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九百八十九章信任危機(2 / 2)

當年反外星人部隊也只管戰斗,也是很『合理』地消滅外星人。

所以得打破邊界,地球的律條必須同時保護人類和外星人,只要外星人也遵守地球法律,那他們的利益也應該受到保護。

但這就意味著人類得和外星人在同一個舞台上同台競技,那人類肯定得面對各種劣勢,人類社會的資源很可能會朝外星人傾斜。到時候外星人會不會和人類一樣包容就不一定了。

人類分配了資源,但不一定能得到回報。

當然了,以後肯定會有一批人類通過學習來適應新的社會規則,他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和外星人展開競爭。但短期來看,人類資源肯定會向外星人傾斜。

地球的能量是有限的,能量朝著一方傾斜,另一方就會吃苦。

所以最後還是猜疑鏈,如何相信外星人拿到資源之後會反饋人類?這就和人類之間的猜疑一樣,如何相信先富會帶動後富?如何相信資本家會推動生產力?如何相信宗教神父會帶來秩序?

把資源交出去的人,如何才能相信集中資源的人之後會反哺回來?

這就是社會契約的作用了,這個契約就是大家相信的基礎。如果誰不遵守契約,人人得而誅之。

人類有很多社會契約,宗教是最常見的,遵守宗教的教義就能互相相信。宗教就是富人多交錢,窮人少交錢,然後到了天災人禍,教會搞點施舍幫窮人度過難關。而富人通過宗教進行避稅,也能得到利益,而不是說富人就光做好人好事了。

當然宗教這種方法,國王當然不喜歡,但國王找不到其他的方桉代替宗教在社會中的作用。國王並不能讓所有人都互相相信,所以他也只能信教。

宗教的缺點就是不同的宗教之間不能互相信任,這種信任只存在一種宗教下,出了門就不起作用了。

人類和人類都沒有統一的社會契約,人類和外星人就更沒有了。所以人類怎么相信保護外星人的利益之後,外星人不會鳩占鵲巢,反客為主?同樣外星人也不能相信人類會公平對待他們。

「所以突破邊界,打破猜疑鏈,需要一個大家能接受的社會契約。同時還得把人類和外星人安排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杜蘭表示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候了,打破界限在此一舉。

賽羅和阿達德也知道現在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奈何越是這樣越是難辦。如果好辦的話,外星人們早就解決問題了。

阿達德說道:「安培拉星人和星團評議會其實都是對外擴張,讓外星人有共同的利益,大家一起去搶劫,所以才能團結在一起,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社會契約使得大家互相信任。一旦無法搶劫,外星人之間就會開始戰爭。」

安培拉星人的契約就類似周天子的周禮,就是拜一個祭壇,然後排排站,然後大家一起開疆擴土。在擁有大量土地的情況下,這個方法可以延續。一旦無法擴張,就結束了。

而之後中原的社會契約也是一直在變化,從周禮變為了天人感應,之後又變成了存天理滅人欲,最後變成了每個人都時刻准備著奮斗終生。

周禮要求周天子得有德,也就是要分配。天人感應認為天地的變化和皇帝的行為有關系,所以天災人禍的時候皇帝得負責。存天理滅人欲認為結婚生子是天理,三妻四妾不應該,人要遵循天理生活,而不是遵循欲望生活,以此團結了大量的寒門。

中原的社會契約一直在變化,不過總體而言就是社會契約不斷下沉的過程,不過這種變化一時半伙也用不到外星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