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1 / 2)

戰隋 猛子 2115 字 2021-02-11

正月二十三,河北高陽宮。

聖主接到裴世矩急奏,經過與安東方面的多番商討,雙方終於就軍政財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達成一致,其中在最核心的軍權上,安東願意遵從聖主和中樞的命令,但前提是,安東漢虜大軍的最高統帥只能是李平原。

招撫安東的關鍵就是軍權的再分配,而軍權再分配的關鍵就是軍事決策權和統兵權的歸屬。聖主和中樞肯定要牢牢把控安東的軍事決策權,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若想讓安東忠實執行高層決策,還必須拿下安東大軍的統兵權,即便不能全部拿下,也要想方設法安插親信以達到鉗制和掣肘之目的。

然而,在統兵權上,安東絕無可能讓步,這是後期談判最艱難的地方,所以聖主和中樞派出了裴世矩,而裴世矩亦不負眾望,在最短時間內就把這個最難問題解決了。

只是,裴世矩解決問題的辦法,卻大大出乎聖主和中樞的預料,讓聖主和他的一幫親信重臣們不但看到了撲面而來的危機,亦對安東的未來不再樂觀。

裴世矩之所以迅而順利達成目標,根本原因就在「李平原」,而由此也坐實了「李平原就是秘兵刀,秘兵刀就是白賊」的傳言,如此一來「李平原」就成了套在裴世矩脖子上的「政治絞索」。當然,裴世矩既然敢於把「絞索」套上,肯定留有後手,肯定有各種辦法證明秘兵刀不是白賊,但問題是,「絞索」已經套上了,對手隨時可以置其於死地了,秘兵刀是不是白賊還重要嗎?

裴世矩為什么要行險一搏,置自己於死地?這不符合裴世矩的利益,而以裴世矩的行事風格來說,他也不做無利可圖的事。

由此推斷,如果此事有利可圖,利從何來?裴世矩從其看到了什么利益?

當前中外大勢下,與裴世矩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南北戰爭。裴世矩主掌中土外交事務,而中土外交戰略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南北戰爭的勝負,如果中土輸掉了這場戰爭,裴世矩不僅要承擔外交戰略錯誤或者戰略執行不力的重大責任,還將面對由此所帶來的一切惡果,如果統一大業因此走向崩潰,中土甚至因此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裴世矩萬死莫贖其罪,所以,裴世矩不惜代價也要確保南北戰爭的勝利,為此無所不用其極。

這一推論是成立的,而聖主和虞世基、蕭瑀、宇文述、來護兒、趙才等重臣也因此對裴世矩的西行成果甚感悲觀,對南北戰爭愈擔憂。

君臣本來就對西突厥的承諾不抱太大希望。如果西突厥信守承諾,去年西疆危機也就不會爆,吐谷渾也就難以復國,西域諸國也就不會倒戈而去,剛剛開拓數年的西疆五個邊郡也就不會得而復失,但是,考慮到中土與大漠開戰對西突厥有利,考慮到大漠有重建大突厥汗國之雄心,對西突厥的威脅要遠遠大於中土,所以中土對西突厥還抱有一絲希望,認為西突厥即便不會兌現承諾與中土左右夾攻大漠,最起碼也會虛張聲勢幫忙牽制一下大漠。

然而,從目前裴世矩不惜行險一搏,不惜賠上自己的政治生命,竭盡全力拉攏安東的舉措來看,他嘴上說此次西行大有成果,實際上心里已經絕了對西突厥的念想,也就是說,他對南北戰爭的預測可能經改變了,不再是中土聯合西突厥主動攻擊大漠,而是東、西兩部突厥聯手夾擊中土,如此中土將喪失戰爭的主動權,不得不被動迎戰。

由此推斷,南北戰爭的爆時間就不是由中土決定,而是由突厥人決定了。如果突厥人主動起南北戰爭,那戰爭爆時間就快了。中土已經東征兩年,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軍隊疲憊,再加上國內局勢日益惡化,危機重重,中土深陷內憂外患之中,正是突厥人乘火打劫、落井下石、南下入侵的最好時機。

聖主很憤懣,對政敵的憤怒尤大於對突厥人的仇恨,如果兩京和平相處,一致對外,局面何至如此困頓?看到幾位重臣凝神沉思,一言不,聖主心中愈煩躁,忍不住手指裴世矩的奏章,開口問道,「諸卿對此有何異議?」

趙才心切,先回道,「聖上,軍權是招撫核心,我們唯有掌控軍權,才能鎮制安東,才能牢牢把安東控制在手,否則,安東就處於失控之中,就是一個重大禍患,而這一禍患並不會因為李平原統領安東大軍就有所緩減,相反,會愈演愈烈,以致於演變為事實上的藩鎮割據。」

趙才尚未說完,聖主的臉色就難看了,怒不可遏。

這是內外夾擊啊,外有北虜和政敵咄咄逼人,內有心腹重臣怯弱推諉,豈有此理!親信大臣用來干什么的?就是關鍵時刻勇於為自己分憂解難,沖鋒陷陣,敢於為自己承擔風險和責任,而不是縮著腦袋躲在自己的羽翼下,讓自己沖在最前面為他們遮風擋雨。趙才的確忠誠,為人也很剛正,但缺點也在如此,不知變通,不能便宜行事,更不會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結果一張嘴就把聖主逼到了旮旯里,進退兩難。

裴世矩在急奏中已經表明了立場,把李平原推到「前台」,李平原是官方的人,由李平原統領安東大軍,名義上就是聖主和中樞控制了安東軍權,完全顧全了聖主和中樞的臉面,而由此所帶來的全部責任和一切後果,他裴世矩一力承當,如果出了意外,損害到了國祚、聖主和中樞的利益,唯他裴世矩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