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兩百一十六章論道(1 / 2)

杜蘭看著糾結的韮木傑,平靜的醫學生,握拳的有棲良平,看著三人,不由點頭說道:「你們說的都很好,不過你們交流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方式。那就是面對和自己理念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的人,不能想著用自己的意識形態去替換對方。」「你應該知道,所謂的理念和意識形態都是相對的,因為知道了丑才會理解美,因為知道了低才會明白高,因為知道了不仁才追求仁,因為住在原生家庭,才總之希望換一個家庭。」

人生導師小課堂開始了,這次是一對三的上課。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杜蘭說道:「你們三人明白么?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任何的一種價值觀都無法獨立存在,當你遇到邪惡的人的時候,不能想著把對方變成好人,因為善良是對應邪惡而生的。」「大道之下誕生了仁,同時也就有了不仁,出現了智慧也就出現了欺騙,有了父慈子孝就有了父子相殘,有了忠臣,也就有了奸臣。韮木傑,有了你的狠辣,才有了有棲良平的中正。你希望殺了有棲良平,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你可以殺死這個人,卻無法殺死他代表的精神。」

韮木傑不語,醫學生若有所思。

醫學生說道:「所以大道在仁和不仁之上,是一個統合。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才有道無為而無不為。」不愧是高材生,連《道德經》都會:「所以道才是無法讓人掌握的力量啊,人最多也就是掌握仁和不仁,道高高在上,無法企及。」

確實如此,人的思想肯定是斗爭的,所以最後為了統合,就必須提出一個在所有思想之上的絕對存在。

上帝,梵,道,絕對精神其實都是這個至高的存在,是無法提出反面的。不像仁義,反面就是不仁不義。絕對存在是不存在反面的,是絕對的統一。

老子洞悉了任何的意識形態都會存在反面,他也知道不管選擇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無法避免其反面的出現,所以提出了『反者,道之動也』,也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必然產生反面,這是道的規律,也就是矛盾的內生性。

所以老子沒有崇尚任何一種意識形態,而是提出了『道』,並且還說道非道非常道,也就是說道這種絕對存在很難用語言闡述,不過他就是要說,老子就是做得到。

當然道也是有局限性的,道其實並不能主動讓事態變好,需要人來弘道,所以後人說『是人弘道,非道弘人』。但如果有人非要和道反著來,結果肯定會很悲劇。

道高高在上,並不會主動影響人類社會,都是人類社會自己做出選擇,到底是遵守還是不遵守。

而且老子也沒說到底怎么才能弘道,這點不像宗教,宗教會有具體的措施,比如一起禮拜,或者是遵守戒律之類的。老子沒說具體做什么,只是說了不要做什么,主要就是不要鑽牛角尖,不要強行地推行任何一種意識形態,要無為。

只告訴大家不要做什么,卻沒告訴大家要做什么,大家就會很疑惑,就算老子說上善若水,可是他也沒告訴大家如何才能如水一樣該強硬的時候強硬,該軟弱的時候軟弱,只能讓人自己判斷了。

不像宗教和其他的學派,直接告訴你應該怎么做,甚至具體到了不同的情況。

啪啪,杜蘭給醫學生鼓掌,看來他是真的領悟了,說道:「那么接下來就應該弘道了,你准備怎么做?」

老子可沒教人如何弘道,不像宗教一樣需要傳教。

「無為,我雖然知道了集體比個人重要,但不能一直強調,因為集體也得尊重個人自由,兩者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對於仁和禮、正義和公平等品質,也不能太過執著,必須得中庸,否則仁會變成不仁,正義會變成邪惡,必須維持一個邊界。」醫學生表示以後自己要隨時調整自己,做一個中庸之人,做一個有邊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