時,游歷四方所寫,之後年紀老邁,無法再長途跋涉之後,才在藏經樓中著書整理。

就這么被一把火燒了,未免可惜。

雖然李炎下的敕令是只燒毀佛經,但是下到了地方,一定會變味。

地方上的官僚、豪強以及軍隊,為了功勞,只要是寺廟里搜出來的典籍,都不會放過,因此倒也銷毀了不少真正的益民典籍,也堪稱是文明的一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