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1 / 2)

戰隋 猛子 1612 字 2021-02-11

?四月初七,齊王率軍抵達扶余城。

安東副都護李渾出城十里相迎。

看到迎接自己的只有李渾及其數位親信僚屬,齊王很失落,十分郁憤,但同時也暗自松了口氣,畢竟這場冷淡場面是他所需要的,他最擔心的就是安東方面出於某種惡意目的擺出盛大歡迎場面,那他面子是有了,卻也讓聖主和中樞誤會更深了。

齊王神情冷漠,韋福嗣和李善衡亦是表情難看。

李風雲、李子雄不但沒來迎接齊王,就連他們的部屬都蹤跡全無,這足以說明二李避齊王如虎,既不願繼續支持齊王,也不敢與聖主和中樞對抗。如此一來,形勢展就與之前預料大相徑庭了,兩人試圖借助安東之力裹挾齊王割據稱霸的「如意算盤」也就徹底落空。未來何去何從?就算跟在安東大軍的後面撿了便宜,拿到了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的功勞,返回東都後,也無法逃避慘遭打擊之厄運。

稍事寒暄後,韋福嗣就迫不及待問道,「郕公,李副大都護及安東諸軍將何在?」

李渾躊躇不言,目光在齊王、韋福嗣和李善衡的臉上轉來轉去,閃爍不定。

眼前這場面以及它所代表的安東方面的立場和態度,齊王等人勃然大怒乃在情理之中,只是勃然大怒後他們將要采取的對策,卻影響甚大,不但會影響到第三次東征的結果,還會影響到東征結束後國內政治形勢的走向,甚至還會影響到南北大戰的勝負,必須慎重對待,一旦處置不好,就是個滿盤皆輸的慘局,各方勢力乃至國祚都深受其害。

而這也正是李風雲怒不可遏的原因所在。目前形勢下齊王北上扶余與安東大軍會合,純粹就是個害人害己害國的玉石俱焚之舉,這已經不是臨死拉人墊背了,而是臨死也要狠狠地捅國祚一刀,為了個人和小集團利益肆無忌憚地損害國祚和中土大利。

李渾已經受到李風雲的嚴正警告和嚴重威脅,哪怕他非常認同和支持齊王此舉,但這里是遼東戰場,而他現在也暫時避難於安東,因為受制於人不得不忍氣吞聲,不得不優先照顧安東利益,不得不在兼顧本集團利益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減少政治盟友的損失,否則一旦激怒了李風雲,魚死網破,結果就可怕了。

「大王,李副大都護已於昨日清晨,率選鋒馬軍兩萬余騎奔襲晦川而去。」李渾平靜說道。

此言一出,齊王、韋福嗣、李善衡均是驚訝不已,面面相覷,相顧失色。

李渾這句話傳遞出數個明確訊息。李風雲果非尋常之輩,言出必行,更雷厲風行,說打平壤就打平壤,而更重要的是,他擅作主張,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既不報奏聖主和東征統帥部,也不征求決策層的同意。但正因為如此,勝算才大,如果事事征詢,李風雲也就不會創造出開疆安東的奇跡了。

然而,這對抱著叵測居心匆忙跑到扶余城的齊王來說,卻是當頭一棒。李風雲已經動攻擊了,安東大軍的東征已經開始了,但沒有聖主的詔令,也沒有東征統帥部的命令,純粹就是李風雲的個人行為,其罪責之大,等同謀反,恰好這時齊王來了,且無力阻止,於是禍從天降,憑白無故就要承擔罪責。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李風雲的報復。你齊王跑到扶余拉我上賊船,我就擅自動攻擊帶你一起跳水,你戳我一刀,我還你一槍,看誰笑到最後。

李風雲走了,李子雄還在,還是安東諸軍將的統軍人物,他可以帶著韓世諤、周仲、來淵等一大幫將領前來迎接齊王,但他也沒來,韓世諤等將領也沒來,這充分說明安東內部各勢力已經在齊王問題上達成一致,既不支持亦不結盟,如此一來齊王此次北上就尷尬了,孤家寡人一個,即便想沖在最前面搶功勞都不行,最多也就是跟在安東大軍後面撿點便宜。

但對韋福嗣和李善衡來說,此次慫恿齊王北上搶功勞不是關鍵,關鍵是東征結束後齊王的去留,而齊王在沒有安東的支持且安東也拒$裹挾齊王的不利局面下,齊王返回東都已鐵板釘釘難以阻止。齊王返回東都了,他們怎么辦?還有齊王身邊的那些親信僚屬怎么辦?還有軍隊中那些主動或被動追隨齊王的各級軍官怎么辦?難道都要重蹈覆轍,都要像之前齊王「失德」案一樣,被聖主斬盡殺絕一鍋端了?

辛辛苦苦白算計一場,韋福嗣和李善衡心情之惡劣可想而知,只是相比起來,齊王心情更差,他還沒進扶余城,李風雲就給他挖了個大坑,功勞影子沒看到,擅權大罪便從天而降,豈有此理。

「誰下達的命令?誰允許他提前動攻擊?」齊王大怒,厲聲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