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4 玄幽之上合道緣(1 / 2)

萬法無咎 巡山校尉 1642 字 2021-02-11

<abl aliri><r><><><r><abl>巨御部乃是朵兀諸族中的一部。

朵兀諸族盤踞希嵐大草原已千余載。若騎著駿馬,從巨御部南北七十寨向北而馳,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便能走出希嵐大草原的北部邊界,接壤繁盛富庶的大晉王朝。大晉王朝以天下之正中自居,以為希嵐大草原為天下之正南,於是將希嵐大草原又稱之為「南原」,朵兀諸族稱之為「南部百族」。

雖然名稱為「百族」,其實朵兀諸族的部落何止數萬。而這支「巨御部」又是位處希嵐大草原的南部邊緣,可謂南族之至南。

巨御部族所棲息的山麓,是一條東西向的狹長山脈,名為洵山,南北山脊不過十余里,最高處不過二三百丈;但是東西長卻不知有幾千幾萬里,遠遠超過巨御部、甚至整個朵兀諸族的活動范圍。

而翻過洵山山脈,便是陸地之盡頭,碧波白浪,蒼茫無際,名為玄淵海。白日里南寨族主木謇帶著女兒木愔璃和一眾健兒,出海捕魚便正在此處。每隔半年,更要組織更多人手,取水曬鹽。

巨御部南倚魚鹽,北狩草原,卻不必像其他朵兀部族一般,倚仗馬匹和氈子,漂泊流離,逐水草而居。結寨於洵山之陰,背靠山脈遮擋海風,面向十余里寬依山綿延的密林,抵御草原風沙侵襲,地勢可謂得天獨厚。族群繁衍壯大於此,至今已接近千載。

一千三百年前,大晉出現了一位雄才大略的中興之主晉武帝,策馬揚鞭四十載,一舉結束了晉王朝延續四百年的王室衰微、四海幅裂的局面,重新建立起強大而統一的晉朝。之後他向北、向西擊破六十余國,向南擊敗了當時希嵐大草原上的霸主沙余族。

當晉武帝的的妻弟、也是大晉第一名將龍仲晴率領先鋒精銳擊破沙余王金帳,馳洵山而望南海,將晉室中興推向輝煌頂點的時候,晉武帝已經是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了。

大地南部邊界的發現讓晉武帝興奮不已,畢竟大晉古籍中雖不乏對「南海」的記載,但大晉世世代代所知的南方,只知有天南之原,不知有天南之海。或許早有人推測大海在希嵐草原的南方盡頭,但是這種猜測卻並未得到證實。

而這片土著號稱「玄淵海」的汪洋,沿著海岸線往東西奔馳數月也看不見盡頭,顯然正是古籍中的南海。

於是晉武帝命龍仲晴采洵山之石以立碑,高九丈,寬四丈,其上刻十六個大字:

「德邁先古,業立乾坤,銘於南海,以彰至尊。」

其碑今日猶存,正在巨御部族營寨向東七百里處。

事實上,晉武帝對於長驅玄淵海的興趣絕不僅僅是因為地理發現。南海有仙山是大晉流傳數千年的傳說。在勒碑記功之後不久,對長生不老、尋訪神仙的渴望促使晉武帝動員全國民力、費十二年之功造出數十艘長三百丈、寬一百丈的「天寶海舟」,並任命信賴的總管太監蘇錄丹為訪仙正使,南渡尋找仙山。

揚帆南渡,幾多辛苦波折不足為外人道;光陰荏苒,再返回已是三十六年之後。

當年出發的三萬船員只回來了五百七十四人,包括訪仙使蘇錄丹、兩位副使在內的九成多船員均在航海的過程中得了疫病離世。航行過程中大則方圓七里、則四五十丈的荒dao亂礁倒也發現了三四百個,一一畫影圖形,制成譜牒,不過又哪里有什么神仙洞府、靈葯仙丹了

負責回稟皇帝的,是依據順位接管船隊指揮之職的原甲號船船長辛保洪。據他所言,船隊嚴守了出發時的命令,不尋仙山誓不返還。船隊憑借羅盤星光指引方向,一路向南矢志不移,只是不知為何三十六年之後卻回到了當初出海的地方。

辛保洪等人雖然是據實上奏,但也知曉這種言論在常人眼中是何等荒誕不經。他們心中也是忐忑,唯恐不得保全首領。孰料皇帝並未因為其等勞而無功、言談乖謬而加罪。

因為當年船隊出發的第二年,勛業赫赫的大晉武帝便撒手人寰了。當今皇帝晉文帝素來寬仁,是武帝的第九子,也是幼子。此時他也登基三十余載,近花甲之年。

大晉王朝畢竟難以維持對希嵐大草原的長久統治,隨著沙余族由盛而衰和四分五裂,一二百年之後,興起於希嵐草原以東的朵兀族成為了草原上的新主人。

而巨御部族也從未發現,沿洵山以東走上數百里,靜靜矗立著一塊斑駁的九丈古碑。

其實,這些巨御部族人,乃至整個朵兀部族、大晉王朝的凡民,都不知道,真正的天仙固然難尋,但世間的修道煉氣之士卻哪里少了

盡管這些高人多半遨游於雲霞之上、隱跡於名山之中,和凡夫俗子保持著距離,但依然有一些修士游跡於紅塵市井中。可惜凡民愚昧,終究是見面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