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部分(1 / 2)

希特勒傳 未知 6263 字 2021-02-13

在漢德遜看來,他很正常,也很平靜。但是,一當他歷數對波蘭人的指控,例如s擊民航飛機,他便發火。他喊道,這些行徑「必須停止!」

但澤問題,以及走廊問題,必須立即解決,不得再拖延。張伯倫最近一次演說的唯一後果,有可能是「英德兩國間一場血腥的、不可預測的戰爭」但是,這一次德國卻無需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了。「俄國與德國決不會再拿起武器互相廝殺。」

當漢德遜一再強調英國決不會違背它給波蘭許下的諾言時,原來擺好一副威脅恫嚇架勢的希特勒,也講起道理來了。

波蘭問題一解決,他就准備並決心再向英國提出一項全面的建議,例如,他願意接受大英帝國並親自保證它的繼續存在。

但是,如英國拒絕他的建議,他惡狠狠地說,「那就會出現戰爭。」

而這又是他最後的建議。

半小時後,即下午3時零2分,他批准了於佛曉進攻波蘭的命令。表面看來,他這一賭注原系機會主義使然。但是,應該承認,希特勒是個r常政治的狡猾巨匠,他的外j政策確有其基本目標:一步一步地控制歐洲大陸。這個政策是與其激進的反猶計劃密切相關的。在羅馬,德國大使在齊亞諾的陪同下,帶著當r早些時候草就的那封不尋常的信,正步走入維內西亞宮。3時20分,漢斯·格奧爾格·馮·馬肯森大使將那份文件遞j給了墨索里尼。蘇德條約深深地打動了墨索里尼。與所有政治家一樣,他也非常欣賞一舉而得的傑出的外j成就。然而,他畢竟講求現實,不能不面對這個事實:在阿爾巴尼亞表現如此軟弱無力的意大利軍隊,並不具備打一場真正的戰爭的士氣、訓練和技能。他未對馬肯森如此說,只說他同意:他完全同意莫斯科條約,「毫不動搖地反共」不管發生什么情況他都支持元首(這點,他明確地作了強調)且「無條件地、傾全力」支持。

馬肯森一走,墨索里尼便自己改變了主意,或別人讓他改變主意。據齊亞諾說是他,說服墨索里尼作書面回答的,是他讓他坦率地承認,意大利未作好戰爭的准備,只有在德國立即給意大利運送足夠的「軍需品和原料,以抗擊英法兩國矛頭指向我們的進攻」的情況下,意大利才能參戰。

與此同時,意大利駐柏林大使也在向元首解釋說,意大利總理的答復已在半途。正當希特勒在等待下一個來訪者法國大使考倫德雷時,一名副官送來一份英國的新聞報道。站在希特勒身後的施密特,掃了一眼這份報道。英國和波蘭則在倫敦簽訂了互助條約。希特勒沒有做聲,思考著。顯然,他對此很是關切。幾個月以來,這份條約都因這個或那個原因而推遲簽訂。哪天都不簽,恰恰在他向英國作出「最後的」建議後幾小時便簽——這決不是偶合。保證軍援(即使永遠得不到實行)這一承諾,可能會給波蘭人帶來一些虛偽的安全感,因而令波蘭人拒絕與德國談判。

下午5時30分,考倫德雷終於被領進元首辦公室。希特勒對波蘭的挑釁大發雷霆,對德法兩國間可能發生戰爭一事表示遺憾。「有時我有這個印象」施密特回憶說,「就是說,他在機械地重復他對漢德遜說過的話,卻心不在焉。顯然,他是急於要結束這次會見。」

他站起身來,示意會見結束,但高傲的考倫德雷卻不反駁,但並不甘休。他的話鏗鏘有聲,使施密特永遠不會忘記:「在目前如此嚴重的局勢下,總理先生,誤解是比什么都危險的。所以,我要把話說清楚,作為一個法國軍官,我可立誓,若波蘭遭到進攻,法國的軍隊將站在波蘭一邊,與波蘭一起作戰。」

接著,他又向希特勒保證為了維護和平,他的政府准備作出一切努力,一直到最後!「那末」希特勒生氣地喊道,「你們為什么給波蘭一張空白支票,讓它為所欲為?」

法國大使還未來得及作答,希特勒便跳了起來,再次長篇大論地攻擊波蘭。「不得不向法國開戰,這對我也是痛苦的,但決定權不在我這里。」

他把手一揮,把大使打發走了。

一分鍾後,下午6時,阿托利科進來了。他身上帶著墨索里尼的那封信——是齊亞諾用電話口述的。在英波條約筆墨未g、在考倫德雷明確宣布法國的意圖後,意大利不准備戰爭的消息,「像一顆炸彈」炸在元首身上一樣。對他來說,這是「盟友」的背叛,是完全沒有意料到的。不過,他控制住了自己,只簡單說了一句「我會立即答復的」便打發墨索里尼的使者上路。阿托利科剛出門,施密特便聽見希特勒在喃喃自語:「意大利人的行為與他們在1941年的完全一樣。」

客廳內,人們在傳遞著只言片語的消息,使客廳成了謠言和反謠言的陷阱。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了。以威茲薩克為例。

他認為,阻止世界大戰的可能x以及戰爭爆發後意大利撂下德國不管讓他陷入困境的可能x只有百分之二。在辦公室內,希特勒對凱特爾將軍說:「立刻停止一切。馬上把勃勞希契找來。我需要談判的時間。」

凱特爾匆匆出來,進了客廳。「進軍令還得再推遲」他緊張地告訴他的副官。於是,消息便傳開了:戰爭威脅在最後一分鍾被取消了。元首又回頭談判去了!一聽此消息,人人都松了一口氣——希特勒的總副官魯道夫·施蒙特除外。

他y郁地對瓦爾利蒙說:「別高興得太早。這不過是推遲而已。」

恩格爾上校也與施蒙特一樣深為關切。這位陸軍副官從未見總理如此「大混亂」過。元首甚至與赫維爾——元首歷來尊重他的意見——也爭得面紅耳赤。希特勒打賭說,若與波蘭開戰,英國肯定不會參戰。「我的元首」赫維爾斷言,「千萬別低估了英國人。一旦看到別無其他選擇時,他們會頑固地自行其事的。」

希特勒怒得不想辯論下去,轉身走了。

戈林也相信,英國人的警告並非只掛在嘴上,便想偷偷和談。他是個說g就g的人物,未與里賓特洛甫商量便與英國磋商,因為他不信任里賓特洛甫。但是,這件事並非像看來那樣大膽,因為他將事態的發展一一都告訴了元首。他的和平願望很難說是利他主義的。他是個帶有強盜氣味的流氓,生活中的首要目標是享受他利用職權豪奪得來的果實。戰爭有可能結束其醉生夢死的生活。另一方面,希特勒其人又按原則——雖則有點彎曲——辦事,不為賄賂所動。他有可能妥協,但只有在能令他更接近其最終目標時他才這樣做。戈林明白這一切,所以他才小心翼翼地執行其曲線和平的政策。

他挑選了一名富有的瑞典商人比爾格·達勒魯斯在這項計劃中充當非正式的中間人。他的妻子是德國人,本人又在德國拿利息,所以,他與戈林有共同的願望,即阻止英德發生戰爭。還有,他也有條件這樣做,因為他有許多有影響的英國朋友——這些人也願意暗中為此事奔跑。

當月早些時候,達勒魯斯作出安排,讓戈林與7名英國人見面,地點是在靠近丹麥邊境的一間屋子里。在這里,首先向這7名外國商人闡明其觀點並表達其和平願望的是戈林元帥。此後兩星期,他們除會談外沒有多少動作。兩星期後,貝格霍夫軍事會議召開了。於是,戈林便電召身在斯德哥爾摩的達勒魯斯盡快前來。他謹慎地透露,局勢已經惡化,和平解決的可能x正迅速地變得越來越小。戈林勸達勒魯斯盡快飛赴英國。他聽從了,身上帶有一封致張伯倫政府的非官方信件,敦促英德兩國盡速開始談判。

於是,在多事的8月25r上午,達勒魯斯乘坐普通客機飛赴倫敦,但直到當晚才被領進哈利法克斯勛爵的辦公室。英國外相心緒樂觀——因為,讀者記得,希特勒剛取消入侵——覺得某位中間人的效勞已不再有用。達勒魯斯卻沒有如此樂觀,遂電詢戈林意見。戈林元帥的回答是令人吃驚的。他怕「戰爭可能隨時爆發。」

達勒魯斯於次r上午向哈利法克斯重述了這番話,並主動提出,由哈利法克斯致函戈林——達勒魯斯眼中唯一能阻止戰爭的德國人——證實英國真心誠意要取得和平解決;此函由達勒魯斯面j。哈利法克斯告退,以便與張伯倫磋商。半小時後,他回來了,說張伯倫已經同意。信寫好後,達勒魯斯便立即趕往克洛伊頓機場。

在柏林,阿托利科大使帶著墨索里尼的另一封信前往總理府。信中,墨索里尼開了一張可怕的貨單。如要意大利參戰,他要德國提供600萬噸煤、700萬噸石油、200萬噸鋼材和200萬噸木材。由於阿托利科本人反戰,他便故意把墨索里尼的條件搞得無法接受。當里賓特洛甫冷冰冰地問如此龐大數量的原料需於何時j付時,阿托利科回答說:「呀,立刻j,在敵對行動開始前。」

這是個不合理的要求。若考慮到希特勒所受到的壓力,他的回答是平靜得驚人的——此回答於下午3時零8分用電報發回給了墨索里尼。他說,多數項目他都能滿足意大利的需要,但遺憾的是,由於技術上的原因,他不能在戰爭爆發前j貨。「在此情況下,總理,本人了解您的處境,只要求您積極加強宣傳,並用您已向我建議的適當顯示武力的辦法,鉗制英法兩國的軍事力量。」

他最後說,鑒於他已與斯大林簽訂了條約,「即使要冒與西方關系復雜化的危險,在解決東方問題時,他也不後退一步。」

這可不是空口嚇唬嚇唬而已。陸軍已准備於9月1r發動進攻,現在所差的就是元首最後一句話。星期六下午,柏林上空熱浪人。盡管報上大登特登「在『走廊』上,眾多德國農戶被焚」、「波軍進德國邊境」之類,許多柏林人仍在市郊四周的湖泊里盡情享受冷水浴,這些幸運者更關心的是氣溫,而不是政治。

下午6時42分,阿托利科收到了羅馬打來的另一個電話。電話是齊亞諾打來的,是給元首的另一封急信。信中,墨索里尼抱歉地解釋說,阿托利科誤解了j貨期。他並不認為一年內可以j貨。對在此緊要關頭他無力相助表示遺憾;接著,他又出人意外地呼吁和平。他說,現仍有可能取得圓滿的政治解決。希特勒一讀到這些話,便覺得他的盟友已將他拋棄。他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再次作出一個妥協x的答復。「本人尊重導致您作出這一決定的種種原因」他說,並試圖以自己的樂觀為伙伴打氣。

元首既失望又筋疲力盡,便比平時早些就寢,但午夜一過便被叫醒。戈林有要事求見:那天他提過的那個瑞典中人回來了,還帶回哈利法克斯的一封蠻有意思的信。達勒魯斯被匆匆領進元首的書房時,已是8月27r零點30分了。希特勒庄重地站著,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個為和平而奔波的中人。

戈林站在他身旁,洋洋自得。在簡單j談幾句後,希特勒又大講特講德國如何希望與英國達成諒解。議論變為對英國人的謾罵。在將最近向漢德遜作的提議解釋了一番後,他喊道「這是我向英國作的最後一個寬宏大量的建議。」

說著,他的臉綳緊了,手勢也變得「非常奇特」不斷吹噓帝國的武裝力量如何優越。

達勒魯斯指出,英法兩國的武裝力量也大大改善了,滿可以封鎖德國。希特勒不作聲,只在室內踱來踱去。猛然間,他站住了,重又開口講話(據達勒魯斯回憶)但這次好像是在說昏話。「若戰爭發生,我就造潛艇,造潛艇,造潛艇,造潛艇,造潛艇,造潛艇」好像是唱針停滯不前的唱片似的,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微弱。突然,他又像向大群聽眾演講似的,但話仍在重復。」

我就造飛機,造飛機,飛機,我就將敵人消滅!」

達勒魯斯目瞪口呆,回首看戈林作何反應。這位帝國元帥紋絲不動,達勒魯斯被嚇壞了:這兩個就是行動能影響全世界的人呀!

「戰爭嚇不了我」希特勒繼續說,「包圍德國是不可能的。我的人民佩服我,忠實地跟我走。」

他能促使他們發揮出超人的力量。他的目光遲鈍了。「將來若沒有黃油,我第一個停止吃黃油,吃黃油。」

他停了停。「如果敵人能堅持數年」最終他說,「我便利用我對於我的人民的威力,比他們多堅持一年。所以,我知道我比所有人都優越。」

突然,他又問,英國人為何老不與他達成協議。

達勒魯斯吞吞吐吐,不敢照實回答。後來,他終於說,麻煩在於英國對希特勒缺乏信心。一聽此話,元首便捶胸頓足。「笨蛋!」

他喊道。「我一生說過謊嗎?」

他繼續走來走去,突然又止步。他說,你達勒魯斯聽了我方的意見了。你必須立即返回英國去,把聽到的告訴張伯倫政府。「我覺得漢德遜不了解我,我真是要達成諒解的。」

達勒魯斯反駁道,他只算是私人,要有英國政府的邀請他才能前往。首先,他得明確賴以達成協議的各項要點。例如,確切地說,希特勒向波蘭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希特勒笑了。「哎」他一邊說,一邊轉向戈林。「漢德遜可從未問過這點呀!」

戈林元帥撕下一頁地圖,用紅鉛筆圈出了德國所要求的土地。

這樣,會見便成了澄清希特勒向漢德遜所作建議中的幾個要點的討論:德國需要與英國訂立條約,以消除政治或經濟上的所有事端;英國要協助德國取得但澤和那個「走廊」作為報答,德國將保證波蘭的邊界並讓她取得一條通向格丁尼亞的走廊;在波蘭的r耳曼少數民族應得到保護;還有,無論何時,若大英帝國受到進攻,德國就會提供軍事援助。

達勒魯斯太老實了,戈林說什么他信什么。他也把希特勒往最好處想。另外,他也沒有受過外j訓練,只有為和平的真誠願望和令人敬佩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一回到旅館,他便立即給一位英國朋友掛了個長途電話。過了不久他便得到了回話:英國政府歡迎他充當消息傳遞人。星期天(平安無事)上午8時,他在坦貝爾霍夫機場登上了一架德國飛機。當這架飛機朝倫敦方向低飛時,他暗自思忖,自己是否是某個y謀中的馬前卒?他頗相信戈林是在真心為和平解決而c勞。但,希特勒是嗎?

希特勒把安息r也當作工作r。他取消了原定即將在紐倫堡舉行的、不恰當地定名為」和平之黨r」的慶祝活動,推行了戰時糧食和衣服配給制。然後,三軍也處於半緊急狀態,海陸空三軍的武官被令在柏林待命。

就在這種戰爭氣氛的籠罩下,兩位重要的波蘭外j人員帶著一份調解建議,秘密地與里賓特洛甫辦公室工作人員彼得·克萊斯特接觸。他們暗示,貝克外長是被迫向德國采取好戰行動的,其目的僅在於使狂熱的波蘭愛國者感到滿意。貝克所需要的無非是時間,以使事態平靜。克萊斯特忠實地向里賓特洛甫作了匯報。一會兒,外長便親身面見元首。希特勒聽得很不耐煩,不容分說地宣稱,如貝克在波蘭連腳都站不住,怎么能指望他幫忙。另外,克萊斯特此後也不要再與波蘭人搞半官方的接觸。元首發出這道命令是有點刻薄的,他還說,這種命令你馮·里賓特洛甫先生早就該發的。克萊斯特悶著頭走出總理府時,他心下明白,決定已經作出了——是戰爭!

在那個炎熱的星期天,希特勒也花了不少時間去處理另一次和平呼吁——達拉第總理的呼吁。這次j道是作為老兵對老兵打的。「作為一個前線的老兵」他寫道,「我與你一樣明白,戰爭恐怖是什么。」

再爭論已沒有什么必要了,因為自薩爾河還給德國後,德國再沒什么要求可向法國提了。在那里惡作劇的是英國,他們發動了「一場反對德國的瘋狂的宣傳戰」而不是勸波蘭人講道理。他請求達拉第這個愛國的法國人設身處地為希特勒想一想。若有人阻止法國的某一城市——比方說,馬賽——向法國效忠,原因是吃了敗仗,你達拉第會有什么想法?生活在該地區的法國人受到迫害,毆打甚至被殘酷殺害,你又有什么想法?「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能想象,達拉第先生,德國會以此為由攻打法國。」

對達拉第在信中提到的各點,希特勒均表示同意。他再次呼吁,憑著前線軍人的共同經歷,達拉第先生應該明白,要一個榮耀的國家放棄近200萬人民,並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在自己的邊境上受到虐待,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但澤和那條走廊必需光明正大地歸還給德國。

中午過後不久,一架德國飛機在克洛伊頓降落了。比爾格·達勒魯斯從機內出來。由於英國與歐洲大陸間的空中j通已陷入停頓,這個機場一片死寂。在乘車前往外j部的途中,他瞥見防空人員在街道上來回巡視,商店的窗戶上貼滿了紙條。他們繞道偏僻的小巷前往唐寧街10號。張伯倫、哈利法克斯和賈德g正在那里等候。他們臉s嚴肅,但「非常鎮靜」達勒魯斯講述了他與希特勒長時間會見的情形,同時也覺察出一些懷疑的氣氛。由於他所匯報的有幾點與漢德遜的說法不同,張伯倫便問,他是否絕對確信他聽明白了希特勒的話。達勒魯斯——他的德語比漢德遜的要好——回答說,誤解是絕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