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龍門之議(4)(2 / 2)

哦曹操馬縱橫聽了,不由驚異地喊了一聲,並很快臉上露出幾分好奇之色。諸葛亮望了望馬縱橫,卻見他除了驚異之色外,並沒有任何妒忌之色,心里稍安,緊接答道:曹操有經天緯地之才,韜略智謀,軍務內政皆為上乘加上他眼光宏大,並又有潁川以及中原各大世家相助,在當年來看,確是最為合適不過的君主。那時他卻也尚未顯露出他的野望,亮卻也想引他如正途,使他成為治國之賢臣,而非亂世之梟雄。

不過亮當年尚且年少氣盛,心里認為只要曹孟德願意器重於亮,亮便能夠在十年之內,助他掃盪天下,一統山河。或許正因這一時的傲氣,最終壞了事。

諸葛亮頓了頓,見馬縱橫仔細在聽,旋即又道:話說當年亮假名修書,並求得一好友相助,托關系將信件轉交曹孟德。殊不知曹孟德之後回書一封,信中雖不乏有稱贊亮之才的言辭,但隱隱卻又有嗤笑亮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雖然曹孟德當時願在其麾下給亮留出一個位置,但亮卻又嫌曹孟德不識亮所懷之才,遂斷了去曹孟德麾下的念頭。

原來如此。只不過曹孟德此人愛才,並且對於出自世家的才子尤為器重。就算當年孔明你尚未得到卧龍之名,只需亮出諸葛家的名號,先博得曹孟德的看重,說不定會是截然不同的結果。馬縱橫聽得是心驚膽跳,暗想諸葛亮若是當年真的先投靠了曹操,那後果恐怕是不堪設想。所幸曹操一時的疏忽,錯過了這曠世奇才,若是他日後得知當年那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卧龍肯定會悔得腸子都青了。

這或許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再說亮用假名,本就有試探之心。諸葛亮對此倒是十分淡然,畢竟以他的脾性,若是當初他真的投靠了曹操,或許他今日會成為第二個荀彧卻也不一定。

在此,或許有人會認為諸葛亮對於曹操太過於偏見。畢竟曹操是有野望,但馬縱橫卻也不見得比曹操好到哪里去。其實這在本質上有著天壤地別的區別。

首先,之後的曹操,挾天下而令諸侯,假借天子之名來擴張勢力,並且更有一種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態勢。而馬縱橫卻與曹操不同,他的勢力卻都是依仗著自己與其麾下文武的努力而得到的,而見到馬縱橫後,諸葛亮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馬縱橫那可願為蒼生犧牲一切,背負罵名的決意。由此可見,馬縱橫要比得曹操真率許多。

再說,卻又看看馬縱橫以及曹操對他的態度。馬縱橫早年前便是苦誠相求,甚至不顧傷勢在卧龍山庄待了好長一段時間,大有不見到他便不肯離去的勢頭,最後還是因為兗州局勢不穩,不得不離去。可就算如此,馬縱橫還是不肯死心,臨走前還是誠心能夠相見。而他諸葛亮當時卻是無情拒絕。但到了今日,馬縱橫見到他後,依然懷有懇誠,並且馬縱橫還以震爍古今,縱數千年後亦無人能及來形容他的才能。如此評價,卻看古今,無人敢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用到,可馬縱橫卻一副信心倍足地說了出來。

而其實,早在那一刻,諸葛亮的心便有所動搖了。

畢竟士為知己者死,馬縱橫對諸葛亮的態度,若是換了任何一個人,定然不惜為其死上千遍萬遍

腦念電轉後,諸葛亮不由笑了笑,忽然覺得自己無比的慶幸,並嘆上蒼對他不薄,等了如此多年,終究還是遇得了明君。

其實,諸葛亮當時早已准備了言辭來反駁馬縱橫,但卻又有一些於心不忍,並且期待。

畢竟想當初,姜子牙直到七旬有二,才等得姬昌願者上吊,並最終助得姬昌推翻了商紂。諸葛亮很清楚,投主不能急於一時,時機才是更重要的。當然諸葛亮卻也明白,姜子牙其實等的卻也並非僅僅姬昌,同時他還在等商紂失去民心,天怒人怨,此時賢主若現,自能糾集天下俊才,齊心合力,以仁義討伐商紂,故為仁者無敵

而諸葛亮卻也很清楚,其實眼下時機以至,天子駕崩,奸臣亂道,戰禍橫生,生靈塗炭這時正需一個心懷天下蒼生的君主,掃盪九州,一統河山,還以太平於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