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1 / 2)

戰隋 猛子 1674 字 2021-02-11

二月初六,裴世矩、李渾會見突厥使團。

大邏便阿史那伊順多次出使中土,與裴世矩接觸最多,非常熟悉,彼此以老朋友稱之,而與李渾亦有數面之緣,知道其出自隴西成紀李氏,身份尊貴,權勢顯赫,不敢怠慢。

雙方見面後,氣氛非常緊張。

阿史那伊順率先難,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叱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中土安上了一大堆罪名,然後提出要求,立即歸還安東,否則兵戈相見。

裴世矩不予理睬,先回顧過去。

當年突厥汗國四分五裂,啟民可汗單槍匹馬千里迢迢跑到中土求援,中土仗義相助,給錢給糧派軍隊,不辭辛苦幫助啟民可汗力挽狂瀾,然後啟民可汗代表突厥汗國立下誓言,永遠臣服於中土,忠誠於中土,世世代代和平相處。

什么叫臣服於中土?就是突厥汗國是中土的藩屬國。什么叫藩屬國?藩屬國應該對宗主國盡到什么義務?你們都忘了?現在啟民可汗死了,突厥汗國翅膀硬了,莫非就要背信棄義,翻臉成仇了?

接著談中土與安州的歷史淵源。安州是鮮卑人的故地,鮮卑人入主中原後,安州也就是中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中原大亂的時候,奚族乘機南下侵占了安州,如今中土統一了,強盛了,再把安州從強盜手中奪回來,有何不對?

最後再說事情的前因後果。兩年前松漠馬賊白狼遭到以突厥人和奚人為的各方勢力的聯合圍剿,亡命中土,遂與中土賊寇沆瀣一氣,又與楊玄感叛黨狼狽為奸,禍亂大河南北。去年八月,在中土衛府軍的圍剿下,白狼率殘部倉惶逃出塞外,以雷霆之勢突破了磧東南突厥大軍的阻擊,殺進了安州,擊敗了奚族諸部,一舉攻占了安州,接著又北上托紇臣水攻打契丹,恰好步利設阿史那咄爾舉兵造反,兩人一拍即合,聯手橫掃弱洛水南北兩岸。之後白狼和阿史那咄爾為了贏得中土庇護,拱手把安東送k了中土,中土有何理由拒絕?當然笑納,於是就有了東都把安東納入版圖之事。

裴世矩一一駁斥,反過來把突厥汗國罵了個狗血淋頭,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竟敢到宗主國頭上撒野,找死啊?

雙方各執一詞,你來我往,大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之勢。

裴世矩的態度越強硬,阿史那伊順就越惶恐,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撐下去,這時不能妥協,一妥協就「兵敗如山倒」,沒得談了。

昨夜楊善經秘密拜會李風雲之後,回來告訴阿史那伊順,安東可能是個「連環坑」。

李風雲說了,他馬上就要率軍遠征高句麗,由此推及,東都很快就要大張旗鼓地動第三次東征,但東都根本沒必要動第三次東征,因此不能不讓人以最大惡意揣測東都的用意。東都動第三次東征的目的何在?是不是聲東擊西,明面上以安東大軍遠征高句麗,暗地里卻把精銳大軍部署於長城一線,乘著東、西兩部突厥激戰於大金山之際,突然在大漠的背後痛下殺手,給大漠致命一擊?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牙帳就要及時調整策略,大漠就要做好南北大戰立即爆的准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退一步說,即便這個假設不成立,牙帳也要做好萬全准備,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中土不會立即攻打大漠。

裴世矩西行是事實,中土皇帝滯留北疆遲遲不回東都也是事實。既然中土皇帝不回東都,也就不可能動第二次西征,不可能與西突厥大打出手,那么裴世矩西行的目的也就呼之欲出,十有八九是說服西突厥聯手攻打大漠,恰好西突厥要遏制和削弱大漠,中土要開疆拓土,雙方各取所需,當然一拍即合。由此再看中土皇帝滯留北疆,其意圖就很明顯了,就是選擇一個恰當時機,親自指揮中土大軍北征大漠。

從這個推斷出,牙帳必須在磧南部署重兵,全力防備中土,如此一來大漠不但不能與西突厥大打出手,反而要滿足西突厥的利益求,說服西突厥改弦易轍,雙方聯手抗御中土。

此事稟報牙帳需要時間,牙帳改變策略也需要時間,所以阿史那伊順打定主意強硬到底,一拖到底,以重兵威脅安東來吸引東都的注意力,迫使東都不得不加大對安東的支持力度,不得不加強幽燕一線的長城鎮戍,如此就必然會影響到東都的軍事部署,延誤中土大軍北上攻擊的步伐。

二月初七,河北高陽宮,皇帝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