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1 / 2)

戰隋 猛子 1675 字 2021-02-11

十一月二十,上午,步利設阿史那咄爾再次率軍突圍,但面對鐵桶一般的敵軍戰陣,突厥人不要說撕開一道口子,就連以命換命、玉石俱焚都做不到,再加上箭矢將盡,食物和草料即將告罄,於是士氣愈低迷,絕望氣氛籠罩全軍上下。

下午,李風雲再次射書阿史那咄爾,告訴他牙旗的第三批援軍已於昨日抵達雲豐帳,但旋即被圍,敗亡在即,能夠拯救他們的,唯有阿史那咄爾。

李風雲警告阿史那咄爾,他的耐心有限,如果阿史那咄爾堅決不降,非要拿數千突厥控弦的性命為其陪葬,他大開殺戒又如何?但南北大戰必將因此而爆,大戰一起,中土固然會遭受重創,突厥汗國亦有覆滅之危。李風雲質問阿史那咄爾,你願意看到突厥汗國重蹈十幾年前的覆轍,再一次走向衰落乃至覆滅?願意看到你父親啟民可汗十幾年來的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統統化作烏有?

阿史那咄爾已經估計到吐屯阿史那扎蘭會傾盡牙旗之力南下救援,畢竟牙旗同時與步利設、與達干失去聯系,足以說明戰局惡化,阿史那扎蘭肯定會傾力而下,只是沒想到阿史那扎蘭大意輕敵,犯了同樣的錯誤,掉進同樣的陷阱,遭遇同樣的噩運。

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了,松漠牙旗事實上已經滅亡,而負隅頑抗、不死不休的後果遠比他想像得嚴重,之前他為了保全自身尊嚴,寧死不降,但經李風雲這么一提醒,他突然感覺自己太沖動,沒有顧全大局,沒有考慮到自己、牙旗和數千控弦的死亡,必將把突厥汗國迅推進南北戰爭的深淵,而始畢可汗和牙帳主戰派在南北關系上雖然堅持積極防御策略,要以攻代守,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做好戰爭准備,一旦戰爭突然爆,突厥汗國倉促應戰,後果不堪設想。

突厥汗國是一個較為松散的諸種部落大聯盟,諸種之間與部落之間均是矛盾重重,再加上大漠又很貧瘠,若想集中諸種部落的力量動一場浩大的對外戰爭,其准備工作楸但復雜,更需時間,相比起來,統一後的中土因為中央集權,國力又很強盛,動對外戰爭的准備時間就非常短,少則數月多則一年就能揮師征伐。

所以李風雲敢於血腥殺戮,中土根本就不怕南北大戰,但阿史那咄爾「醒悟」過來後,他就不敢死了,他怕南北大戰因他和牙旗的敗亡而爆,害怕突厥汗國在倉促爆的戰爭中一敗塗地,甚至遭遇滅族之危。

阿史那咄爾下令停止攻擊,再次召集牙旗貴族官僚具體商議。

直面死亡需要勇氣,以身赴死、以死捍衛榮耀說起來簡單,頭腦一熱,一沖動,叫著吼著就沖上去了,一鼓作氣,只是再而衰三而竭,想死卻死不掉,來回折騰幾趟,勇氣就消耗得差不多了,熱血也漸漸冷卻,理智也慢慢恢復,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念頭紛至沓來,於是心態就變了,意志力就脆弱了,求死之心就淡了,求生之念則越來越強。

偏偏這個時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了,吐屯阿史那扎蘭和牙旗最後力量也掉進了陷阱,生機盡絕,徹底絕望。姑且不論敵人的傳訊是真是假,先這個消息就像絞索套在了死囚的脖子上,宣告了他們的死亡,讓他們看到了死神獰猙的笑臉,接下來就是最後時刻了,對心靈的沖擊之大之強烈可想而知。

生死存亡之刻,敵人叫囂,「降者不殺!」於是有人懦弱了,屈服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與其箭盡糧絕,被敵人活活困死,像牲畜一樣屈辱地死去,倒不如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先活下來,耐心等待時機卷土重來,然後用敵人的鮮血和生命來洗刷今日的奇恥大辱。

這種「聲音」相對來說比較粗俗直白,還有一種更含蓄「委婉」的,那就是投靠敵人,借助敵人的力量擊敗大漠上的政治對手,最後稱霸大漠。比如中土一旦打贏了南北戰爭,始畢可汗和牙帳主戰派必定狼奔豕突而逃,最後留下來收拾殘局的肯定是被中土所接受和認可的牙帳?和派,然後再由牙帳主和派推舉一位新可汗,而這就是阿史那咄爾崛起於大漠的最好機會。

當年啟民可汗走得就是這條路,他就是在大漠內戰中敗北,果斷南下投靠中土,而中土全力支持,不惜出兵出錢,幫助啟民可汗重返大漠,稱霸大漠,最終為中土贏得了十幾年的南北和平。

啟民可汗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阿史那咄爾年少時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對父親的崛起過程一清二楚。當年啟民可汗走投無路,身邊只剩下小兒子阿史那咄爾和幾個親衛,生死懸疑一線之間,關鍵時刻中土人長孫晟帶著一隊秘兵出現了,其中就有刀。啟民可汗在他們的保護下南下長城,重新舉旗招攬舊部,迅走上了崛起之路。

現在啟民可汗死了,始畢可汗繼位,牙帳主和派式微,主戰派炙手可熱,南北關系急劇惡化,南北大戰一觸即。這種局面下,刀突然出現,是不是意味著早已被始畢可汗和牙帳主和派逐出權力中樞的阿史那咄爾,進入了中土的「視線」,有意借助阿史那咄爾的力量,為創造新一代南北和平關系打下基礎?

阿史那咄爾怦然心動。絕望之刻換一種思路,豁然開朗,不但可以贏得生機,逆轉危局,更有可能創造未來。

阿史那晃忽爾,還有一大批支持阿史那咄爾的突厥貴族,毅然做出選擇,與其被始畢可汗和牙帳主和派打擊,待在東北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過著艱難的「流放」生活,倒不如借助這次機會,尋求中土的庇護,積極尋求崛起之機會。退一步說,就算沒有崛起的機會,無法重走啟民可汗之路,但生活在中土也不錯,就像西突厥處羅可汗,內戰敗北後,率殘部投奔中土,其部落控弦就生活在河西會寧和河套朔方一帶,即便有各種各樣的不好,但最起碼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了,子孫後代也將徹底融入中土。

黃昏時分,阿史那咄爾射書李風雲,邀約談判。

李風雲松了口氣,只要阿史那咄爾願意談判,他就有把握說服阿史那咄爾投降。

李風雲急書馮鴻、慕容知禮和米庸,要求他們繼續包圍雲豐帳,不要屠滅那支突厥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