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1 / 2)

【普濟消毒飲子】

李東垣的眼睛充滿了血絲,他把自己關在房門里,苦思苦想兩天不曾出屋。

在最痛苦的時候,是第二天夜里,他無法入睡,他的思緒亂到了極點,幾近崩潰。

在痛苦中,他想起了他的老師張元素,他的心中出現了一幅場景,那是在幽藍的星空下,他和老師坐在曠野里的廣闊畫面,那是他們在體悟自然之道的時光啊。

老師說:要以自然之理參悟人身之理。

原來是這樣啊。

李東垣的心中慢慢地明亮了起來。

第三天,早晨的時候,他打開了房門,走了出來。

大家不要問我了,我已經想好了。

你真的肯出手治病了?

是的,我已經想通了,在別人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我輩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幫助他們。

那么,你現在有把握嗎?

不知道,我只是知道,我會全力救治!

患者家里。

患者躺在床上,頭面腫大,呼吸困難。

患者的家屬在敘述著病情:前面的醫生給瀉下了幾次,開始還好點,但馬上又重了,現在連呼吸的力氣都快沒了呀。

李東垣診脈,不語。

然後來到外屋,洗了洗手,認真地對患者家屬說:「人的身體和自然是一樣的,人的上半身,與大自然中的天氣相通;下半身,是與地氣相通的啊。」

大家睜大眼睛聽著,看來這是個講道理的醫生。

李東垣:「現在病邪進攻在了心肺那里,邪毒向上攻,則導致了頭面腫大,而瀉下這種方法只是瀉去了胃腸里的熱,並不能集中攻擊處於上半部的邪毒啊,現在我來開方吧。」

患者的家屬聽了這些聞所未聞的話,感到有道理,不住地點頭。

旁人遞上紙墨。

李東垣閉上了眼睛,凝神片刻。

在他的頭腦中,此時一片寂靜。

思考片刻,病邪的位置,葯物進入的經絡,葯性需要到達的位置,一切都慢慢地清晰起來。

李東垣睜開了眼睛,開始出方:「方用黃連苦寒,瀉心經邪熱,用黃芩苦寒,瀉肺經邪熱,上二葯各半兩為君葯;用橘紅苦平、玄參苦寒、生甘草甘寒,上三味各二錢瀉火補氣以為臣葯;連翹、鼠粘子、薄荷葉苦辛平,板藍根苦寒,馬勃、白僵蠶苦平,上六味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葯,前五味各一錢,後一味白僵蠶要炒用七分;用升麻七分升陽明胃經之氣,用柴胡二錢升少陽膽經之氣,最後用桔梗二錢作為舟楫,使上述葯性不得下行。」

然後囑咐:「去買葯吧,記住,要讓店家把葯研成粉末。」

在葯買回來後,東垣幫助患者家屬把葯一半用水每次煎了五錢,另外的做成了葯丸讓病人含在嘴里。

忙完後,已經是半夜了。

太疲憊了,可是還不知道葯後效果怎么樣啊。

下半夜,患者忽然咳嗽起來。

大家趕快圍了過去,怎么樣了?

只見患者咳嗽了一陣,平靜了下來,然後突然說了句:「我餓了。」

天啊,大家喜出望外,他已經幾天不吃東西了。

大家忙著給患者准備粥。

誰也沒有注意到李東垣,在他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歷經痛苦後的笑容,眼淚流了出來。

天亮了,李東垣在患者家被各種嘈雜的聲音驚醒,走出來,發現院子里站滿了前來求葯方的人。

後來,這個方子被人們刻在各個主要道路路口的木牌上,供患病的人們去抄用。

因為古代的醫生太少了,對付大規模的瘟疫,通常的方法是把有效的方劑刻下,讓大家抄去。

再後來,有人把這個方子刻在石頭上,希望它永遠流傳下去,如果後代再遇到這種大頭瘟,希望可以用這個方子來解除病痛。

甚至有人傳說這個方子是上天可憐凡間的百姓,派仙人創出的。

這個方子的名字叫:普濟消毒飲子,現在叫普濟消毒飲,是中醫院校每個醫學生都要學習的方子。

在治療熱性傳染病的時候,這個方子還在經常用。

沒准您哪天感冒發燒,嗓子腫的厲害,到醫院看個中醫,開了方子後,您一看,咦?這里面的葯味怎么這么熟悉?

對,沒錯,您猜對了,這個醫生就是根據普濟消毒飲進行加減化裁為您治病的。

【一個叫元好問的才子】

李東垣創普濟消毒飲治療瘟疫是在公元1202年。

就在比這稍晚些時候,一個年輕人和幾個學子走在去並州趕考的路上,那是一個蒼涼的秋天,荒涼的原野上行人並不多。

在行進中,年輕人看到路邊有一個獵人在那里發愣。

年輕人很奇怪,就問:「老兄,你沒事吧?」

獵人看了看年輕人,慢慢地說:「我沒有事,可是我眼前的事情卻很奇怪。」

年輕人也很好奇:「什么事呢?說來聽聽。」

獵人:「我今天用網捕捉到了一只大雁,就殺死了它,很遺憾,本來那是一對兒大雁,給跑了一只。」

年輕人:「這有什么奇怪的呢?」

獵人:「奇怪的是,跑掉的那只大雁卻並不飛走,而是在死去大雁的上空盤旋著飛,還悲鳴不止。然後,一頭扎下來,撞到地上死了。」

獵人茫然地看著自己手中的大雁:「難道它們也有夫妻感情嗎?」

年輕人聽後,對大雁肅然起敬:「原來它們不但有感情,還是人世間少有的至真之情啊!」

感慨之余,年輕人用錢買下了兩只大雁,在汾水邊埋葬了它們,築起一個小土堆,命名為雁邱。

然後,他寫了首詞,來紀念這一對兒生死不渝的大雁,該詞流傳千古,全文如下。

摸魚兒·雁邱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s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這個年輕人叫做元好問,後來成為一代文宗。

在若干年以後,他將與李東垣相遇,然後,他們兩個人將成為真正的朋友,他們互相鼓勵,在風雨飄搖的戰亂年代里,他們用自身的行動,告訴了後世的人們友誼的珍貴。

在防治瘟疫的過程中起了一定作用的李東垣,接下來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

此時的他還沒有想成為一個醫生,還不需要每天面對愁眉苦臉的患者。那么,有官做,有錢花,應該是一種很舒服愜意的日子吧。

如果您這么想就錯了,老天爺是殘酷的,仿佛是為了故意錘煉一個人的意志,它為這個時代安排了一個又一個悲慘的災難,在這樣的安排中,很少有人會感到幸福的。

【又趕上了旱災】

飢荒來了。

原因是山東、河南等地大旱。庄稼基本沒有什么收成了,老百姓也就沒有了糧食吃,大家開始到處逃亡。這次旱災嚴重到大金國的皇帝都宣布要采取放棄騎馬、把御膳房的伙食標准降低等措施以示節約。可見嚴重。

李東垣走在街上,望著滿目瘡痍的街道,心中一片凄涼。

一家門口,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在無力地哭著。東垣拿了個餅給她:「你們家大人呢?」

小女孩邊哭邊指著里邊。李東垣向里面望去,大人已經餓死在床上了。

再向街那邊望去,一個女人無力地坐在街頭,懷里是已經餓死的孩子,身邊是另外一個孩子,在哭著喊餓。

遠處有個瀕死狀態中的老人目光呆滯。

很多房子都空了,能走動的人都逃荒去了,到庄稼有收成的地方去討飯吃。

李東垣慢慢地走著,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迷惘。

人世間是這么痛苦的嗎?

我自己的家里很有錢,我可以不為吃飯而發愁。

可是,面對著這個如同地獄的人間,難道我可以如此瀟灑地過我自己的日子嗎?

應該可以的,我似乎可以幫助他們,當然也可以不幫,沒人會指責我的。

可是,為什么我的心里一片凄涼?為什么我想在沒有人的地方痛哭一場?

為什么我感覺到他們每個失去親人的痛苦都如鋒利的匕首刺進我的骨髓?

此時,富家子弟李東垣正在經歷著一種精神上的煎熬過程。

對父母的愛是孝,但那是一種基於個人感情的愛。

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對眾生的大愛啊。

一個人,只有當他將對父母的小愛,轉化為對眾生的大愛時,他才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醫生。

但是記住,這一定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的。李東垣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完成這一過程。

李東垣回到住處,拿出自己的錢。

然後買到了貴得出奇的米,熬成米粥,在街上施舍。

在粥棚邊上,李東垣在為前來要飯的災民施粥,太陽把他的臉曬得失去了往日的白皙。

大家喝點兒粥吧,只要每天喝點粥,人就可以活下去了。

大家一定要活下去啊!

不管多么苦,大家也要堅持活下去啊!

文獻記載,李東垣在這次飢荒中竭力賑濟災民,「全活者甚眾」。

在飢荒過後,李東垣發現有很多人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病證,比如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稍一活動就疲乏得不得了,還有的感覺身體惡寒發熱等。

對於這種身體發熱,如果按照一般的外感疾病來治療,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東垣開始思考人的脾胃受到損傷後對健康的影響。

由於不斷地見到這樣的患者,這種思考持續了很久,從摸不著頭腦,到逐漸清晰,一直到許多年以後,他最終創立了獨特的脾胃學說。

【蒙古兵來了】

我在開篇的時候就說過,這是一個十足的亂世。

慶幸吧!您沒投生在那會兒。

在飢荒過去後,似乎應該有幾天太平日子了吧。

是啊,聽上去似乎應該過的比較不錯——畢竟是監稅官嘛。

可實際李東垣基本上沒過幾天好日子。

因為在這個時候,蒙古的成吉思汗已經制定了進攻大金國的策略,強大的蒙古軍隊開始對河北、山東等北方地區展開攻勢,此時是烽煙四起,警報頻傳。

我們只消看一下當時的戰況就清楚了。

1210年底,蒙古兵開始侵擾金西北邊境。

1211年秋,成吉思汗揮師南征金國。成吉思汗派哲別為先鋒,進攻金西北邊疆的烏沙堡。

同年八月,金軍40萬進駐野狐嶺,蒙古軍以少勝多,金軍主力被殲滅。蒙古軍隊長驅直入。

十月,蒙古大軍越過長城,包圍了金的中都(今北京),金軍堅守,蒙古軍久攻不下,大肆搶掠一番後北退。

1213年,蒙古又分兵三路攻金:術赤、察合台、窩闊台率右路軍,沿太行山南下,攻今河北、河南、山西諸州縣;哈撒兒、斡赤斤率左路軍,攻今河北東部諸州縣;成吉思汗、拖雷統領中路軍攻中都以南諸州縣,大掠黃河以北大名及山東西部各州縣而還。其間,成吉思汗派其重臣木華黎率領一支蒙古軍深入山東東部,攻破密州(今山東諸城),屠城而去。

等等。

在這些年里,我們沒有得到任何的李東垣在做什么的記錄,但是,我們卻完全可以推測出李東垣的生活狀態,無非就是和一般老百姓一樣,突然聽說蒙古軍打來了,跑啊!於是大家全部逃散到似乎安全的地方,等蒙古軍走了,再回來。沒兩天,警報再起,蒙古軍又來了!

這幾乎是一種完全混亂的生活,人們無法正常做事,大家的耳朵都像兔子一樣警覺地豎著,有動靜就跑。在逃跑中,已經沒有了尊卑之分,甭管您是富家子弟還是什么,到時候都是背起家當撒開兩條腿狂奔(當然,也有可能雇條驢)。就是在這個時期,李東垣徹底地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徹底地體會到了他們的悲慘生活。如果說在這之前的李東垣還過著有點矜持的體面生活的話,那么,從這個時期開始,命運把他這種矜持徹底打破,使他變成了一個和普通百姓一樣的逃亡者。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

一個青年人,從很遠的地方來,找到李東垣。

李東垣望著這個陌生的面孔,很奇怪:「你是誰呢?」

青年人跪下:「我是張元素老師的學生,叫王好古。」

李東垣:「原來是這樣,老師他老人家身體可好?」

青年人涕泗縱橫:「老師他老人家,去世了。」

李東垣的面容凝固了,淚水從眼睛里涌出。

迷蒙的淚光中,他仿佛又看到了經常浮現在他心中的那個情景:在高山之巔,老師和他兩個人站著,老師在為他講述著自然之理,風吹動兩個人的衣擺,不停地抖動。

半晌,李東垣抑制住悲痛,問王好古:「老師他,去世之前,情況如何?」

王好古:「老師讓我把這些書交給你,還說,我還沒有學成,讓我跟著您繼續學習。」

李東垣看著他,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

一眨眼,這么多年過去了,恍若隔世啊。

自己都已經成為一個中年人了。

這個青年人在學習了幾年後走了,若干年後,他成為了中醫歷史上的另一個著名醫生——王好古(注意,不是那個文豪元好問,名字有點相似,好多人搞錯了),他著有中醫歷史上一本比較著名的書《y證略例》,還有《醫壘元戎》。同時他還整理了老師張元素的葯物學經驗,寫了《湯y本草》一書,整理了李東垣在教授他時說過的話,成為一本著名的醫著《此事難知》。

他在《此事難知》的序言中,曾經深情地描述過自己的師兄兼老師——李東垣:「天勤恤,俾我李公明之,授予及所不傳之妙。旬儲月積,浸就編帙,一語一言,美無可狀……」

我有的時候感覺,這些古代的中醫就像是一支一支的蠟燭,用自己點亮別人,而被點亮的,則努力把自己蓄積的所有的能量都燃燒出來,發出更強烈的光亮,就這樣,中醫的薪火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

這種傳承,有的是發生在和平的年代里,發生在寧靜整潔的書齋中;有的則是發生在戰亂年代,發生在逃亡的路上,發生在救治災民的過程中,硝煙、飢餓、顛沛流離甚至死亡的威脅都無法阻攔這種傳承。

在你無法想象的,連飯都經常吃不上的最艱難的環境里,蠟燭發出祥和的光芒。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李東垣此時的生活的話,那就是:動盪。

只要聽到警報,大家就開始跑,必須跑,因為跑晚了很可能就會掛了,也可能就變成奴隸了,當時的一個也是很著名的醫生叫做麻九疇的,就是跑得實在是厭煩了,就在一次蒙古軍到來前算了一卦,算的結果是逃跑不吉利,於是就很不幸地相信了算卦的結果,沒跑,等到蒙古軍殺到後就這么掛了,不但自己掛了,還連累了對他算卦深信不疑的兄弟們。

跑到哪里去呢?好多人都跑到汴梁(現在的河南開封市)去了,大家都認為大城市安全,等警報過去了,再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