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2 / 2)

戰隋 猛子 1820 字 2021-02-11

「戰機在哪?」阿史那咄爾率先打破帳內的沉默,嚴肅說道,「若要攻陷平壤,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數倍於敵的兵力,強大的戰斗力和源源不斷的糧草武器,然而這三個基本條件,我們無一具備,除非你把安東的成功范例,完整復制到東征戰場,但中土遠征軍已大兵壓境,高句麗嚴陣以待,哪來的出敵不意攻敵不備?」

李風雲微微一笑,胸有成竹,「沒有機會,我們就創造機會。」

接著他站起來,走到懸掛一側的地圖前,把覆蓋在地圖上的黑布拉開,露出一幅遼東軍事地形圖。

地圖上有兩條醒目的粗大紅線。一條紅線起自遼水西岸的懷遠鎮,然後過遼水,到東岸的遼東城、烏骨城,再過鴨綠水,薩水,至平壤。這顯然是東征主力大軍的攻擊路線。

另外一條紅線起自扶余城,沿著高句麗西北部的青山北麓而行,這里毗鄰靺鞨族的栗末部所在。然後紅線越過晦川,這里是靺鞨族回跋部的地盤。接下來紅線進入高句麗的東北部也就是徒太山(長白山)的西南麓,從這里越過沸流水,抵達鴨綠水西岸的國內城。之後過鴨綠水,過薩水,至平壤。

這顯然是安東大軍的攻擊路線。

這一看,大家都看懂了,情緒頓時高漲,當即三三兩兩討論起來,帳內氣氛非常熱烈,但很快,各種問題也就接踵而至。

東征兩路並進,懷遠方向的遠征軍主力必然會吸引高句麗的全部注意力,而安東大軍取間道而進,雖然距離遠,路途艱險,但只要不出意外,必然可以起到「出敵不意、攻敵不備」之效果,運氣好的話,安東大軍或許就能打平壤一個措手不及,而高句麗人猝不及防之下,驚慌失措,一旦忙中出錯,難逃覆滅厄運。

然而,計是好計,這里面卻有個致命要害。扶余城距離平壤大約一千五百余里,因為走間道,一路窮山惡水,行軍度必然緩慢,樂觀估計走完這段路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那么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大軍糧草如何解決?而更嚴重的是,因為孤軍深入,一旦在平壤城下攻擊受阻,陷入曠日持久的惡戰,糧草武器又如何維持?

阿史那咄爾因此質疑李風雲,「你不會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們,平壤對你來說就是一座空城,可以一鼓而下吧?」

「當然不會。」李風雲笑道,「解決糧草短缺有兩個辦法。」

李風雲抬手指向地圖上的晦川,「靺鞨族的回跋部居住在這條大河的兩岸。回跋部在靺鞨諸部落中實力強大,雖然它臣服於高句麗,但它與遠東靺鞨諸部亦是親密盟友,而遠東靺鞨諸部之所以與高句麗保持兄弟關系,在高句麗對外征伐期間始終鼎力支持並肩作戰,除了利益驅動外,與回跋部在靺鞨諸部聯盟中擁有較大話語權有直接關系。」

李風雲張開五指,用力一拍地圖,「所以,我們吃掉它。」

此言一出,帳內將領、酋帥們當即領悟,尤其契丹人,更是相顧失色。

之前契丹人與靺鞨族都是高句麗的小兄弟,三方結盟共謀遠東霸業,而在高句麗王高湯、高元父子執政期間,三方更是數次聯手入侵遼西,而這正是中土下定決心遠征高句麗的原因所在。中土大規模東征,高句麗走投無路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契丹和靺鞨亦是唇亡齒寒,不得不傾力支持,這也是高句麗能在年復一年的戰爭中頑強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

如今契丹被中土征服了,接下來輪到靺鞨族了。李風雲的意圖很明顯,他的遠征大軍不是途經晦川,而是橫掃晦川,把回跋部連皮帶骨頭一口吃掉,如此既可以解決糧草短缺問題,又可以殲滅高句麗的藩屬,還可以震懾遠東靺鞨諸部,可謂一箭多雕。

接著李風雲又指向地圖上的鴨綠水。

「左武衛大將軍、黃台公崔弘升是此次東征的選鋒統帥。」李風雲看看眾將,意味深長地一笑,「如果崔大將軍在我們兵臨平壤城之前,包圍烏骨城,陳兵鴨綠水,做出攻擊平壤之態勢,把平壤方向的高句麗軍隊吸引到鴨綠水一線,那么……」

李風雲欲言又止,帳內將領、酋帥們卻是眼前一亮,豁然大悟。

那么形勢就對安東大軍非常有利了,若安東大軍不能一鼓拿下平壤城,則立即調轉馬頭直殺鴨綠水,與崔弘升的選鋒軍前後夾擊,先把鴨綠水一線的高句麗軍隊全殲了,然後既可以得到援兵,又可以得到糧草武器的補充,再打平壤就勝券在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