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1 / 2)

趕快要調理脾胃,養氣血,脾胃的功能恢復了,氣血足了,才能再調經。

義診結束後我就返京了,不知道這個女孩子後來如何。

但是我知道,即使我能治療得了她,也治療不了天下那么多的同類患者。

因為減肥葯廠商和模特界還在大力宣傳骨感如何的美,纖瘦如何的迷人。

舉世若狂,女孩子們仍在前仆後繼。

希望各位兄弟看後一定要看牢了自己的女朋友,必要的時候使用暴力手段解決——把減肥葯砸了。

下面我把葯店賣的補中益氣丸的方子給大家解一下吧。

補中益氣湯(現在改成丸葯了)方子的組成是:黃芪、人參、當歸、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這么八味葯,治療的主證是因為勞傷、飲食不節而導致的脾肺氣虛、中氣下陷,什么是中氣下陷呢?這是一個中醫術語,中醫認為人的胸中有「中氣」,支持著人體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營養不足了,導致氣虛,那么這個中氣就會向下走,這樣的人常常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力氣,說話提不上來氣,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本來食物在胃腸內,在中氣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過程,結果現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瀉了出去,結果就瀉肚子,有的人還脫g,還有的人一體檢,就檢出西醫說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zg下垂等等,對於這個,中醫認為是脾肺氣虛,因為在五行的歸屬里,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因此這個病的根本在脾胃,因為脾胃的功能降低,吸收不好,結果導致肺氣也不足了。

補中益氣湯這個方子是李東垣用了很大的心思琢磨出來的,方子里面的人參不用說了,這是一味大補元氣的葯,然後是黃芪,這個黃芪可是味好葯,生黃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強人體的外圍的防御系統,有的朋友總是冒虛汗,風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這個生黃芪來固表,同時加上白術和防風,叫玉屏風散,葯店有賣的。如果把黃芪用蜜給炙了,則會起到補中益氣的作用,因此黃芪在這個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葯物,用量也最大,李東垣那個時候黃芪只用到了一錢,其余的葯只用到幾分,現在的醫家黃芪都用到幾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還不錯。但是各位在買葯的時候要知道,生黃芪和炙黃芪是分開的,你如果只寫了一個簡單的黃芪,大江南北各地葯行的規矩不同,有的給你生的,有的給蜜炙的。根據我的經驗,生黃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黃芪的量要嚴格遵守方劑的規定,因為蜜炙的很容易生熱。

方子里的炙甘草也是補脾胃之氣的,李東垣認為黃芪、人參、炙甘草是消除煩熱的聖葯,這個煩熱就是由於中氣不足產生的虛火。方子里還有白術,這是燥濕,補脾經之氣的,因為李東垣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脾,他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所以方子里面也尤其照顧到了脾經。

那么既然是要補氣,為什么方子里面還加上了陳皮呢?原來,這個補氣的葯如果一下子下猛了,那么多的氣同時補入人體,人體是受不了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氣悶,胸悶,有點壅住了,這時稍微加上一點理氣的陳皮,則沒有這個毛病出現了。

在補氣的同時,還要照顧到血,為什么呢?因為中醫認為y陽是互生的,氣血也是互生的,氣虛的同時,血也一定是虛的,而一下子補了這么多的氣,一定要考慮將它們引導轉化為血,所以加上了當歸,這樣就可以讓氣血的轉化正常了。

但是,到此為止還不夠,因為雖然補氣了,可是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中氣下陷啊,這個下陷怎么解決呢?

於是,方子里面就用了升麻和柴胡,量都非常的少,升麻是升陽明之氣,柴胡是升少陽之氣,各位,這里面可夠神奇的,您別看就這兩味葯,我們說它們葯性是向上升的,加進去以後,這整個的葯力還真就是往上走了,脫g、zg脫垂什么的,是氣虛引起的,用上還真就能回去。

這點有些網友已經有體驗了,有些網友患了痔瘡,給我來郵件,說脫出多久了,我就是告訴買什么痔瘡葯,同時配合補中益氣丸,結果就開始往回收了,回郵件反饋效果特好。有的時候,如果自己真的體會一次中醫,那么對它的感受就會更強烈的。

大家如果因為我提到過的原因,把自己的脾肺之氣給傷了,出現了相應的症狀,那么就可以考慮服用一些補中益氣丸來調補一下。

好了,李東垣就講這么多吧,希望各位有所收獲。

二、朱丹溪

【引子】

浙江義烏。

這里現在是個熱鬧非常的地方,在中央電視台的早新聞間隙可以看到這個地方的廣告:物流之都,這是現在的事情了。

讓我們回到遙遠的古代吧,回到元朝,那時候這兒可沒那么熱鬧。

在義烏南邊,有條曲折蜿蜒流淌而過的溪水。

世界上每條溪水都是美麗的,這條溪水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特別的是溪水兩岸的岩石,它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這條溪水又叫丹溪。

公元1281年11月28日,朱丹溪就降生在這里。

有趣的是,朱丹溪本來不叫朱丹溪,他正式的名字叫朱震亨,字彥修,就因為他住在叫丹溪的地方,後世尊稱他為「丹溪翁」,說習慣了,順嘴就叫成了朱丹溪。這種尊重法兒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您太了不起了,把這個地方的從古到今的其他人都給蓋了,因為您叫了「住在丹溪邊上的老人」,這名號別人可就沒法兒用了,再出個名人,也沒法兒叫「住在丹溪邊上的老人乙」了,可見,這個名號橫的把這地方連縣城在內的方圓幾十里,豎的把這地方的上下幾千年,這個范圍內的,所有的人都給蓋了。

過份了點兒吧!您一定這么想。

您還別說,反正北京開完奧運會以後的事情我不敢預測,打這兒往前算的,從古至今,這地方的人成就還真就沒有人家朱丹溪大的。而且,尊稱人家這個名號也是老百姓自願的,受人恩澤啊,您想,沒准兒這地方哪位兄台的二十代以上的爺爺當初得了重病,要不是人家朱丹溪,那位老祖宗早就掛了,哪兒還有這位兄台啊。

所以,這種稱謂可是真的尊重啊,是尊稱巨牛的人的,一般牛的人是無法獲得的。

但是,早年的朱丹溪卻無法看出來是個這么有成就的人。

【聰明的孩子朱丹溪】

童年時候的朱丹溪,不,這個時候應該還叫朱震亨,因為「朱丹溪」這個帶著光環的稱謂還沒有落到他的頭上,這個時候的朱震亨還算是個聰明的孩子,由於家里是書香門第,所以讀聖賢書、習舉子業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瞧,童年的朱震亨蹦蹦跳跳地跑過來了,來來,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日後的名醫吧:這個叫朱震亨的小孩瘦瘦的,額頭寬寬的,眼睛很大,透著機靈。但是,從外表,我們怎么看這個朱震亨都是個成千上萬個少年兒童中的普通一員。

在文獻記載中,朱震亨小時候「日記千言」,看來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孩子,他的父親是讀書人,祖父是進士,這還不夠,老天爺又給他安排了位極其有來頭的母親,他的母親戚氏的祖上是宋朝時的官員,雖然到了元朝,家道不行了,但家教還是有的,她對子女管教甚嚴,有一次朱震亨的弟弟從鄰居家的j窩里順了個j蛋,被母親發現了,嚴厲地斥責他馬上給鄰居送回去,搞得他很久都做吃j蛋的夢。

在這種嚴謹的教育下,朱震亨苦讀舉子業,像古代任何一個讀書人一樣,希望能夠通過科舉博取功名,但是接著,卻突然放棄了科舉之路。

對於他突然放棄的原因,我們並沒有找到記載,只能看到:「先生受資爽朗,讀書即了大義,為聲律之賦,刻燭而成,長老咸器之,已而棄去。」

這樣的話語,如果從字面理解,我們的頭腦中則不難出現上面我們描述過的情景,即震亨同學太聰明了,卻對做學問不感興趣,才「已而棄去」,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種論述很有疑點,這就好比是描述一個人:「非常有當官的天分,年紀輕輕官就越當越大,然後不當了。」

這絕對是種不靠譜的邏輯,傻瓜才會相信呢,沒有點兒經濟或者作風問題怎么會不當官了呢?那么,歷史中的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朱震亨為什么放棄了科舉之路,在放棄了科舉之路後,開始對什么感興趣了呢?

關於朱震亨為什么對讀書不感興趣了,歷史上沒有記載。

現在,讓我們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首先,我們可以從朱震亨父親的去世來分析起。

就在朱震亨刻苦讀書,大家對他也期望甚大的時候,在他十五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

在他後來寫的著名的醫書《格致余論》的序中,朱震亨寫到:「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一皆歿於葯之誤也」,「先子」在古代可不是稱呼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故去的老子的,可見,朱震亨的父親因為內傷病不治,在朱震亨十五歲的時候去世了,他的家道從此中落。

朱震亨顯然因為他父親的去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搞不懂為什么經過醫生的治療,父親的病不但沒有好,反而還去世了,這個疑問困擾了他很久,直到多年以後自己後來懂得了醫書,才曉得是醫生給誤治了,這讓他悲憤異常。

但是在當時,朱震亨是不了解這些情況的,他在悲痛之余也沒有什么辦法,想必接茬兒讀書是跑不掉的。

但是,上天似乎覺得給這個家庭的打擊不夠,在接下來的若干年中,他的大伯,他的叔叔,也相繼患病,在經過醫生診治後,去世了。

我這樣寫似乎給人一種感覺,就是朱震亨家的附近有一個心懷叵測的醫生,每次朱家有人生病,在請他診治後,他都會做點什么手腳,讓這個人死去。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事情出在當時應該是很普遍的現象,只能說明當時的醫療水平確實到了需要整頓的地步了。

也就是說,歷史在呼喚偉大的朱丹溪的出現。

【打官司專業戶】

可在那個時候,擺在少年朱震亨面前的卻不是這種宏偉的、巨大的使命感的召喚,而是一些具體的困難的招呼。

我們可以推想,在一個家族的主要男丁都去世了以後,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

關於這種情形,我想在農村生活過的同學一定有感觸,那就是別的家族會來欺負你,什么今天占你點兒地了,明天上你的水塘里撈點魚了,怎么著?不滿意?不滿意就比劃比劃啊!什么?沒人出來比劃?那好啊,這魚塘以後就由我來替你們看著得了(鄉之右族咸陵之)。

所以,少年朱震亨的肩上早早地負擔了家庭中男丁的重擔。

這種重擔並沒有催促他向學習醫術上發展,而是走向了一個偏激的方向。

古書記載這個時候的朱震亨開始變得「尚俠氣」,如果有人膽敢欺負自己家族,他就一定會跳出來,「必風怒電激」地到政府有關部門去告狀,不是年齡小打不過你嗎?但俺讀過書啊,俺文筆好啊,俺擅長動筆告狀啊,反正是一定要鬧得天翻地覆,連省長到省委書記全都過問才好呢,結果是搞得周圍的大戶人家「上下搖手相戒」:千萬別惹這位祖宗,惹不起,他這么個鬧法兒,擱誰也受不了!得了,別惹他們家了(莫或輕犯)!

想必是朱震亨很沉迷於這種天下無敵手的感覺,所以這種狀態竟然一直持續了很久,不是很久,是太久了,具體說來,是一直持續到他三十歲。

也就是說,在這種崇尚俠氣的歲月中,朱震亨度過了他的少年和幾乎半個青年時代。

但是諸位並不需要擔心,朱震亨是否會成為稱霸街頭的小混混,畢竟人家是讀過書的人,受到過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如果是一般人估計也就成為街頭混混了,但是朱震亨不會,他想必深刻地理解到了「俠」這個字的偉大含義,故所作所為必從正義出發。

這一開始還只是家里面的事情,後來由於名氣越來越大,最後竟然發展到替別人伸張正義,比如村頭老張家的庄稼被老李家的牲畜給吃了,老張頭一定會哭喪著臉找到朱震亨,「震亨大侄子,你給評個理啊,他們太欺負人了!」但是如果你據此得出朱震亨只是經常包辦些鄰里糾紛那就徹底錯了,朱震亨似乎天生就什么都不怕,只要認為是不合理的,甭管對方是誰,他都要管到底。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發生在他二十二歲的時候,我們二十二歲的時候還基本上是個毛頭孩子,剛到單位見到經理說話還緊張呢,您再看看朱震亨二十二歲時都干什么了。

當時元朝政府管理水平較低且隨心所欲,苛捐雜稅比較多,在朱震亨二十二歲那年政府要求交包銀,「州縣承之,急如星火」,可見各級地方領導是很重視的,雖然民間生活比較艱苦,但是這個錢各家還是要交的(民莫敢與爭)。這時候我們的朱震亨出場了,他帶領鄉里抗命,就是不交,郡守急了,「召先生」,這個「召」字顯然是用的客氣了,估計是用繩索之類的東西「召」的,「召」來後郡守就問這朱震亨了:嘿,我說你小子膽子夠大的啊,敢跟州政府作對,腦袋不想要了嗎(君不愛頭乎)!

再讓我們來看看二十二歲的朱震亨的回答,估計足夠讓郡守背過氣去了:「您郡守是個大官,當然腦袋是很重要的了,我們也就是一介草民,腦袋並沒有那么重要,您就甭替我們c心了,這個包銀如果形成制度,危害將會毒及子孫(此害將毒子孫),如果您非要干這個壞事,那您干脆把我們家的財產連房子帶地都收上去,來頂替大家的錢算了,您看著辦吧。」

這話說的是比較有水平的,您郡守自己心里也會掂量掂量吧,大家畢竟都是讀國學出身的吧,思想境界到哪里去了?而且最後還說,如果您非要做,那直接到我們家搶得了,您覺得合適嗎?

估計郡守聽完後一定痛苦的直用腦袋撞牆:蒼天啊,我怎么這么倒霉啊!這哥們兒為什么偏偏生在我的轄區里面啊!

然後郡守一定會轉過臉來,用懇求的語氣央求:拜托啊老大,給點面子吧,總不能讓我沒法兒交差吧,兄弟我也要混下去啊。

那好吧,我們村王小二和李老四最近靠販賣假奶粉發了財,我總覺著這兩個人很不地道,你就上他們家收吧。

多謝老大指點,多謝!

最後的結局是:朱震亨所居的鄉里,竟然只推舉出兩個大款交了包銀(僅上富氓二人),其他鄉親皆得脫免。

由此可見,青少年時期的朱震亨是這樣一個人:非常正直,愛惜百姓,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

【敢拿縣長開涮】

為了證明這一點,讓我們再來看看他當時的所作所為吧。

當時他們縣里有個不大地道的縣長,很喜歡搞錢,具體搞錢的方式也很有時代特征,就是假托鬼神來營造工程(當然,現在也有這樣的縣長),比如他最近就和幾個包工頭想出來個主意,說神仙給我托夢了,讓我修岱宗祠,這個工程縣領導都通過了,准備開始修了。

但是,他知道自己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做。

這個事情不做,恐怕這個工程總會有點問題,這使得他睡覺都不安心。

這件事情就是,在本縣的管轄范圍內有個朱震亨,這個朱震亨對此工程的態度還不清楚。

可見當時朱震亨的名氣大到了何種地步,連縣長搞個貪污工程都要先想著這個朱震亨會不會跳出來搗亂!

怎么辦呢?不能坦白了說我想搞錢啊,還是婉轉點兒透露吧。

於是縣長就找來朱震亨談話了,談話的氣氛是在縣長營造的極其神秘的氛圍中進行的,首先是縣長用泄露天機的口氣壓低聲音說:「震亨啊,透露你點最高機密!人這輩子的生死,實際上是岳神管的(人之生死,岳神實司之)!這事兒我沒告訴別人,就告你一人了,內部消息千萬別外傳!」

這個縣長一定覺得自己的神秘的信息已經傳遞給朱震亨了,於是又突然換了副嚴肅的面孔提高聲音說:「我現在要修建岳神的宮殿,那是神仙的意思!看我這縣里哪個膽大的不要命的敢攔著(孰敢干令)?!」

真的很佩服這個笨蛋縣丞,費盡心機想了三天竟然想出了這套把戲,這在朱震亨看來簡直是無稽之極。

所以他立刻不留情面地回答:「我們的生命是上天給予的,需要去向土偶獻媚嗎(何媚土偶為生死計耶)?況且如果岳神無知也就罷了,如果他真的有靈的話,那么在這種民間飢荒的時候,老百姓吃還吃不飽呢,就先應該讓老百姓吃飽,然後再祈求降福吧(能振吾民者,然後降之福耳)。」

這段話說得有理有據,正氣凜然,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那個土鱉縣長聽到這番話時的沮喪表情,他只能後悔自己讀書讀的不好,辯論不過這個正方同學朱震亨啊,沒辦法,自認倒霉吧。

最後這個神仙工程的項目不了了之(卒罷其事),估計縣長收的包工頭的紅包也只好很心疼地退回去了。

事情這樣發展下去,最後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局面,那就是一旦官府有什么攤派苛捐雜稅的命令下來(每官書下),老百姓就都聚集到朱震亨的家里,商量怎么辦(相依如父子),如果真的很嚴重,朱震亨就只身前往官府,和上面交涉,講道理,擺事實,最後上面領導也基本都會給個面子,少收點兒算了(上官多聽,為之損裁)。

這樣的日子過到了三十歲,似乎朱震亨這輩子和中醫都沒關系了,看上面的敘述實在是在講一個有為鄉紳的故事,那么,朱震亨到底是從多大年齡開始了解中醫的?他是怎樣從一個「唯俠是尚」的青年,最終成長為一個中醫大家的?他已經三十歲了,剩下的年月足夠他學習中醫嗎?讓我們接著來探索他這璀璨的一生吧。

【母親的病】

在朱震亨三十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如果不是這件事的發生,他可能一生都與中醫無緣。

他可能沿著他目前的生活軌跡繼續下去,繼續過著「唯俠是尚」的生活,但是這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擾亂了他的生活。

這件事情就是:朱震亨的母親病了。

自從他的父親去世後,他的母親一直含辛茹苦地撫養著朱震亨弟兄三人,母子四人相依為命,應該說母親是朱震亨在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了。

這個時候母親由於長期的c勞,患上了「脾疼」,這究竟是一種什么病,已經無從考證了,現在的中醫中基本沒有這么描述病情的了,也沒有這么一種病,朱震亨自己也沒有留下過多的記載,因此使人只能猜測個大概,從朱震亨在《格致余論》序中描述的這個病一直持續了五年來看,應該是一種慢性的疾病,估計與現在的慢性胃炎差不多的病證吧,也有人考證說這是「痹證」。總之我們能夠得到的信息有兩個:一個是這是種慢性的病,持續了兩年的時間;另一個是這種病的主症是疼痛,比較痛苦。

照例,又是請了醫生,這次請的不是一個醫生,而是請了若干位。

這些醫生一個個得意洋洋地來出診,甲說是這個病,乙說是那個病,開方吃葯,結果卻令人失望,都沒有效果,束手無策(眾工束手)。

朱震亨在旁邊驚恐地看著這一切,仿佛是家族的噩夢又要繼續了。

古代讀書人讀的基本都是儒家的書,而誰都知道,「孝」字在儒學中的分量。

儒家思想是以「忠、孝」來立論的。在過去,一個人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個「孝」字,所謂「烏鴉尚能反哺」,如果人連個孝字都做不到,就是連禽獸都不如。

這就是一個儒生在社會上混的基本條件。一個儒生如果能有孝行,人人禮敬;如果有一點喪失孝行的消息傳出,您就甭在圈兒里混了,人人唾罵。

現在朱震亨的母親病了,每天生活在痛苦中。朱震亨就在她的身旁,只能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地看著,無能為力。這就好比是親眼看著母親被毆打,自己卻連幫助的方法都沒有!

這能算是盡孝了嗎?

難道這就是我們天天談論孝道的儒生的所作所為嗎?

朱震亨由最終的驚恐,演變成了無法控制的憤怒。

以朱震亨的脾氣來猜測,他當時一定是急得眼睛血紅!

在一個夜里,朱震亨很久無法入睡。

他來到空曠的庭院,望著深邃的星空,握緊了拳頭。一個念頭從他的心中升起。

第二天,他來到了曾經就讀過的私塾,找到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已經老了,頭發花白。

私塾先生:「震亨,已經好久不見了,找我有事情嗎?」

朱震亨:「我小時候在先生的家里見到過一本書。」

私塾先生:「什么書?」

朱震亨:「《黃帝內經·素問》。」

私塾先生:「那是醫門聖典,莫非,你有志學醫?」

朱震亨:「我的母親病了。」

私塾先生:「我明白了!你拿去吧!」

朱震亨:「我抄寫一本後會立刻還給先生。」

私塾先生:「這本書,我贈送給你了。」

從那天開始,朱震亨苦讀《素問》三年,到第三個年頭的時候,覺得自己有些心得了,開始給母親開出葯方,又兩年,那么多專業醫生未能治愈的疾病,被朱震亨治療痊愈。

什么是孝,朱震亨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我每次讀到朱震亨留下的這些記載時,心中都激盪不已,淚常沾襟。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能為父母做的又有什么呢?

孝道之不彰久矣!

在後面的講述中我會慢慢把醫道之精髓告訴你:醫道的根基,是忠孝之心。

【八華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