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交流(2 / 2)

大國醫 美味羅宋湯 1021 字 2021-02-13

徐小樂道「其實你也不是第一個如此問我的人啦。我覺著我醫術看起來高明,診斷精准是首先的。我每天練習導引術,氣感起來了,摸脈就比別人准。」

韓通智了頭「我也做類似功課。醫學之中,能感應氣機是一大門檻。庸醫與良醫之別,正是在此。」

徐小樂又道「再有一個,我是把看病當做打仗。」

當日穹窿山上,孫玉峰以兵法比喻醫學,又叫徐小樂背誦史,這三者的共通之處就在於「謀略」二字。能用謀略的眼光來分析病情病機,對症下葯,全方位地考慮各種因素,自然比僅僅通過摸脈來治病要高出兩個層面。

韓通智想起徐小樂只從吳道長「沾唇不飲」就推理出病人體內有深寒,佩服之余也對徐小樂的「打仗」之說深有感悟。放在戰陣之上,為將者見微知著,自然勝算大增。

他嘆服道「這就不是師父傳授或是經驗積累所能達到的境界了。小樂,你這是天授之姿啊!」

徐小樂有些不好意思「我覺得醫學挺簡單的,無非就是想得多一些,全面一些。至於什么病症如何治療,前人已經給出很多辦法,按圖索驥便是了。」他還沒等韓通智表示同意,突然轉了口風「除了一種病。」

韓通智就問道「什么病?」

徐小樂道「溫病。」

韓通智略一沉思「就是傷寒里說的溫病?」

徐小樂頭道「不瞞大哥,我在長春堂坐診的時候,收了兩個病人,都是癆病。如今也看過兩次了,非但沒有起色,反倒有病情加重的情況。這讓我十分費解。不過這兩次診視,也可以確定一件事癆病施治,絕不該按照救治傷寒的套路走。」

韓通智道「癆病我也看過十幾例,說來慚愧,從未治好過。病人從患病到病亡,急則兩月,緩則五月,無論用什么法子都難逃一死。」

徐小樂嘆道「難怪人說癆病是絕症。」

韓通智道「小樂,你絕非接手之後才知道那是絕症,可有什么想法?」

徐小樂搖了搖頭「開始只是因為覺得人家可憐,都是十幾歲的孩子,豈能見死不救?」

韓通智微微頭「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能不惜名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小樂,你真有一股俠氣在。」

徐小樂難得有些不好意思,道「韓大哥不也如此么。」

韓通智自嘲笑道「我一個游方道士,能治好固然是功德一件,治不好我就遠走高飛,哪里像你坐堂施診的風險大?名聲若是壞了,把一輩子賠進去都未必能挽來。」

徐小樂被韓通智說得頗有些感觸,就道「聽起來游四海真是一樁美事。」

韓通智只是擺手,心中暗道也是極艱苦的磨礪啊。

求月票求訂閱求來起支持正版!

*(未完待續。)