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東征和西討(2 / 2)

「你怎么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確實在遠征的過程中死掉了,大概才三十多歲,好像是生病死掉的。」歐諾在希臘住過,而希臘就在馬其頓的控制下,所以對亞歷山大大帝還是比較了解的:「雖然他死的早,不過他打下了巨大的國土,現在分成了好幾個國家。」

「那又能如何呢?都非正統。」蒙恬表示名不正言不順的國家早晚也得崩壞,事實也證明如此。最後地中海還是籠罩在羅馬的旗幟下,羅馬的凱撒和奧古斯都更是成為了歐洲皇帝的名稱。

「我認為這些人可能是塞琉古的人,因為塞琉古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盡頭了。」說道這里歐諾突然想到他聽說過的一個傳說。傳說亞歷山大大帝一路殺到的巴比倫,然後在巴比倫他痛哭流涕,因為他認為再也沒有能被他征服的土地了。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知道在山的這邊海的那邊還有大秦這么一個神奇的國度的話,他會不會振作精神繼續向東來呢。

到時候亞歷山大大帝的部隊將會和秦國的部隊相遇。

然而這個假設並不存在,因為亞歷山大大帝的部隊其實只有三萬多人,真的敢翻雪山穿沙漠的話估計就算到達秦國也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隊了,而那時候秦國雖然沒有統一六國,但已經經歷了商鞅變法,秦國上下的百姓都成為了嗷嗷叫的希望通過軍功來封侯拜相的士兵。遠來的軍隊估計都得折在大秦的邊關。

當然兩方確實是距離太遠了,不管哪一方遠征都是不公平的。但非要說兩者對戰的話,秦國裝備大量遠程攻擊的弓弩手,而且還有騎兵和戰車。而亞歷山大大帝大部分是步兵,然後有騎兵和戰車,幾乎沒有什么成建制的遠程攻擊手段。

秦國的騎兵雖然都是輕騎兵,但在中原北方的國家基本都經歷過『胡服騎射』,也就是中原國家學習匈奴得到的技術,就是弓騎兵。

雙方的騎兵都不太適合用來沖鋒陷陣,不過擁有距離就擁有優勢。

兩方真的打仗的話,還是秦國優勢更大,加上秦國國家制度是中央集權,動員能力強大。馬其頓卻是城邦制度國家,亞歷山大大帝能動員的部隊數量恐怕只會有秦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馬其頓方陣不是人越多越好,三萬人恰好能揮最大威力,人太多方陣延遲反而容易被擊破。

還有就是作戰意志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說好聽叫征服說難聽那是搶劫,幾萬人的浩浩盪盪的搶劫部隊,一路搶劫一路補給,以戰養戰。雖然這些搶劫犯都以亞歷山大大帝作為榜樣,軍隊中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但真的遇到連『英雄』都過不去的坎,這支部隊也就完蛋了。

而秦國喊著: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絕對能懟死任何強盜,就算這群強盜由一頭獅子在領導。

歐諾的設想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已知的世界就停下了腳步,而秦國統一六國後也不會無聊地進行什么遠征,所以東西兩個軍事大國也只能遙遙對望了。

塞琉古的小股軍隊能來到大秦邊關和蒙恬的小部隊過過手已經是奇跡了,就不用去想什么亞歷山大大帝大戰秦始皇了,亞歷山大大帝已經死了,他注定只是傳說。

蒙恬沒想過和什么亞歷山大大帝交手,他只是想要解決匈奴,解決邊關的問題,這才是他的責任。

歐諾答應幫忙,蒙恬就更有信心了。下一次遇到那支古怪軍隊一定要把他們策反過來,或許可以一舉擊破頭曼,把匈奴部落趕到北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