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豺虎之下(1 / 2)

「由我等派人入宮稟報,再由陛下親自召之這豈不是名正言順,他日也不會落於一些短見之人的話柄。」卻聽曹操不緊不慢地説道。

董卓聞言,眯了眯眼,看了曹操好一陣,對他更是賞識幾分。這時,李儒趁機趕上,在董卓耳邊嘀咕了幾句。董卓沉色略是diǎn頭,遂與曹操謂道:「那好爾等且率兵退去,再引我麾下參謀李儒前往面聖,與陛下説明一切」

董卓説罷,便從懷中掏出血書,交予一旁的李儒。李儒與之暗對眼色,接過血書後,卻也毫無懼色,策馬趕出。曹操見之,暗暗詫異,又和袁術對了眼色,兩人似乎都明白,憑他們的人馬是絕無可能抵擋得住這三萬西涼鐵騎,遂是依從董卓之言,各領兵馬退去。

話説,曹操、袁術領兵先退回皇宮守護,然後帶著李儒來到大殿面聖。此時,劉協與一眾文武百官也得知曹操、袁術把兵馬都退到皇宮之前。在此之前,劉協和文武百官一陣商議,皆料想西涼軍威猛,曹、袁兩人的兵馬恐怕是dingdiǎn 難以敵之。

當下,曹操和袁術把李儒引入,拜見之後。年少的劉協,倒是未有怪責兩人失職,反而安撫一番,教兩人先是退下,統領各自兵馬。曹操、袁術領命,又暗與朝中幾個大臣互投眼色,遂是領命退下。

「西涼從事李儒,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少時,只見李儒面色一震,抖數精神朝劉協跪拜。劉協也是強打精神,稚嫩的聲音里倒也有幾分怒氣,道:「如今朝綱已穩,朕已下詔令董刺史率兵退回河東,董刺史為何抗旨違令,不但屢殺朝中jiang吏,還擅自率兵入城,莫非欲想造反耶」

「陛下息怒,董公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異心,又豈會反耶乃是恐陛下年幼,被亂臣挾持,心中急之,故下此下策,還望陛下勿要怪罪。」李儒疾聲而道,再次顯現出其不凡的口才。

太傅袁隗一聽,不由大怒,冷聲喝道:「放肆先帝臨終命老夫與司空袁逢、尚書楊彪、司徒王允四人為護國大臣,莫非董刺史所意是以為老夫四人皆乃禍國亂臣耶」

袁隗喝聲一出,朝中不少文武,見李儒只有一人,紛紛怒喝指責。李儒卻也不怕,淡然一笑,悠悠而道:「袁太傅稍安勿躁,陛下初領帝位,兼之年幼,自是難辨忠奸。董刺史心優國家大事,此乃為人臣子之本職,再有先帝臨死前,下以血詔令董刺史勤王護國,肅清亂黨。眼下已至京城,卻受人百般攔阻,難免讓人不懷疑此中有人暗中教唆啊」

「你」李儒舌劍唇槍,句句不但有理,且是犀利過人。袁隗不由氣結,怒得瞪眼大喝,卻是無言反駁,忿忿退下。

「哼,你嘴上説得頭頭是道,但誰知那血書是真是假,可敢示予眾人驗明虛實」司空袁逢跨步而出,目光銳利,冷聲喝道。李儒似乎早有料到,遂從袖中取出血書,更不緊不慢地説明道:「此正乃先帝血詔,此事董太後也是清楚。若如還是不信,司空大人大可問之。」

袁逢聞言此中還關聯董太後,不由面色一變。這時,段珪在心急的劉協示意之下,也趕下來取了血書,遞予劉協。劉協仔細一看,面色連變,然後又向段珪望去。段珪也不敢説謊,在劉協耳邊低聲嘀咕,説這確是先帝筆跡。

「不知陛下可要到太後那證明」李儒見著劉協神色的變化,臉上笑容更是燦爛,幽幽而道。

「不必了,這確是先帝的血書。」劉協一張稚嫩的小白臉上,不禁露出幾分悲傷之色,因為出身皇家,兼之隨著何氏兄妹權勢愈來愈大,他這些年來可謂是如履薄冰,做任何事都是誠惶誠恐,但恐有朝一日,遭到何氏兄妹的毒手。這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境遇,也讓劉協變得老成起來。因此他很清楚,他的父皇當初之所以不惜冒著引狼入室的危機,也要寫下這封血書,全是為了在臨死之前,替他掃除一切障礙,讓他能夠登上皇位。

正因如此,這幼小的皇帝,此下正暗暗地發誓,無論如何一定要守護住漢室江山,守住他們劉氏的天下

殿內一眾臣子聽話,無不變色。李儒這時卻是面色一震,猝然喝聲叫了起來:「回稟陛下如今董刺史所率的三萬鐵騎不過只是先驅,臣敢以性命擔保,不出數日,從後方趕來的是十七萬西涼大軍將會陸續趕到洛陽。同時,正於河東把守的二十萬西涼大軍,全都整備完畢,只要陛下一聲令下,天下無論何處有戰亂生起,我西涼兒郎立即便會出征討伐,替陛下平定天下還望陛下萬莫辜負我等西涼兒郎之心」

李儒喝聲響亮,猶如洪鍾響起,聲音一止,霎時間,殿內變得死寂無聲。

「先帝糊塗啊,何氏不過豺狼,可這董仲穎卻是一頭活生生的吞人猛獸啊」王允滿臉痛苦地閉上眼睛,一瞬間如被抽去所有力氣。那些剛才有喝叱大罵李儒的官吏,全都嚇得面色蒼白,好似即將大禍臨頭。

於是,這些為了討好李儒。不,應該説為了討好即將顛覆朝綱的以董卓為首的西涼派系,紛紛走出,皆贊董卓大義,當召入宮中,重做賞賜,以表彰其宏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