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1 / 2)

戰隋 猛子 2398 字 2021-02-11

李風雲攻占國內城後,馬不停蹄,立即揮師渡河,雷霆軍、長霸軍、奚族左軍和契丹左軍大部控弦,以及粟末靺鞨十二部控弦,全部進入鴨綠水東岸作戰,第一個目標便是位於高句麗東北部的重鎮咸鏡城。

咸鏡城措手不及,再加上衛戍力量十分薄弱,又對靺鞨人防備不足,結果稍一大意就把城門丟了,城池遂告失陷。

兩萬余控弦一擁而入,燒殺擄掠,大肆洗劫,一夜間咸鏡城就面目全非,幾成廢墟。

李風雲不加約束,縱兵擄掠,以便補充糧草提振士氣。四月二十四,選鋒馬軍沿著鴨綠水東岸繼續南下,一路風馳電摯,爬山涉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了雩水北岸,包圍了雩水下游城鎮隆林。

隆林亦是措手不及,而城內守軍不過數百人,面對從天而降、鋪天蓋地殺來的靺鞨人,根本沒抵御之力。

靺鞨人背信棄義,倒戈一擊,這對高句麗來說是驚天噩耗,有滅頂之災,必須以最快度報於平壤,所以隆林守將非常果斷,毅然棄守城池,兵分兩路撤退,一路乘船順水而下,由雩水轉鴨綠水,直奔烏骨城報訊,這是最快線路,一路則南渡雩水,沿江南山東麓撤離,一邊向途中城池村落報警,一邊經大定河到薩水,直接向平壤報警,但這條線路耗時較長,且隨時都有可能被靺鞨人追上。

四月二十六,下午,選鋒馬軍攻占隆林,再一次燒殺擄掠。

李風雲站在雩水河畔,望著遠處濃煙滾滾的城池,臉色陰沉,心情惡劣。

爾朱天嘯站在李風雲的身後,神色緊張,忐忑不安。剛剛他接到急報,提前穿插到雩水南岸的三個團的雷霆騎士,雖然成功截殺了由6路撤離的敵軍,卻從俘虜口中得知,另有一隊敵軍已從水路逃亡,也就是說,消息泄露了,安東的好運氣到頭了,很快平壤就會知道靺鞨人不但背信棄義,而且倒戈一擊,靺鞨諸部控弦正從江南山方向呼嘯殺來,高句麗人必將做好防備,傾力反擊,這對安東很不利,會大大增加安東軍攻打平壤的難度。

就在這時,一隊突厥騎士從城池方向風馳電摯而來,蹄聲如雷,由遠而近,轉眼即至。

李風雲緩緩轉身,看了一眼疾馳而來的突厥人,又看看爾朱天嘯,輕輕揮了一下手中馬鞭,「百密一疏,這事怨不得你,亦不能怪罪將士,大家都盡力了,無須自責。」

爾朱天嘯頓時吁了口氣,急忙躬身一禮,剛想開口自責幾句,卻被李風雲一眼瞪了回去。

「十二娘子是否已經派人順水而下,急赴烏骨、泊汋一帶尋找崔大將軍?」李風雲問道。

崔家十二娘子很謹慎,為確保秘密和安全,她並沒有與李風雲同行,而是要求藏匿於雷霆軍,在爾朱天嘯的嚴密保護下沖在最前線。最危險的地方也最安全,對十二娘子的這一觀點,李風雲倒是非常認同,於是也就欣然接受,只是苦了爾朱天嘯,整日提心吊膽,唯恐出了差錯。

爾朱天嘯搖搖頭,「人生地不熟,不敢輕易派遣,需要靺鞨人同行,並且需要向導,以免耽擱行程或者出了意外,貽誤大事。」

李風雲微微點頭,「慎重一點好。現在局勢對我不利,若能迅與崔大將軍取得聯系,得到他的有力支援,則形勢必然改觀。此事你要親自過問,確保萬無一失。」

爾朱天嘯躬身應諾,猶豫片刻,問道,「明公,若與崔大將軍取得聯系,且崔大將軍已經兵臨鴨綠水,是否擇機將其送至崔大將軍帳下?」

「這事由不得我們。」李風雲不假思索地說道,「她要恣意妄為,我們又能如何?」

爾朱天嘯愣了一下,驚訝說道,「大戰在即,誰能保障她的安全?若出了意外,由誰承擔?」

李風雲知道爾朱天嘯急於甩包袱,但自己又的確說服不了崔鈺,這事很麻煩。若崔九還陪伴在崔鈺身邊,崔九可以做她的主,但如今崔九去安東大都護府任職了,崔弘升又自顧不暇難以兼顧,崔鈺當然天高任鳥飛了,只是「飛」到李風雲軍中,卻讓李風雲頭痛欲裂,倍感棘手。

蹄聲驟止,塵土飛揚,緊接著,阿史那咄爾的聲音遠遠傳來,「副大都護急召,有何要事?」

李風雲正不知道如何答復爾朱天嘯,阿史那咄爾這一來恰好解了圍,於是沖著爾朱天嘯招招手,兩人一前一後迎了上去。

聽說消息泄露了,阿史那咄爾亦是一臉陰郁。看形勢展,終究還是要與高句麗人殊死一搏,但高句麗深陷絕境,走投無路,必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如此一來對安東軍就非常不利,一旦損失過大,傷筋動骨,不要說攻陷平壤,就連安東恐怕都回不去了。

很快,奚族酋帥辱紇王孟壩、契丹酋帥耶律鐵力,還有粟末靺鞨酋帥鐵驪,先後趕來,聽說戰局突變,接下來十有八九要與高句麗人決一死戰,興奮的情緒頓時有些低落。

「既然暴露了,敵人有准備了,我們南下的度是否減緩?」阿史那咄爾先提出建議,「如果我們繼續飛馳南下,迅越過江南山,進入大定河、薩水一線,則孤軍深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難以久持,一旦遭遇高句麗主力大軍,也只能避而不戰,北撤而走,既然如此,我們倒不如緩緩南下,一邊向平壤施加威脅,牽制和分散高句麗兵力,一邊等待從懷遠方向殺來的主力大軍兵臨鴨綠水,繼而形成兩路夾擊之勢,迫使高句麗人不得不全線後撤,死守平壤。」

此言一出,酋帥們心領神會,知道阿史那咄爾和他們的想法一樣,都有心保存實力,無意與高句麗人決戰,於是紛紛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