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五百章 曹丕的潛力(下)(1 / 2)

「不知二公子可有為了這不世的功業,而把自身安危置於險地,甚至死而後生的勇氣」司馬懿輕聲而道,可聽在曹丕耳里,卻如驚天玄雷。請大家品不得不說,曹丕年紀尚幼,不可能這么早就和他爹曹操一般擁有著強烈地稱霸天下之心。再說,曹丕和年輕時的曹操卻也不同,當時天下局勢正亂,十常侍當權,朝中終日勾心斗角,如履薄冰,但有不測,輕則落個身敗名裂,重則甚至會身首異處。也正因如此,曹操很早就鍛煉出過人的意志和心理素質。可曹丕卻是不同,說來他自幼衣食無憂,他爹更是當今天下第一權臣,就連天子也要聽他指令,因此曹丕根本就沒有危機意識。當然,曹操自也有教兒子的那一套,對他膝下子嗣,曹操時常灌輸憂患意識,並且為此,還曾命部下偽裝成山賊,去劫殺曹昂、曹丕兩兄弟。不過曹丕聰慧,倒是一眼就看出是曹操所派,而且曹昂驍勇,自是輕松度過了曹操的考驗。

也正因這各種因素,如今的曹丕還並不具備一顆雄主的心,更別說是鯨吞天下,指點江山的帝王氣概

「先生此意是」曹丕不由眯起眼睛,頗是謹慎地問道。

「呵呵,二公子我有上中下三計,可供你用。就不知二公子要如何選擇」司馬懿依舊背對著曹丕,輕聲謂道,並且發出一種危險的氣息。

「願聞其詳。」實則,此時曹丕已經有些想要退縮,但卻不知為何,司馬懿身上就像是有一種魔力,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

「下者,二公子可趁孫家無備,讓蔡家暗中安排兵馬在左右兩處,並又在城上埋伏好弓弩手。同時,兩位公子在配以我曹軍一干精銳在旁保護。待孫伯符見得你倆兄弟,以為你倆兄弟中計,又見蔡瑁搶下城門,前往追殺過來時。兩位公子盡管先是逃命,以保無失。這時,孫伯符卻已引兵大舉殺來。蔡瑁見之殺到,立是下令讓弓弩手行動,亂箭射之,待時孫家軍必將措手不及。二公子和大公子可先回城內,然後再令擂鼓,示意左右兩旁的兵馬各從另外兩處城門大舉殺出,繞往截殺。即時,孫家軍自然大亂,一旦被兩軍截住,說不定還能擒下孫伯符。」

「妙計啊如此妙計,竟還只能稱為下者」曹丕聽罷,先是不禁一贊,同時又露出滿臉的驚駭之色,向司馬懿問道。

「呵呵,二公子莫急。為何說此為下者,畢竟那孫伯符神勇過人,再者又有太史慈這員猛將在旁接應,此計雖好,但卻怕彼軍拼命護主,最終還是讓那孫伯符逃去。如此一來,就休想再得到如此好的良機去對付他了。」司馬懿不緊不慢地說道。曹丕在旁卻是聽得怦然心跳,不由微微變色,道:「聽先生的意思莫非還想」

「哼,這孫伯符野心磅礴,一心要與丞相為敵,若能盡早把此人除去,那自然是好。再說,此下難得那周公瑾不在他的身邊,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但若與之失之交臂,實在是太可惜了。」司馬懿沉聲謂道,笑容可掬。在旁的曹丕聽得不由眯起了眼,吶吶而道:「這話也是有理。正如先生所說,但若這回讓那孫伯符給逃了,下回他定是有所戒備。而據說這周公瑾乃天縱奇才,怕是比那魯子敬還要厲害,此人若是再手孫伯符身邊,尋常計略怕是根本瞞不過他」

「正是如此。那么二公子且再聽中者,此計與下計開頭如出一轍,只不過卻教蔡瑁在城中埋伏大量的兵馬,並要二公子留在城上,而待蔡瑁要依計奪下城門時,二公子卻要識破,並與蔡瑁的人馬混殺起來。而這時,蔡瑁的人馬卻趁亂打開城門,大公子則急是引兵逃入城內,而那孫伯符見此狀,定然引兵大舉殺入城中,如此一來,待信號一起,城內伏兵盡出,自然殺他個措手不及。而孫伯符與其麾下兵部也成了瓮中之鱉。」

「哈哈哈,先生此計更妙如此一來,孫伯符自是必死無疑」曹丕不由振奮地喊了起來。不過司馬懿卻不見喜色,面色平靜。曹丕見了,不由皺眉道:「先生莫非還有什么顧慮」

「此計使得那孫伯符成為瓮中之鱉,但這般一來,我軍就難免會與之死戰,而此下襄陽城中可是有著大量的降兵,這些人雖已投靠了我軍,但卻還不夠忠心,自不會與孫家軍死戰。而孫伯符不但驍勇,麾下也不乏善戰的忠烈之士,但若死戰起來,就怕會變故聯絡。若是戰況順利,或者最終能擒下或者殺死孫伯符,但若戰況屢出變故,卻有可能非但這孫伯符殺不了,反而我軍大傷元氣,甚至孫伯符還能在其麾下拼死之下,趁亂逃脫出去」司馬懿侃侃而言,曹丕聽了,神色沉住,暫不做聲。司馬懿笑了笑,遂又道:「至於上者,兩位公子大可依照那魯子敬的計策行事,然後再如此如此…」

「什么先生你這豈不是要置我和大哥於死地耶~但若那孫伯符忽然改變,誰能保證我倆兄弟的安危再說,我爹那脾性先生又不是不知道,但若我爹爹得知不顧我倆兄弟死活,那可如何是好」卻看被司馬懿稱為上計的計策,反而令曹丕滿臉抗拒,又驚又恐。司馬懿聽了,哈哈大笑,道:「二公子稍安勿躁。我還未說完了呢。趁如今時間還早,二公子若以拿定主意,可速先

派人趕往主公處,要他立刻盡派精銳趕來。丞相素來用兵神速,天下聞名。而到時我等又設計如此如此…大事可成也此正乃上計」原來司馬懿話未說完,便被情緒有些失控的曹丕給打斷了。曹丕聽罷,不但沒有絲毫的驚喜,反而是心驚膽戰,畢竟司馬懿的上計實在太凶險,但有萬一他和他的大哥都將落入萬劫不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