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1 / 2)

日瓦戈醫生 未知 6190 字 2021-02-13

「這是公務人員車廂的乘車證。」站在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後面的一個人,從她肩上看清了證件上加蓋的印鑒以後說。站在她前面的另一個了解在各種情況下的一切規章、通曉刻板法令的人,更詳細地作了解釋:

「有了這個圖章,您就能要求在高等車廂,換句話說就是在旅客車廂給座位,只要列車掛上了這種車廂的話。」

這立即引起了所有排隊的人的議論。

「要等一等,高等車廂得到前面去找。人真是太多啦。現在能坐到貨車的緩沖器上,也得說聲謝謝。」

「這位出公差的先生,您別聽他們的。您聽我給您說說。現在已經取消了單一編組的車次,只有一種混合的。它既是軍車,也是囚車,既能拉牲口,也能裝人。舌頭是軟的,隨便怎么說都行,不過要是讓人家明白,就應該給人家講清楚。」

「你可真能解釋,夠得上是個聰明人。他們拿到了公務人員車廂的乘車證,這不過是事情的一半。你應該替他們往下一步多想想,然後再說話。這么顯眼的身份,難道能上那個車廂?那節車上坐的都是部隊的弟兄們。水兵不只是眼光老練,腰帶上還有槍。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有產階級,何況還是原先老爺堆里的醫生。水兵抄起家伙,就能像拍蒼蠅一樣給他一下子。」

要不是又有了新情況,這番對醫生和他~家人表示同情的議論不知道還會扯到什么地方去。

候車的人群早就透過車站的厚厚的窗玻璃把目光投向遠方。長長的月台上的遮檐只能讓人看到遠處線路上的落雪。在這么遠的距離,雪花看起來像是停在半空中,然後慢慢地落下去,好像是沉到水里喂魚用的面包渣。

早就有一群群的人和單個的人朝很遠的地方走去。當走過去的人為數不多的時候,影影綽綽地出現在雪花簾幕的後面,讓人以為是些鐵路員工在檢查枕木。可是他們~下子聚成一堆。在他們要去的遠處騰起了機車的煙霧。

「開門,這幫騙子!」排隊的人吼叫起來。人群擁上來靠到門前。後面的開始向前邊擁擠。

「瞧他們干的好事!這里用牆擋著,那邊不排隊就繞進去啦!人家一會兒就把車塞得滿滿的,我們還像綿羊一樣站在這兒!開門,鬼東西!我們砸門啦!喂,伙計們,用力擠,加油!」

「傻瓜,你們羨慕什么人呢?」那位無所不知的懂法律的人開了口。「那幫人是從彼得格勒押解來眼勞役的。原先派到北部地區的沃洛格達,現在又往東部前線趕。不是自願的,有押送隊。去挖戰壕。」

路上已經走了三天,不過離開莫斯科並不遠。沿路一片冬日景象,鐵路、田野、森林和村舍的屋頂都理在雪下。

日瓦戈一家幸運地在車廂左側靠前的上層鋪位安頓下來,旁邊是一扇長方形的昏暗小窗。一家人坐在一起,沒有分開。

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是頭一次坐貨車。在莫斯科上車的時候,尤里·安德烈耶維奇用雙手把女人們舉到車廂上,車廂邊沿上有一扇沉重的活動拉門。上路以後,女人們開始逐漸適應,自己也能爬上這輛取暖貨車了。

開始,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覺得這些車廂就像是裝上輪子的牲畜欄。照她的想法,這種小籠子似的東西,一碰撞或者震盪肯定就要垮掉。但是一連三天在行進途中經過改換方向和彎道、岔道前後左右的晃動,整整三天車廂下面的輪軸像玩具鼓鼓相似的敲敲打打,火車還是順順當當地行駛,說明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的擔心毫無根據。

由二十三節車廂組成的列車(日瓦戈一家坐的是第十四節),只能有一部分,或是車頭,或是車尾,或是中間的幾節,能靠近沿路那些很短的站台。

前邊的一些車廂坐的是軍人,中間的是普通乘客,尾部是征集來服勞役的。

後一類乘客將近五百人,包括各種年齡和形形色色的身份、職業。

這一類形形色色的乘客占了八個車廂。除了那些穿戴得很好的有錢人、彼得格勒的交易所經紀人和律師以外,還可以看到那些被列人剝削階級的膽大妄為的馬車快、地板打蠟工、澡堂雜工、買賣舊貨的邀靶人、從精神病院跑出來的病人以及小商販和

修道土。

第一種人圍著燒得通紅的小爐子坐在立放著的短圓木樁上,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高聲談笑。這些人都有各種關系。他們並不灰心喪氣,家里有影響的親屬正在為他們打點,在途中就可能得到赦免。

第二種人穿的是高筒靴和開襟的長袍,或是外套和一件束了腰帶的長襯衫,光著腳,有的蓄了胡須,有的臉刮得干干凈凈。他們站在悶熱的取暖貨車的稍稍推開一點的車門跟前,手扶著門框和欄在門前的橫杠,y郁地望著沿路經過的地方和那些地方的人,不和任何人交談。他們沒有所需要的熟人,也沒有什么可以指望的。

所有這些人並沒有都坐上規定的車廂。一部分散在列車的中部,和普通乘客混在一起。第十四節車里就有這類人。

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在上邊躺得很不舒服,而且礙著低矮的車頂又直不起身子。每逢列車臨近一個車站的時候,她總要從上鋪位垂下頭,從開著的門縫看看遠處出現的停車點,判斷一下是不是有東西可換,值不值得從鋪位上下來到外面去。

這一次也是如此。減慢的車速把她從瞌睡中驚醒。取暖貨車在許多條道岔上顛動著,說明這是一個大站,停車時間不會短。

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錯曲著身子坐起來,揉了揉眼睛,理了埋頭發,然後把手伸到裝東西的口袋里,從底下翻出一條大毛巾,上面綉著幾只公j、幾個青年小伙子、一些弧形線條和幾個車輪。

這時候醫生也醒了,他第一個從鋪位上跳下來,然後幫著妻子從鋪位上下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隨著幾聲汽笛和閃過的燈光之後,打開的車門外面已經出現了車站的樹木,上面壓著一層沉甸甸的積雪,挺拔的枝干像捧著面包和鹽似的迎向列車。車還開得很快就首先跳到沒有被人踩過的站台雪地上的是那些水兵,他們趕在所有人的前面跑向車站站房的拐角後邊,那兒常常是憑借山牆的遮擋而藏著一些出售違禁食品的買賣人的地方。

水兵的黑色制服、無檐帽的飄帶和越向下越肥大的喇叭褲,使他們的腳步顯出一種沖擊猛進的姿態,讓人不得不像面對著飛速沖過來的滑雪或滑冰的人那樣閃開一條路。

車站拐角後面,附近村子里的農婦激動得仿佛等待算命似的,一個接一個彼此遮擋著躲在那里,帶來的有黃瓜、奶酪渣、煮熟的牛r和黑麥納渣餅,為了防寒,都用縫好的棉套使這些東西保持住熱氣和香味。婦女們和姑娘們把頭巾扎到短皮襖下面,被一些水兵開的玩笑弄得臉像罌粟花一樣漲得通紅,同時又非常害怕,因為各種反投機倒把和禁止自由買賣的行動隊大部分都是由水兵組成的。

農婦們不知所措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列車停穩以後,其余的乘客接踵而來。人群開始混雜,生意馬上興旺起來。

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圍著這些做生意的女人轉圈子走著,把那條大毛巾搭在肩上,裝作要在車站旁邊用雪擦擦臉的樣子。人堆里已經有人好幾次朝她喊著:「喂,喂,那位城里來的太太,想用毛巾換點兒什么?」

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並沒停下來,和丈夫一起繼續朝前走。

在賣東西的行列最末尾的地方,站著一個女人,圍著黑底紅花紋的頭巾。她發現了那條綉花的毛巾,銳利的眼睛立刻一亮。她看了看兩側,確認不會有什么危險,然後就快步走到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的緊跟前,把蓋住自己要賣的東西的布掀開,飛快地噴著熱氣悄聲說:

「看看這是什么。大概沒見過吧?不流口水嗎?好啦,別劃算太久,不然會被沒收的。用毛巾換這半只威兔子吧。」

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沒聽清楚她最後這句話,心里想著她好像說的是一條什么毛巾,於是又追問了一句。

這女人說的就是她手里拿著的那半只從中間劈開、從頭到尾整個用油煎過的兔子。她重又說:「用毛巾換這半只兔子。你還瞧什么?興許以為是狗r吧。我男人是打獵的。這是兔子,是兔子呀。」

交換成功了。雙方都認為自己占了便宜,對方吃了虧。安東寧娜·亞歷山德羅夫娜感到很羞愧,覺得是不誠實地愚弄了這個可憐的農婦。那女人對這筆交易很滿意,於是急忙離開這塊是非之地,招呼一個也做完生意的女鄰居,踏上雪地上踩出來的向遠處延伸的一條小路,一同回家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人群里起了s動。一個老太婆不知在什么地方喊叫:「往哪兒走,騎兵老爺,給錢哪?什么時候給過我,你這沒良心的?喂,你這個貪得無厭的東西,人家喊他,可他只管走,連頭也不回。站住,我說你站住,同志先生!哨兵!有強盜!搶東西啦!就是他,就是他。把他抓住!」

「怎么回事?」

「就是那個沒胡子的,一邊走還一邊笑呢。」

「是那個胳膊肘破了的?」

「不錯,就是。哎呀,老爺子們,搶東西啦!」

「是那個袖口打了補丁的?」

「不錯,就是。哎呀,老爺子們,搶東西啦!」

「出了什么怪事?」

「那家伙要買老太太的餡餅和牛奶,吃飽喝足了,拔腿就走。她不是在那兒哭嘛,真坑人。」

「不能白白放過他。應該抓起來。」

「別忙著去抓。沒看見他身上纏滿了子彈帶。他不抓你就算便宜了。」

第十四節車廂里也坐上了幾個被征到勞役隊的人。看守他們的是個叫沃羅紐克的押送兵。他們當中由於種種原因最引人注意的有三個人:彼得格勒一家公營小酒店的出納員普羅霍爾·哈里托諾維奇·普里圖利耶夫,車上的人都管他叫「出納」;小五金店的一個十六歲的男學徒瓦夏·布雷金;頭發已經花白的合作主義者革命家科斯托耶德一阿穆爾斯基,在舊時代曾經服過種種的苦役,到了新時期又嘗到許多新的滋味。

這些被征集來的人原本互不相識,只是隨著無可選擇的機遇湊到一起,一路上才彼此熟悉起來。從車上的談話當中才知道,出納員普里圖利耶夫和學徒瓦夏·布雷金原來是同鄉,都是維亞特省的人,而且過不了多久,火車就要路過他們出生的地方。

普里圖利耶夫本是馬爾梅田市的小市民,他身材長得敦敦實實,留著平頭,臉上有些淺麻點,渾身上下邀迫退遏。他穿了一件已經發黑的灰色敞領上衣,腋下浸透了汗漬,緊貼在身上,仿佛是女人的長裙上半截緊包住豐滿的腰身的那一段。他很少講話,顯得有些遲鈍,一連幾個小時都在想心事,一面不住地找兩只生有雀斑的手上已經開始化膿的小疣子,直到撓出了血。

前一年的秋天,他在涅瓦大街和鑄工街拐角上正好遇到一次街上的大搜捕。人家檢查他的證件。他拿的原來是發給非勞動分子的第四類的食品供應卡,不過憑這張供應卡從來沒領到過任何東西。根據這個就把他扣住了,接著就和許多因同樣理由在街上被攔住的人一起被押送到了兵營。用這個辦法收攏來的一批人,按照先前去阿爾漢格爾斯克戰線修戰壕的慣例,開始是要發送到沃洛格達去,後來中途返回,又經過莫斯科派往東部戰線。

普里圖利耶夫在路加還有妻子,來彼得堡以前的戰前年代,他就在那里工作。妻子聽說了他的不幸,就直奔沃洛格達去尋找,打算從勞役隊里把他解救出來。可是兩個人走的路線不一樣,她的辛苦成為徒勞。如今是一切毫無頭緒。

在彼得堡,普里圖利耶夫和一個叫佩拉吉娜·尼洛夫娜·佳古諾娃的女人同居。在涅瓦大街的十字路口他被攔住的時候,剛好他和她在街角才分手,准備到另一個地方去辦事,在鑄工路的行人當中,他遠遠地還能看到她那逐漸消失的背影。

這個佳古諾娃是個體態豐滿、儀表端庄的女人,有兩只很美的手,每逢長嘆一口氣的時候,背後的一根粗辮子就從這邊或那邊的肩上甩到胸前。她自願隨車陪送普里圖利耶夫。

在像普里圖利耶夫這樣有幾個女人追求的偶像身上能找出什么美好的地方,也真令人難以理解。除了佳古諾娃之外,在離機車不遠的另一節取暖貨車上,還有普里圖利耶夫另一個相好的——姓奧格雷茲科娃的姑娘,頭發是淡黃色的,身材瘦小。佳古諾娃輕蔑地管她叫「大鼻孔」和「噴壺」。

這~對情故水火不相容,都避免直接見面。奧格雷茲科娃從不到這節取暖貨車上來。教人猜不透的是她究竟用什么辦法和自己崇拜的對象見面。也許,在全體乘客一起往車上裝木柴和煤的時候能打個照面,她就滿足了。

瓦夏卻另有一番經歷。他父親是在戰爭中被打死的。母親把他從鄉下送到彼得堡,在叔叔那里當學徒。

在阿普拉克欣大院開小五金店的叔叔,冬天有一次被叫到蘇維埃去說明一些情況。他認錯了辦公室的門,走到指定的那一間的隔壁去了。湊巧那里是勞役委員會的接待室,里邊人非常多。等到應召的人數湊足了的時候,來了一些紅軍士兵把他們包圍起來,帶到謝苗諾夫兵營去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押到車站,准備送上開往沃洛格達的火車。

這么一大批人被征去的消息在市民當中傳開了。第二天,不少家屬都到車站去給親人送行,瓦夏和他嬸娘也在其中。

在車站,叔叔請求衛兵放他到柵欄外邊去一會兒,見見自己的妻子。這衛兵就是如今在第十四節車廂押送這批人的沃羅紐克。瓦夏的叔叔沒有提出一定回來的確實保證,沃羅紐克就不能同意放他出去。叔叔和嬸娘於是就提出把侄子留下作擔保。沃羅紐克這才同意了。瓦夏於是被關了進去,叔叔被放了出來,可是叔叔和嬸娘從此就沒再回來。

瓦夏對換人毫沒有存過疑心,發現了這個假把戲以後,不禁痛哭失聲。他倒在沃羅紐克的腳下,吻他的兩只手,哀求把他放了,但是毫無結果。這個押送兵如此無動於衷並非性格殘忍。當時是非常時期,制度是嚴厲的。押送兵對點過名交他押送的人數是要以身家性命負責的。瓦夏就這樣到了勞役隊。

合作主義者科斯托耶德一阿穆爾斯基無論是在沙皇時代還是現政府的治下,都受到所有看守的敬重,他和他們也總保持一種親密的關系。這回他也不止一次請押送兵注意瓦夏所處的無法容忍的境況。後者也承認這的確是駭人聽聞的誤會,不過又說在手續方面中途還不能了結此事,只好指望到了目的地之後再去澄清。

瓦夏是個五官端正、長相很好的孩子,酷似肖像畫里的沙皇御前侍衛和上帝身邊的小天使。他少有地喜歡整潔,並能夠保持。這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坐到大人們腳邊的地上,兩手交叉著攏住膝蓋,仰起頭聽他們的談話。每逢這種時候,從他那忍住眼淚不哭或含笑不露而引起的面部肌r的動作上,就能判斷出人家說的是什么。他那表情豐富的臉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談話的內容。

科斯托耶德坐到上鋪日瓦戈一家人這里來做客。他滋滋響地吸吮著請他吃的一塊兔子的肩腫骨r。這人特別怕穿堂風和感冒。「怎么一個勁地吹!從哪兒來的風?」他一邊問,一邊改換坐的位置,想找個避風的地方,最後總算在一個風吹不到的地方坐定了,就說:「這下子行啦。」他啃完了骨頭,舔凈了手指頭,又用手帕擦了手,並且向男女主人道了謝,又接著說道:

「你們這兒窗縫透風,應該堵上。不過漸漸還是回到剛剛爭論的正題吧。您說得不對,醫生。油煎兔子r——這當然是了木起的美味。不過,要是因此認為農村的生活挺不錯,對不起,這種看法至少是過於輕率,這個認識的飛躍也太冒險了。」

「唉,您先別忙,」尤里·安德烈耶維奇反駁說,「請看看這些車站。樹木沒有被砍掉,欄柵圍牆也完好無缺。還有這些小市場!還有那些賣東西的婦女!想想看,這夠多么心滿意足!有些地方還過著正常的生活,還是有人高高興興的。木是所有的人都唉聲嘆氣。這一切都能說明問題。」

「那好,就算如此吧。不過,這並不真實。您從哪兒得出這個結論?您不妨離開鐵路走出一百俄里去看看。農民到處接連不斷鬧事。您一定要問,他們反對的是誰?既反對白黨,也反對紅色分子,這就要看是誰掌權。您一定又要說,好哇,這種鄉下人是任何一種制度的敵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要的是什么。對不起,您不要過早地得意。他們要比我們知道得更清楚,不過,他們要求的完全不是你我所要求的那些。

「一旦革命喚醒了農民,他們就認定幾百年來夢想的一家一戶的獨立生活就要實現,希望能靠自己雙手勞動建立無政府的田園生活,不隸屬於任何方面,也不向任何人承擔義務。但是從被推翻的舊的國家體制的束縛下解脫出來以後,他們又落入了新的革命的超國家體制的更狹窄的夾縫。所以農村就要作亂,什么地方都不安定。您還在說農民心滿意足。老兄,您是什么都不了解,依我看,您也不想了解。」

「那又怎么樣,我當真也不想了解。完全不錯。啊,您先別忙!我為什么要全都了解呢,為了這個還得費力氣吧?時代共木買我的賬,而是隨心所欲地強加於我。現在我也要蔑視一下事實。您剛才說,我的話不符合實際。可是,如今在俄國還有沒有實際呢?我認為,實際已經被嚇得躲了起來。我寧願相信農村已經取勝而且正走向繁榮。如果連這一點也是糊塗認識,那么我該怎么辦?我將靠什么生活,聽信誰的?但是我要生活,我是個有家室的人。」

尤里·安德烈耶維奇把手一揮,讓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去和科斯托耶德爭論到底,自己挪到鋪位邊上,探頭去看下邊的人在干什么。

在下邊,普里圖利耶夫、沃羅紐克、佳古諾娃和瓦夏幾個人正在一起談話。因為火車離故鄉越來越近,普里圖利耶夫就說起了到那里去的路途,在哪一站該下車,下一步怎么走,是徒步還是騎馬。瓦夏聽到說起那些熟悉的家鄉村鎮,兩眼亮閃閃地不斷站起身來,興奮地重復看那些個地名,因為數說這些地名對他來說就已經像是一個神奇的童話。

「您是在蘇霍依渡口下車吧?」他氣喘吁吁地問。「那還用說!是我們的會車站!然後,您大概朝布依斯克耶村那個方向去吧?」

「對,往下就走布依斯克耶土路。」

「我說的就是它——布依斯克耶鄉道。布依斯克耶村,哪能不知道!我們就是從那里拐彎,到我們那兒去得往右走,一直往有,直到韋列堅尼基鎮。要是到您那里去,哈里托諾維奇叔叔,我看是該往左,朝離開河的方向走。聽說過佩爾加河吧?那還用說!就是我們的那條河。到我們那兒去是沿著河岸走,照直順著河岸。我們的韋列堅尼基鎮就在這條河上,在佩爾加河上游不遠的地方,那就是我們村。村子在陡岸邊上,河岸真陡!我那地管它叫采石場。站在那里都不敢往下看,就這么陡。簡直就像要掉下去似的。一點兒也不假。那里的人都會開采石頭,做磨盤。我媽媽就是韋列堅尼基鎮的人。還有兩個妹妹,阿廖卡和阿里什卡。帕拉莎大嬸,佩拉吉娜·尼洛夫娜,我媽媽也和您一樣,長得又白又年輕。沃羅紐克大叔!沃羅紐克大叔!我以基督上帝的名義求求您……沃羅紐克大叔!」

「干什么?你怎么總像布谷鳥似的反反復復地叫我『沃羅紐克大叔,沃羅紐克大叔』?難道我不知道我不是大嬸?你想要干什么,求我什么?讓我悄悄地放了你?你說,是不是?放了你,我可就完蛋啦,蹲小房子去啦!」

佩拉吉娜·佳古諾娃心不在焉地朝一邊遠處的什么地方張望,默默地不說一句話。她用手撫摩著瓦夏的頭,在想什么心事,一面撥弄著他那淡褐色的頭發。她偶爾用點頭、眼神和微笑向這孩子作暗示,意思是讓他放聰明些,不要公開當著大家的面和沃羅紐克說這件事。她似乎是說,過一段時間,問題自然就會解決,只管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