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1 / 2)

希特勒傳 未知 6314 字 2021-02-13

箍巳釹萜渲小?br /

8月,受創的十六團退出戰場,調往阿爾薩斯休整。就在此時,希特勒兩度遭慘痛損失。有個鐵路官員,由於被「小狐狸」之滑稽傾倒,向希特勒出價200馬克購買他的愛犬。「你出20萬我也不賣!」

希特勒怒氣沖沖地回答說。不料,在部隊下火車時,希特勒竟找不到「小狐狸」部隊出發了,他只好跟上隊伍。「我絕望了。偷我愛犬的豬玀不明白,他之所為對我究竟意味著什么。」

大概與此同時,另一個「豬玀」用槍挑開了他的背包,偷走了裝有速寫畫、油畫和水彩畫的箱子。由於兩度受侮辱和心靈受創——第一次是鐵路之懶鬼所為,第二次是新入伍的兵痞(在前線,士兵們互相偷)所為——他把畫料束之高閣。

那年10月初,施密特終於說服了希特勒去休假18天。這是開戰以來首次休假。他們的目的地是德列斯登——施密特的妹妹住在該地——但他們在布魯塞爾、科隆和萊比錫均作了停留,以觀賞各地風景。希特勒特別欣賞萊比錫。馬丁·路德就是在這里的聖·杜馬斯教堂首次講道的——也就是在這個教堂里巴赫曾拉風琴達27年之久,死後也埋葬在此地;還是在這個教堂里,維格納曾接受洗禮。但是,最使他難忘的還是那高達300英尺的「民族之戰」的巨型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系為紀念1813年戰爭之陣亡將士興建的,看上去它更像個堡壘,而不是個神壇。「這紀念碑與藝術毫無關系」他評論道,「任它規模宏大,且很漂亮。」

在德列斯登,他們觀賞了著名建築物,參觀了各種畫廊,包括著名的茨文格美術館在內。他原急於去劇院的,在看了節目單後——很明顯,沒有上演瓦格納的作品——他宣稱,沒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後來,他獨自去了柏林,在一前方戰士的家中住了幾天。「這城市真了不起」他在給施密特的明信其中寫道,「是個名副?實的世界首都。j通仍然繁忙。我幾乎全天外出。終於有機會較詳盡地參觀各種博物館。總之,應有盡有。」

那年年底前,十六團戰斗任務沒有多少,希特勒也就有充裕的時間讀書。對小說和雜志,他不屑一顧,把全部精力放在攻讀歷史和哲學上。「戰爭迫使人們深刻地思考人x,」

後來,他對漢?·弗蘭克說過:「就生活中之各種問題而言,4年之戰爭等於30年大學之訓練。我最恨的莫過於閑聊文學。如果要關心人類的命運,人們只能讀荷馬的作品和《福音》著作。在戰爭的後期,我讀的是叔本華的著作,且反反復復地鑽研(他保存的叔本華著作選集被翻破了)此後,即使耶穌是個真正的戰士,不用《福音》之道我也能自由行事。但是,左臉挨打後換右臉一說,對前線而言,並不是良方。」

那年冬天,與先前之西線一樣,在前線作戰之士兵異常艱苦。給養比先前任何時候都缺乏,士兵們被迫用狗貓充飢。希特勒的同伴回憶說,狗貓相比,他更喜歡貓r(也許是為」小狐狸」之故)若有食物可得,他最喜歡的是烤面包塗蜂蜜或果醬。一次,他發現了一大坑面包片,為滿足轆轆之飢腸,他有條不紊地取了出來,還機敏地從底部一包包地取出。他與同伴們分享這一份特殊所得,他們用面包片換了些砂糖後,然後制成了前線風味的奧地利點心「施馬侖」在國內,老百姓也被迫以狗貓(「房頂兔」充飢。面包是用鋸末和土豆片為原料制成的,牛n也幾乎無處可得。德國的盟友也吃了苦頭。在維也納,由於食品奇缺,奧地利政府被迫向柏林求援糧食。在布達佩斯和維也納,罷工事件不時爆發,其原因不光是飢餓,而且還有德國與俄國的新布爾什維克政府媾和失敗。罷工浪潮波及德國本身,雖然數月來德國實際上受軍事獨裁管制。1918年1月28r,全德工人實行總罷工。罷工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和平,但也堅持派出工人代表參與與盟國進行的談判,增加糧食定量,廢除軍事管制法,在全德建立民主政府等。在慕尼黑和紐倫堡,上街請願要求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立即實行和平的工人只有數千名,但在柏林,走出工廠要求成立罷工委員會的工人就達40萬。雖然罷工工人不到一周便被驅回工廠,但叛亂的精神卻在首都洋溢,看來,全面爆發革命只是個時r問題。

總罷工的消息傳到前線時,士兵們的反應不一。許多士兵都與後方的百姓一樣厭戰,但也有許多人覺得被自己的同胞出賣了。希特勒稱之為「整個戰爭中最大的欺騙」對那些懶鬼和赤s分子,他簡直是瘋了。「家里人都不要勝利,軍隊還在打什么仗?巨大的犧牲和平困是為了什么?軍人是要把仗打勝的,家里人卻在鬧罷工反對!」

3月3r,柏林終於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與蘇俄和談成功。但是,加在年輕的蘇維埃政府頭上的條件是如此之苛刻,以致使德國的左翼分子宣稱,和約的真正目的是要消滅俄國革命。布爾什維克人投降的消息,使像希特勒那樣的軍人相信,德國肯定獲勝。比之於過去任何時候,全面勝利現在看來已在握。總司令部下令大規模反攻,大部分部隊對此均忠實地響應,雖然不那么積極。在爾後的數月中,希特勒所在的十六團參加了魯登道夫的大規模春季攻勢的各個階段:在松姆、在恩河以及最後在馬爾納,希特勒的戰斗精神較前更加高漲。6月間,在前線,希特勒在一戰壕里瞧見一種東西,像是法國的頭盔。他往前爬去,發現那是4名法國丘八。希特勒拔出手槍——平時,通訊兵已將步槍換成了短槍——用德語向他們大聲喊話,好像他有一連人馬。他親自將4名戰俘j給了馮·圖波夫上校,並獲嘉獎。圖波夫回憶道:「沒有什么情況會阻礙他執行最困難、最艱巨、最危險的任務。為了祖國和他人,他隨時准備犧牲自己的生命和安寧。」

8月4r,希特勒獲一級鐵十字勛章一枚,但這是為表彰起先前所取得的成就,不是為此卓越的功勛。嘉獎令只說:「為表彰?個人之英勇與各種優點。」

(除這次的獎章及1914年所獲的二級鐵十字勛章外,希特勒還得過下列勛章:1917年9月17r獲三級軍事鐵十字勛章一枚,外加戰刀;1918年5月9r因作戰異常英勇獲團部勛章一枚;1918年5月18r獲傷員獎章一枚;1918年8月25r獲三級服役獎章一枚。這枚勛章是提名讓他受勛的營部副官雨果·古特曼上尉、一個猶太人,親手授予的。

到這個時候,形勢已明朗,差點兒打到埃菲爾鐵塔的強大的魯登道夫攻勢已慘遭失敗。西線的失敗使人們大受震驚,尤其是這發生在西線取得的歷史x勝利之後——在西線,包括高加索在內的遼闊地區均已被征服。因此,士氣一落千丈,連老兵也不例外。兵車和休假車士兵的秩序大亂,軍官們不得不朝窗外開槍。在每個車站,士兵們四散奔逃。試圖維持軍紀的軍官們遭石塊和手榴彈的襲擊。列車兩側用粉筆寫滿了諸如「我們不是為德國榮譽而戰,而是為百萬富翁而戰」的革命口號。

希特勒獲鐵十字勛章後第四天,聯軍在亞眠附近冒著大霧發動反攻,突破了德軍陣線。魯登道夫向前線派出一名參謀,並立即向被突破地區派出預備隊。當增援部隊向前線運動時,退卻的士兵向他們高聲怒罵:「騙子們!你們在延長戰爭!」

魯登道夫寫道:這天是「這次戰爭中德軍的凶r!」

德皇悲傷而鎮靜地對此作出反應,說:「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已山窮水盡了。必須結束戰爭。」

幾天後,魯登道夫和興登堡與威廉在溫泉議事。當德皇下令讓外j大臣開始和談時,興登堡抗議說,德軍仍占領大片敵人領土;魯登道夫則激動地宣稱,必須在國內加強紀律,同時還應「在猶太青年中強行征兵,因為迄今為止他們還未有多少人入伍」在國內面臨叛亂、前線即將崩潰的情況下,希特勒更常與人爭論,並大談特談赤s分子如何進行欺騙。然而,希特勒的聲音卻被後備部隊的抱怨聲所湮沒。據施密特說,在這樣的時刻,希特勒「變得怒不可遏,常厲聲高喊說,戰爭敗就敗在和平主義者和退縮者手里。」

一天,有個見習軍官說,再繼續戰是蠢舉;他竟遭希特勒的襲擊。兩人拳腳j加,最後,在受了不少懲罰後,希特勒擊敗了對手。施密特回憶說,打那時以後「新來者都鄙視他,但我們這些老同志卻更加喜歡他了」4年來,喪失人x的陣地戰,如同在許多德國愛國者身上發生的一樣,使希特勒無比憎恨國內那些「在祖國身上背後c刀」的和平主義者和逃避兵役者。他,以及像他那樣的人們,都滿腔熱血,發誓要對這種背叛進行報復,從中也就產生了未來的政治。1914年的希特勒決不是睡眼朦朧的志願兵。4年的戰地生活給他帶來了歸屬感,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自信。他曾為德國而戰,而且是真正的德國人。他曾被迫光明正大地自食氣力,長大成人後有自己的自豪感。入伍時,他還是個不成熟的青年,盡管在維也納受盡了艱辛活了24年,但仍非常幼稚;現在,他已是個成熟的人,准備在世間爭取一個成熟人的位置。

9月初,十六團開回弗蘭德斯。由於是後備部隊,也就允許士兵休假。他與一名叫阿倫特的同伴一同回到柏林。在首都,不斷增長的不滿情緒肯定使他厭惡。他也在希皮塔耳老家住了幾天。在他回團後幾星期,十六團第三次開進伊普列斯下方,第三次出沒在科明尼斯附近的野地和山間。10月14r,在威爾維克村附近,希特勒受毒氣進攻而雙眼失明,不久,視力得到恢復。但在11月9r聽到德國即將投降的消息時,他的視力得而復失。此後幾天,他聽到許多聲音和看見了幻影。

(4)在比利時中毒的當天,阿道夫·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恐懼和仇恨究竟有多大、多深,這是無法了解的。然而,在此後一年,對猶太人的仇恨,成為他生活中公開的主導力量。在這個時其中,希特勒不過是成千上萬對猶太人和赤s分子產生恐懼的「愛國者」之一(猶太人與赤s分子幾乎成了同一體)最近幾個月來,馬克思主義者鼓動的起義此起彼伏,令人喪膽,威脅著德國人生活的結構。

有意思的是,革命恰好是在希特勒患毒其後遺症的時候開始的。在他乘傷員列車東行時——那是10月6r——巴登的親王梅克斯,即德國的新任總理大臣,收到了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的一份照會。照會要求,除非廢除德皇威廉,否則美國不予簽訂停戰協定。這便加速了德國軍方的瓦解。兩周後,正當艦隊受命出海時,叛亂公開爆發了。6艘戰艦抗議。在基爾,叛亂爆發後,水手們洗劫了軍火庫和短武器櫥櫃,並占領了該市的大部分。在某兵營,有個伙夫竟建立了「基爾水手蘇維埃」;在港的艦只僅有一艘未升起革命紅旗。士兵抓軍官,扯掉他們的肩章,將他們送進監獄。

11月7r,慕尼黑爆發了另一次起義。這次起義是由一個身材矮小且上了年紀的猶太人庫爾特·埃斯納領導的。此人常懶散地戴一頂大黑帽,帽子雖大,卻遮不住他那一頭亂發。他衣冠不整,富浪漫s彩,是扔炸彈的赤s分子的活典型。因在戰時組織罷工之故,他已在獄中蹲了9個月。時至黃昏,包括許多士兵在內的革命者,業已占領了慕尼黑的所有軍事要沖,身在惠特爾巴赫宮的路德維希三世被迫乘車出逃。在市南,車子跑出了路旁,翻進一塊土豆地里。這是巴伐利亞君主的恰如其分的結局。

當晚,一卡車一卡車舉著紅旗的人們有聲有s地從市內經過。埃斯納的手下人占領了鐵路和政府大樓。誰也沒有反抗,叛亂分子在戰界據點架機槍時,在場的警察把頭一轉——視而不見。慕尼黑的市民次r一早醒來便發現,他們的巴伐利亞已變成了共和國。革命已經來臨,是德國式的,且沒費多少氣力,也沒有多大傷亡。人民以同一精神接受了他們的命運,未出現暴力的反應。慕尼黑人悶悶不樂地等待著。

有秩序進行革命的火焰在全德國自行點燃。在弗萊德里希市,卓別林工廠的工人們組成了代表會。斯圖加特地區的工人們,包括丹姆勒大型汽車工廠的工人在內,舉行了罷工。在與埃斯納提相同觀點的社會主義者領導下,他們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在法蘭克福,水手也舉行了起義。在卡塞爾,整個衛戍部隊,包括一名指揮官在內,一槍未放便叛亂成功。在科隆,僅放了數槍,擁有45,000名士兵的衛戍部隊便成了赤s分子,但市內的秩序卻很快得到恢復。在漢諾威,當局雖曾令部隊動武,文官叛亂獲得成功——士兵們加入了叛亂陣線。在杜塞爾多夫,在萊比錫,在馬格德堡,情況都一樣。

在德國全境,一個個政府都被工人或士兵代表會接管而垮台。後來,到11月9r,德皇宣布退位,國家權力落入溫和的社會主義者手中,其領導人是前鞍匠弗萊德里希·埃爾伯特。這是1871年1月18r在法國的凡爾賽宮「鏡廳」中宣布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即威廉二世的祖父,為德國的首任皇帝而建立的r耳曼帝國的結束。

這事也表明,一個時代的終結。早在48年前,俾斯麥實現了其夢想,統一了德國,為德國和德國人樹立了新的形象。一夜之間,東普魯士容克(地主)和大工業家之安全賴以存在的基礎倒塌了;一夜之間,隨著帝國國旗的降落,大多數德國人愛國而保守的生活賴以存在的政治哲學也土崩瓦解了。

也許,德國人最大的震動還是在於埃爾伯特登上了總理大臣的寶座。僅僅一天,霍亨佐倫家族的統治便化為烏有,而平民中的一員竟取得了發號施令權。這怎么可能發生呢?登上寶座後,埃爾伯特本人也如坐針氈。他明白,他的出現是對帝國主義扶植起來的人們的一種侮辱。另外,他甚至連街頭上的急進思想都代表不了。事實上,他究竟代表誰?黃昏,當梅克斯親王前來道別時,他竟驚慌失措,連聲哀求他留在柏林,代表霍亨佐倫王朝任「行政官」兩天後,凌晨5時,埃爾伯特政權的一名代表馬特阿斯·埃爾斯伯格在福熙元帥的私人車廂里與盟國簽署了停戰協定,於上午11時停止敵對行動。在那年的11月11r11時,他給一個被打得支離破碎的民族帶來了和平,但與此同時,他卻無辜地造出了所謂「十一月罪犯」的神話——即所謂是社會主義者出賣了民族。當然,輸掉戰爭的是德皇和德國的帝國主義將軍們,但威爾遜總統拒絕與他們簽訂停戰協定,堅持要與民主人士打j道。用強迫社會主義者去為自己未曾帶來的後果負責的辦法,威爾遜給了阿道夫·希特勒一種政治工具,使他得以以巨大的破壞力進行揮舞。

(5)1918年11月末,希特勒離開了帕斯瓦爾克醫院,因為病人「除眼膜發燙外,余無他訴」「適於服役」後來,希特勒在法庭作證時說,那時他只能看出報紙標題的輪廓,害怕再也不能讀書。「醫院的病歷」他抱怨說,「是在革命時期寫的。幾乎誰也得不到照顧;我們是成群成群地出院的。例如,我連士兵的工資簿都未領到。」

他被派到十六團的預備營報到。營部設在慕尼黑。途中,他肯定經過了柏林——那時,柏林是在「工人士兵代表會執行委員會」手中——這是士兵、工人和「獨立和多數社會主義者」的聯合體。這個聯合政府已經開始社會改革,這在幾月前看來是不可設想的。它建立了8小時工作制;允許工人有不受限制地組織工會的權利;增加老弱病殘和失業工人的福利;廢除報紙檢查制度;以及釋放政治犯。

希特勒雖然同意這些社會改革,但不信任發起改革的革命黨人:執行委員會是布爾什維克的工具,是前線士兵的出賣者;其最終目標是另一個赤s革命。當希特勒前往設在施霍賓地區鄰近的圖爾肯大街的兵營報到時,他也碰到了同樣的叛逆精神。在當月的早些時候,這所設施已投靠埃斯納政權,受「士兵代表會」管轄。那里沒有一星半點軍紀,兵營成了豬圈。人們對從開戰的第一天氣就在戰壕里服役的老兵不表任何尊敬。許多人的目的只是r求三餐,夜求一宿。這地方比曼納海姆還糟糕。特別令希特勒怏怏不快的是委員們的行為。「他們的活動全都令我反感,我立即決定盡快離開這個地方。」

幸好,他發現了一個對那個地方同樣厭惡的老戰友。「士兵中最懶、最厚顏無恥的、不屑說,就是那些從未到過戰壕附近的人」希特勒當通訊兵時的同事恩斯特·施密特回憶說,「那地方滿是懶漢懦夫。」

約在兩星期後,由於特隆斯坦戰俘營(設在通往塞爾斯堡的途中,在慕尼黑以東約60英里)需要看守人員,希特勒便向施密特建議兩人雙雙報名前往。看守組的成員大部分是「革命軍人」前來迎接的是一位軍官。他下令站隊,但士兵們引為笑談:難道他不知道c練已被取消了嗎?第二天,士兵中除幾名曾在戰壕里服過役的以外,其余全被運回慕尼黑。希特勒和施密特留下來了。

(6)在柏林,極左派團體「斯巴達克斯團」(斯巴達克斯系一奴隸,反叛羅馬人統治的領袖)在起義水兵的協助下,走上街頭鬧革命。這卻不是慕尼黑式的有秩序的起義。到聖誕節前夕,首都已近無政府狀態。其它城市也揭竿而起,但勢頭沒有如此猛烈。在全德國,軍事和警察機構開始崩潰。

由於權威的消失,一股新的勢力突然興?——即所謂的「自由兵團」這個兵團系由部隊內的右翼積極分子組成,具有希特勒那種保衛r耳曼帝國不受赤s分子破壞的熱情。

由出生於希特勒時代的德國的新一代組成的「自由兵團」為采取今天的行動,曾有過兩次准備。其一,是戰前的青年運動,即所謂的「候鳥運動」這些年輕人常穿起五光十s的衣服,到處游逛,以尋求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大都來自富裕階層,鄙視從他們中產生出來的自由資產階級社會。他們堅信,「父母的宗教信仰是虛偽;政治是吹牛和微不足道;經濟是無恥和欺騙;教育是老一套和缺乏生氣;藝術是淡而乏味又多愁善感;文學是虛假和商業化;戲劇是庸俗而千篇一律。」

他們認為,家庭生活約束了人,且不真誠。他們也認為,兩x關系,不管是婚內婚外,「貫穿著虛偽」他們的目標是要建立起一種青年文化,以反對資產階級的家庭、學校和教堂的三位一體制。

這些年輕人常圍著篝火,席地而坐,在一個首領指揮下,高唱《自由戰士之歌》有時,他們或無言地注視著篝火,以尋找「林中信息」或傾聽某同伴朗讀尼采或斯特潘·喬治著作中的激動人心的段落,諸如:「人民與至高無上的智慧渴望著人——行動!……也許,在你的殺人犯中端坐了多年,在你的獄中昏睡多年的某個人就會一躍而起,完成這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