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1 / 2)

戰隋 猛子 1731 字 2021-02-11

月十三,深夜,裴世矩召見李風雲。

李風雲看到裴世矩,隱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轟然爆,一時心神震顫,情難自禁,再不能保持冷靜,真實的自己和虛幻的印記合二為一,霎那迷失其中難以自拔。

裴世矩望著李風雲的滿頭白,感傷不已。光陰荏苒,師徒自榆林一別,轉眼七年,如今自己已年近七十,日漸老邁,再不復當年之勇,而李平原雖然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重新崛起,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再不會像當年一樣為了所謂的忠誠而舍身赴死,相反,李平原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一條在裴世矩看來毫無希望的不歸路。

李風雲執弟子禮跪拜。

裴世矩坦然受之,欣慰之余,撫須而笑。榆林之後,他也曾想過,李平原如若逃過大劫,師徒二人必定還有相見之日,只是無論如何沒想到,七年後師徒二人竟在安州相見,然而造化弄人,讓裴世矩遺憾的是,今日李平原以白賊身份揚名天下,李平原已死,即便相見亦不能相認。

裴世矩說了幾句安撫之言,遂伸手相請。

李風雲站起來,深施一禮,然後長身而立,面無表情,一言不,看似恭敬,但骨子里的那股驕橫卻一覽無余。

裴宣機,還有兩位裴世矩的親信僚佐,侍奉一側,看到這一幕均感慨不已。時光不會倒流,已經存在的恩怨亦不會消散,李平原已死,師徒情已了,剩下的只有仇恨了。

「某來了。」裴世矩平靜說道,「你所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因為某的到來而緩解,你的目的已經達到,那么,你是否應該兌現承諾?」

「明公不來,安東危機嚴重,某自顧不暇,當然無力兌現承諾。」李風雲淡然說道,「如今明公來了,安東迅走向穩定,某當然會兌現承諾,只是……」李風雲看了看裴世矩,試探道,「安東穩定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合適的治理之策,所以某能否兌現承諾,關鍵不在於某的保證,而在於安東形勢的展。」

裴世矩略略皺眉,稍作沉吟,直言不諱地說道,「有什么要求,你盡可提出。」

李風雲遲疑少許,問道,「敢問明公,就開疆安東而言,我們對中土是否有功?」

裴世矩不假思索地點點頭,「當然。」

李風雲追問,「相比明公西行之功,孰輕孰重?」

裴宣機臉色微變,目露惱色。裴世矩的兩個親信僚佐也是十分不滿,李風雲太無禮,撇開師徒恩怨不說,僅以雙方懸殊地位來說,李風雲的質疑就是目無尊長,以下犯上,驕縱而粗鄙,與他們記憶中的李平原大相徑庭。

裴世矩倒是不以為然,他注意到李風雲的質疑大有玄機。仔細想想李風雲自東都兵變以來的「獨立特行」,單純以「行險一搏」解釋不通,李風雲北上出塞的時機選擇得非常好,這不是運氣,而是對天下大勢有精准的分析和推斷,看到了南北關系的展趨勢,並依據這一趨勢做出了攻打安東的決策。

事實上裴世矩對未來大勢的走向也有相似預測,只是他對南北關系過於悲觀,又嚴重低估了李風雲,所以去年八月易水河畔,裴世矩不但拒絕了李風雲的見面要求,還上奏聖主和中樞,堅決不允許李風雲出塞,以免加快南北關系的惡化度,加快南北戰爭的到來。然而事違人願,李風雲還是出塞了,並且成功實現了出塞的預期目標,一舉逆轉了中土在南北對峙中的被動局面。

當然,李風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中土兩次東征高句麗對東北疆局勢所造成的重大影響,以及對東北、遠東諸虜所造成的巨大沖擊,某種意義上就是李風雲撿了便宜,但問題是,這個撿便宜的機會,李風雲不但看到了,而且不顧一切抓住了,其他人就算看到了也覺得千難萬難不假思索放棄了。這就是區別,就是李風雲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是裴世矩看到的玄機所在。

裴世矩非常了解李平原。榆林風暴之前的李平原,文才武略都很出眾,但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判斷不好,對未來趨勢的把握也不准確,說得直白點,就是大局觀不好,沒有遠見卓識。榆林風暴開始之初,如果李平原沒有置宇文氏兄弟於死地,沒有把矛頭直接對准聖主和宇文述這兩位改革派的「大旗」,風暴也就不會失控,改革派和保守派也就不會血腥廝殺,兩京政治斗爭也就不會愈演愈烈一不可收拾,國祚和統一大業也就不會受到嚴重傷害。而這恰恰證明風暴始作俑者李平原嚴重缺乏戰略眼光,裴世矩對其亦是極度失望,由此導致去年八月裴世矩對其北上出塞之策不抱希望。

事實證明裴世矩錯了,但錯在哪?裴世矩突然醒悟,眼前之人是李風雲,不是李平原,李平原已死,涅磐新生的李風雲脫胎換骨,自己必須重新審視李風雲的價值,不能在同一件事上犯兩次錯誤。

裴世矩沉思良久,緩緩說道,「西行徒勞無功。」

此言一出,大堂鴉雀無聲,氣氛陡然凝滯,裴宣機等人面沉如水,李風雲亦是一臉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