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轟動(1 / 2)

長樂歌 三戒大師 1515 字 2021-02-10

待群臣坐定後,皇帝先看了看眼前的6尚道:「司徒的身子大好了?」

「托吾皇的洪福,老臣不打緊了。」6尚恭聲答道:「還能再撐個幾年。」

「那就好,老司徒身子硬朗,便是社稷之福啊。」初始帝露出欣慰的笑容,這其中倒是有幾分真心,畢竟6閥在七閥中,素以忠君敬上著稱。雖然當初帝位更替時,6閥的表現讓他很是惱火,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他成了皇帝,對6閥的感官自然大有不同。

「多謝吾皇,老臣定當死而後已。」6尚也規規矩矩的答道。

待繁文縟節完畢,朝會才進入正題。

各省各部的官員依次向皇帝奏陳大事,但皇帝一般不會當場表明態度,只會說『知道了,交中書省議過。』或者說『知道了,叫尚書省辦理。』之類。這是因為皇帝出口成憲,說出的話就不能再改了,所以需要先由有司給出妥善方案,再以皇帝的名義頒行下去。

顯然,這套規矩對皇帝的權力有極大的限制,因此歷代君王並非總是拘泥於次,時不時也會直接表明態度。但這種事情偶爾為之還好,若是次數多了,必定會遭到眾公卿大臣的圍攻,反而會損害皇帝的權威。

所以,不是必須,皇帝一般不會輕易表態。但皇帝也很少會整場朝會都不表態,那樣就顯得太暗弱,體現不出皇帝的權威了。

今日接連奏了七八件事情,初始帝都沒有自由揮,因此朝會顯得波瀾不驚。

這讓不少公卿,尤其是幾個閥主,不禁暗暗失望。前幾次朝會,皇帝和夏侯霸暗戰不休,看的人恨不得擊掌叫好,但觀今日情形,雙方似乎達成了某種妥協,不再給旁人看熱鬧的機會。

直到尚書省戶部尚書謝川田,向皇帝稟報道:「啟奏吾皇,此次受災七州的受災狀況已經統計上來了。」

「講。」初始帝知道,這是尚書省准備給自己自由揮的。

「自汴州以東,黃河共有七處決口,二十三個縣被洪水淹沒,另有三十七個縣農田被毀,受災人數共計……過四百六十余萬人。」

「啊……」百官聞言紛紛倒吸冷氣,洛陽有邙山護庇,黃河向來奈何不得。是以他們直到此刻,才意識到這是一場何等的災難。

「我大玄一共才多少人口?」初始帝神情陰沉無比道:「竟有十分之一的百姓受災,莫非這是天譴不成?」

「吾皇過慮了,天有不測風雲,盛世亦有災患!」夏侯霸沉聲說道:「當務之急是,妥善安置災民,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以免他們鋌而走險,落草為寇!」

「太師所言極是。」百官紛紛附和起來。

初始帝看到夏侯霸這副一呼百應的架勢,心里就泛起陣陣膩味。「那該如何賑濟?」

「中書省已經下令,各州郡開倉放糧,盡力安撫百姓。」夏侯霸朗聲道:「但災民實在太多,坐吃山空可不行,還得另想別的法子。」

「還有什么法子呢?」初始帝面無表情道。

這時,尚書令崔晏出聲道:「啟稟吾皇,受災七州中,汴州當其中,受災最重,而且涌入的流民也最多,但眼下汴州方略得當、民情穩定,似乎可以為各州借鑒。」

「哦?」初始帝這才有了點興趣:「他們是怎么干的呢?」

「簡單來講,就是以工代賑。」汴州緊鄰洛州,乃是京畿之地,尚書省對那邊的情況了若指掌。崔晏便沉聲答道:「官府出一部分錢糧,再動本州民眾出一部分,募集了境內數萬災民奔赴黃河決口日夜搶堵。如此一來,數萬個受災家庭不至於餓死,汴州境內的黃河決口也已經基本堵上。境內自然民情穩定,盜匪不生了。」

「以工代賑,聽起來不錯。」初始帝贊許的點點頭。對崔晏生出些笑意道:「汴州刺史是令郎吧,倒是個人才。」

「正是犬子崔易之。」崔晏沉聲道:「但這主意,並非來自犬子,而是他下轄雍丘縣令黎大隱。是此人率先在雍丘推行以工代賑,穩定了民情。小侄見效果很好,才在全州推行,不到一個月,就立竿見影。」

「不侵占手下的功勞,崔家子弟果然有名士之風。」初始帝愈加贊賞道:「崔易之可以重賞。」但如何提拔賞賜,初始帝並不會亂講。因為刺史以上的官員任免,向來要看各閥之間的博弈和妥協,並不是他皇帝能隨意安排的。

「臣代犬子叩謝聖恩。」崔晏趕忙向皇帝道謝。

「還有那個黎大隱,他是誰家的門下?」初始帝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